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165章 东西方之别,皇权驭资本【求订阅】

工业大革命?

朱元璋、朱标听到这个词都面色微变,甚至皱起眉头。

中国革命一词能追溯到最早的史料来源是《周易》,其中有言: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这里的命一般指天命,故古人认为,王者受命于天,当称王者易姓,改朝换代,即为“革命”。

如今坐天下的是他们老朱家,当皇帝的是他朱元璋,听到革命这个词自然警惕,甚至反感。

但两人又很快醒悟到,刘宽说的是工业大革命,而非王朝革命。

朱标迟疑着道:“妹婿的意思是,工业上的改朝换代?”

刘宽自然也不希望老朱误会,当即点头道:“可以这么理解,这一词更准确的解释是时代在工业方面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在蒸汽机等机器出现前,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主要依靠人力、畜力。”

“即便有些工具乃至简单的机器辅助,效率也不会提升得过于夸张,在生产过程中,人力、畜力始终是产量多寡的决定因素。”

“但是,当依靠水力、蒸汽动力的一些更高效的机器出现后,这种情况就产生了变化。”

“那时,各种各样的机器不断被发明出来,再配上蒸汽机作为动力,以及流水线的生产方式,生产效率会数十倍、上百倍的提高。”

“届时,有钱人只需购买一套机器,雇上几个工人,开办一个工厂,在同样的时间内便能生产出以往需要数十上百手工业者才能制造出来的产品。”

“后世称这种产品为工业品——工业品生产的越快越多,往往单个成本便越低。如果机器、工艺足够好,甚至产品品质也超过一般手工品。”

“这个时候,工业品必然会以更低的价格出售,抢占手工品的市场。”

“以纺织业为例,就像微臣在机器制造局所说的那样,当纺织工厂遍地开花时,在家中纺织的妇女不是少赚那么简单,而是无法将她们的手工布匹卖出去。”

“工业品既便宜品质又好,人们自然纷纷购买工业品。再加上工业品出产得又快又多,自然就没了手工品的市场。”

“那个时候,妇女如果想赚钱,就只能走出家门,找其他工作。”

“而工厂主们为了赚钱,往往会尽力扩大生产规模。机器虽然生产效率高,却也需要工人操作。”

“由机器组成的流水线上的工作往往很简单,只需要学会一套简单的操作就能胜任。于是,很多没了生计来源的女子便会走入工厂,成为女工。”

说到这里,刘宽顿了顿,话语一转道:“太子殿下猜一猜,在后世诞生工业大革命的西方,到了方才微臣所讲的这一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朱标沉吟着道:“按你所说,若有许多有钱人开办纺织工厂,便可让大多数需要赚钱的妇女在工厂重新找到工作。”

“如此,她们能在工厂赚得一份薪酬,倒是和之前没什么区别。甚至,若工厂给的薪酬高,她们的家庭财务状况还会变好些。”

刘宽摇头,“在历史上的西方情况可不是这样——事实上,在工业大革命之后的两三百年中,如纺织厂这类工厂的工人生活一直都很惨。”

“他们或许不会再因饥荒饿死,但是他们的寿命却会明显缩短,他们的家庭也将变得一团糟,将很难再感觉到幸福。”

“如果说进入工厂之前他们生活在人间,虽然人生大多数时候都在吃苦、挨饿、受冻,但偶尔也能感受到甜蜜、温暖、幸福。”

“那么他们在进入工厂成为工人后,几乎是生活在地狱,从身体到心灵都会饱受磋磨,很难再获得幸福,直至最终在痛苦中死去。”

“妹婿为何这么说?”朱标眉头紧皱,“之前可是你说,妇女进入工厂后,可能会令家庭景况变得更好的。”

见朱标没转过弯儿来,刘宽提醒道:“殿下,微臣在机器制造局中说的是对未来大明纺织工厂多起来后的一种预想,或者说规划。”

“而我方才所讲的景象,则是后世历史上西方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真实情况。”

朱标总算听明白了,却依旧不解,“西方真实情况为何会变成那般?”

不待刘宽回答,老朱便开口了。

“标儿,你到底忘了先前咱告诫的一句话——永远不要低估人性之丑恶。”

“你说工人进入工厂后生活会变好,那得工厂主愿意给他们较高的薪酬。可工厂主要是不给又如何?”

不给?

朱标微愣,“我若是织工,工厂主给的薪酬太低,便去别家做工。”

朱元璋哼了声,“若各家工厂主给工人的薪酬都很低呢?”

“那我便去找别的活干,就不信赚不到钱养家。”朱标到底是朱元璋的种,骨子里也有几分犟脾气的。

朱元璋冷笑道,“你以为要找一份能赚钱养家的活儿很容易——世道好时尚且可能,世道若恶,哼哼,你别说赚钱养家,你连家人都保护不了。”

朱标一时沉默了。

他也算是从元末乱世里长大的,虽然有朱元璋的庇护,但到底也了解一些人间疾苦。

他明白,朱元璋所说是对的,在元末这种乱世中,很多人真的连家人都保护不了,几十年间,一家人整整齐齐下了地府的不知有多少。

这时刘宽道,“殿下,当时西方的那些工厂主可不只是给低工资那么简单,他们为了赚更多钱,往往要求工人一天工作14乃至16个小时。”

“另外,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工厂里的环境往往会很差。空气污浊、污水横流,都算是常见的,一些工厂的生产流程甚至会让工人慢慢中毒。”

“比如说水泥厂,微臣之所以要求必须给工人们佩戴防尘口罩,并且将一班工人的工作时间限定在四个时辰内,便是因为水泥生产中会产生大量泥尘。”

“工厂主如故黑心,既不给工人配防尘口罩,又让他们一天工作很长时间,要不了多久,这些工人便会得肺痨。”

“工业大革命后,西方类似这样的工厂有不少。即便是正常的工厂,工人劳作十几个小时,每日除了吃饭、洗漱等时间,只能休息五六个小时,甚至更短。”

“时间一长,便是铁打的人身体也会垮掉。工人身体垮了,西方的工厂主可不会给他们看病、养老,只会无情的开除他们,任他们病痛中死去。”

朱标听了震惊道:“这些西方的工厂主怎能如此狠毒?”

朱标属实难以理解。

中国宋元之时江南便有不少大纺织工坊,雇佣数十乃至上百织工干活的多得是。

元末大名鼎鼎的黄道婆,至正初年就曾在京师(南京)开办一家纺织工坊,雇佣了数百妇女。如今黄道婆虽故去数十年,可这家工坊却还在,为京师排名前几的纺织工坊之一。

不论是黄道婆,还是其他工坊主极少有被时人视作恶人的,甚至多为当地善人。

因为他们给织工的待遇大多很好,黄道婆当年更是专门收留无家可归的妇女,让她们能在金陵大城安身立命。

虽也有部分工坊主吝啬、贪婪,对雇工不好,但属于少数,且这种人生意很难做大。

所以朱标是真不理解西方那些工厂主为何能压迫工人到了那般地步。

就连老朱都略感意外。

刘宽口中的那些西方工厂主,大约只有他见识过的最恶劣的那批地主老财才能“媲美”——这批地主老财在他打天下时就顺带打掉了。

刘宽道:“我们后世给这些工厂主取了个名字,叫做资本家。他们以土地、钱财等为资本,将民众雇佣到他们的工厂中当做牛马使用,以获利为唯一目的。”

“历史上,工业大革命后的几百年,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十分疯狂。”

“后世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此事——一旦有了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胆大妄为。当利润达到10%,它便跃跃欲试;当利润攀升至50%,它便铤而走险。”

“当利润达到100%翻倍时,它敢于践踏世间所有法律。而当利润高达300%是,资本甚至敢犯下任何罪行,哪怕冒着被砍头的危险。”

“后世历史上,英国的资本家们为了从毛纺织业中获取利润,甚至在他们国内发起了圈地运动。”

“他们将农民都赶出家园,将他们的田地变成牧场养羊,并让失地的农民进入工厂被他们压榨血汗。”

“后来西方其他国家也都这么干——农民丢失了田地,纷纷涌入城市成为工人,这便让工厂降低工薪变得貌似合理。”

“资本家们为了压低生产成本,甚至专门招收女工乃至孩童,因为女人、孩子可以给更少的工钱。”

“在当时的欧洲,很多女工二十几岁便死了;而那些童工,甚至活不到长大。”

说到这里,刘宽停了下来。

朱标眉头皱成了一团,道:“大明若因一个个机器被发明,进而产生工业大革命,那些工坊主会不会也变成西方资本家那样?”

刘宽道:“若是资本没有约束,朝廷与工坊主们沆瀣一气,甚至让他们的利益代表进入朝廷,乃至掌握国家大权,只怕也会变成历史上西方那样子。”

“不过,若是朝廷能一开始便制定好政策,对资本加以约束,对工坊主们加以限制,乃至制定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福利待遇、卫生医疗保障等。”

“便可以去工业大革命之害而获其利,进而让大明国强且民富!”

顿了顿,刘宽颇为无礼地直视朱元璋,拱手道:“微臣之所以敢将后世的种种发明和科技带给大明,便是相信陛下与太子殿下能以皇权驾驭好资本与科技,令其皆为大明强盛之助力!”

刘宽说完,朱元璋、朱标都没有立即接话,而是都沉思起来。

第二更。

晚安~

错字后面改。

【PS】

穿越是一种假设,书中之事也都是在这个假设基础上展开的。有些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所以一本书所展现的观点不可能让所有读者都觉得符合他的观点。

作者君能做的,就是尽量让给书中观点合理,或者说偏向中庸,不走极端,以尽量获得更多认同。

当然,观点不同还愿意继续追读的,作者君也欢迎——毕竟只是一本,又不是在现实世界成了政敌,是吧?

所以有人想喷的话,也请口下留情。

谢谢!

错字后面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