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162章 升官受赏!早嫁之风

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162章 升官受赏!早嫁之风

作者:灵灵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02: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苏铨被擢升为工部右侍郎,并得宝钞、布帛等赏赐若干。

王不群、裘七尺皆被擢升为工部员外郎,王不群负责协理工营司诸事务,裘七尺负责协理科技司诸事务。

郭天问、于贤仍任工部主事,但得到的钱帛等赏赐却要比王不群、裘七尺更多些。

青龙山煤厂被升格为煤炭局,由于贤担任主事;郭天问则由刘宽推荐,担任机器制造局主事。

其余如张金饶、柳延、马梦阳、齐大木等参与“火车打造”及“徐丹段铁路开通”二事的官吏,或是升职,或是得赐钱帛,或二者兼有之。

自朱元璋建立大明以来,这般上规模的封赏只给过武将群体,文官群体还从来没得到过。

反倒是大规模处罚经历过两三次——空印案、郭桓案的主体都是文官;胡案虽以几个与胡惟庸联系紧密的武勋为主,但也有部分文官牵扯其中,获享老朱的砍头、抄家、流放三连。

再加上老朱给文官们定的薪俸远低于宋、元两代,且动不动就降职、罚俸,便让文官们觉得,老朱就是个苛待文官的性子,对文官的偏见融入了骨子里,不可能有所改变。

如今见科技司官吏几乎是集体升官、获赏,自是惊讶得很。

虽说刘宽等科技司官吏此番功劳确实很大,但也说明,老朱对文官并没有那么大偏见,只要功劳足够,文官封爵亦非奢望!

···

对刘宽等人的叙功封赏是在朝会最后进行的,封赏完便下朝了。

刘宽才出了武英殿,就被侯在旁边的一个小宦官叫住。

“刘驸马,皇后娘娘召您到柔仪殿叙话。”

‘看来多半是纳妾之事了。’

心里这么想,刘宽便跟着小宦官来到武英殿。

马皇后一如既往地坐在凤椅上,一脸慈祥地看着他。

刘宽行礼道:“微臣参见皇后娘娘。”

“平身。”

“谢娘娘。”

礼毕,马皇后开门见山地道:“宽儿可知为你纳妾之事是谁跟本宫提起的?”

刘宽苦笑着道,“应是蕙兰吧?”

马皇后笑道,“你倒是猜得准——蕙兰嫁于你一年多都未有身孕,担心影响你家子嗣延续,便向本宫提了此事。”

“本宫与陛下商议后,便趁这次大叙功,与你纳妾之殊荣。”

“那苏氏虽是小户出身,但年少即入宫任事,得本宫调教,不仅长于经营、管家之道,亦通女工、诗词、音律,称得上才貌双全。”

“若非她自愿留在宫中,本宫早就放她出嫁嫁人了——她虽已二十三岁,年龄略大了些,但与你做妾室却是不错的,你要好好待她。”

在此时,二十三岁绝对是大龄剩女了。

需知,当年马皇后二十岁嫁给朱元璋,都自认为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呢。

马皇后担心刘宽嫌弃苏采薇年纪大,才有这番嘱咐——她虽曾听刘宽讲过后世人普遍结婚晚,却没放在心上。

再说了,刘宽如今人在大明,又不是在后世。

若非富驸马身份阻碍,以其才能,二八以下的妾室纳几房都没问题(此时朱元璋还没对纳妾之事做严格限定)。

她却不知,在刘宽习惯性认知中,二十三岁女子属于标准的年轻姑娘,恋爱、结婚、生子正合适。

再加上苏采薇容貌不输于朱蕙兰,且自有一股气质,又相处了一年多,刘宽心里对这个妾室人选是颇为认同的。

刘宽本想琢磨几句表态的话,转念一想,他若表现得太喜欢苏采薇,反倒可能让马皇后、朱蕙兰不高兴。

于是便简单地答应道:“是。”

马皇后微笑颔首,“那这纳妾日期以及如何操办,你可有想法?”

“全凭皇后娘娘做主。”

马皇后更高兴了,道:“也是,在此间我与陛下就相当于你的父母,这般事确该为你操持。”

话聊到这里就结束了。

刘宽告退,离开了紫禁城。

待他回到府中,宫里的人已经送来赏赐。

刘宽又接了一次圣旨,待将宫里来人送走,刘宽拿着赏赐的单子稍稍研究,便有点无语了。

老朱这次赐下八百顷田地,也即是八万亩,几乎达到了大明臣子能一次性获得田地赏赐的顶格——此前,只有藩王才能一次性获赐千顷以上的田地。

老朱这次田地赏赐对刘宽本是殊荣,可问题是,这八百顷田地并不在直隶,而是在湖广常德府桃源县。

这年头,湖广的湖北还好些,湖南地广人希的程度不下于河南。

而且湖南还有很多苗人等少民部族,属于汉蛮杂居之地。蛮族彪悍,动不动叛乱,那地方安全性可比河南差远了。

‘这老朱,好不容易赏赐多点田地,居然还选在了湖南,还不如换成宝钞呢。’

吐槽归吐槽,刘宽却没有卖掉这些田地的想法。

一则眼下湖南田地价值低,卖不了多少钱;二则,他明白老朱这么赏赐,多少有点用田地拴住他的想法。

所以,他即使不在意这些田地,也不好就这么卖掉。

‘还好这八百顷田地都在一处,回头派人去那边建个田庄管理就是——以后若有闲暇,还可带家人去体验下湖南的田园风光。’

此番刘宽不仅升职为工部郎中,更受封科技伯,回府后要忙碌的事当真不少。

好在今日科技司放假,他可以专心处理府中事务。

忙到晚上,吃过晚饭,沐浴之后,躺在床上,刘宽才有心思跟朱蕙兰说些夫妻间的私密话。

“娘子,其实过去一年你未能怀孕,有我的责任。”

朱蕙兰正一脸满足地趴在刘宽胸口,闻言俏脸惊讶,“夫君为何这么说?”

刘宽道:“根据我们后世研究,女子怀孕太早,对身体的损伤比较大。”

“后世女子最佳生育年龄段是二十二岁至三十岁间。此时女子纵然没有后世的条件,最佳生育年龄段也当在二十至二十八岁之间。”

“所以,我便想你过两年再生育——这样对你、对孩子都好。”

朱蕙兰虽不像后世人那样拥有丰富的生育知识,可听了刘宽这番话,再联系刘宽在房事过程中的某些行为,也就明白过来了。

她忍不住问:“此事夫君为何不早说?”

“我担心你想早些生育,不配合。”

朱蕙兰一想,她若知道此事,还真未必会配合。

因为在她的意识中,女子生育是最重要的事——过去一年多,她与两个已婚姐姐每次私下里聊起生育之事,可都难受得紧。

另外,她认识的不少女子,都在比她如今更小的年纪生孩子,也没见有什么不好。

这时刘宽又道:“改天你进宫,便将女子最佳生育年龄一事跟皇后娘娘说了吧。如今大明女子嫁人、生育都太早了,对女子、孩子健康都不利。”

朱蕙兰先点头,随即却柳眉一蹙,道:“只怕父皇未必会采纳夫君这一建议。”

“为何?”

朱蕙兰道,“如今许多地方人口凋敝,正是需要人口恢复生产之时。为此,朝廷不仅让地方官府鼓励生育,甚至鼓励寡妇再嫁,对有大龄未嫁女子的人家苛以重税。”

“如此情况,不论是父皇,还是地方官府,都巴不得女子早些嫁人,早生多生,又怎会宣扬你这女子最佳生育年龄段的说法呢?”

刘宽道:“早生多生想法听着挺好,可生得多养活的却少,又有什么用?若少些女子因早育垮了身体,别二三十岁便病逝,不也是一种增加人口的方法吗?”

朱蕙兰听了若有所思。

刘宽又道,“你将我这些话转述给皇后娘娘就行了,陛下得知后自有决断。”

朱蕙兰点头,“好,我听夫君的。”

···

两日后。

坤宁宫。

马皇后跟朱元璋晚上过来跟她聊天时,将朱蕙兰转述的话都说了。

她最后道:“重八,我觉得宽儿所说有道理,哪怕是为了增长人口,也不能无视早婚早育对女子的伤害。更何况,按宽儿所讲,女子早孕对孩子也不好。”

朱元璋听了先是笑道,“照那小子的说法,当年妹子嫁给咱正是时候了?”

马皇后拍了下朱元璋的胳膊,佯怒道:“跟你说正事,你还有心思笑话我?”

“咱哪敢笑话妹子。”朱元璋先笑着承认不是,随即一阵沉吟,道:“大明到底与后世不同,咱们肯定不能参照后世标准制定政策。”

“这样吧,此前不是女子十六未嫁便会课税吗?今后便改成二十不嫁再课税。”

“另外,让官府召集地方上的贵妇、稳婆、女医,宣扬十八岁至二十八岁为女子最佳孕育之龄,生的孩子更健康。妹子认为如何?”

马皇后听了先点头,随即又一叹:“民间女子早嫁早孕之风自晚唐起,早已成为习俗,朝廷也无法强行遏制此风,只能加以引导了。”

“重八,此事皇家得做出表率才行——后面福宁她们几个,我想待她们过了十八岁再出嫁。”

朱元璋虽对女儿的重视不如儿子,却也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因早孕损伤身体而早逝,便点头道:“此事咱听妹子的。”

随即朱元璋想到什么,道:“妹子,你说刘宽那小子之前是不是故意隐瞒此事,让咱蕙兰误以为不能生育,好主动替他纳妾?”

马皇后苦无语道:“宽儿哪有你想的这么心思阴沉?他之前不说,是担心蕙兰不配合···”

接着,马皇后将一些只有母女之间、夫妻之间才能说的话,跟朱元璋说了。

朱元璋听完笑笑,也不知信还是没信,却没再提此事了。

第一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