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127章 舟山巨港,大明宝船【求追订】

随着视频的继续,舟山海港这个后世的超级工程给朱元璋、朱标、朱棢等人带来了更多的震撼。

他们由此知道舟山群岛之岛屿竟多大一千四百多个,这是历代朝廷都未掌握的重要数据!

方才视频中的港口依靠岛屿建造,有诸多码头,可停靠众多巨舟。

他们以为这便是舟山海港的全部,可很快镜头拉升,他们才知道类似的港区竟多达十九个!

它们之中部分由漫长的跨海公路桥相连,将整个舟山群岛都囊入其中,共同构成了真正一个天然避风、不淤不冻的深水大海港——舟山海港!

再接着,镜头拉高到整个中国的视野下,更是将舟山群岛及海港的重要性凸显无疑。

它坐落于浙江东北,位于长江、钱塘江、甬江三江入海的交汇处,背靠长三角,面向大东洋的关键枢纽!

当播放到视频后半部分。

江海联运、海铁联运、管道运输,这类后世运输概念。

四百米长的巨轮、几十米高的桥吊、电脑远程操控的装卸,以及码头上往来的自动驾驶无人运输车,更是将老朱一家子给震麻了。

那种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忙碌却流畅的高效配合,更是令朱元璋、朱标这样通晓实务的人惊叹不已。

不知不觉,视频就到了尾声。

“但到这里,这场协作却仍未结束。”

“当我们放眼浙江,这座超级港口将和嘉兴、台州、温州等城市港口一起,共同连成这个经济大省最繁忙的海岸线。”

“当我们放眼中国,这座超级港口又将和全国14个沿海省份所有海港一起,共同完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洋运输!”

“而当我们放眼整个世界,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港口,经由不计其数的航线,帮助人类完成了90%的全球货物贸易!”

朱元璋瞪大了双眼,甚至凑得更近了些。

只见视频中镜头一次次拉升。

先是浙江,接着是全中国,再则是全球,以一种苍天视角呈现了舟山等诸多海港以及海洋航线。

这不仅让他瞬间明白了舟山海港的重要意义,也明白了未来大航海时代的海洋运输于国家而言有多么重要。

此刻,他开启大航海,让大明踏上争霸海洋的道路的决心更加坚定,再难动摇!

当视频在夜幕下灯火辉煌仍运作不息的舟山海港镜头中结束,老朱才缓缓回过神来。

他最先问的却是一个后世常识问题。

“这视频中总说多少万吨巨舟,这吨是何意?”

刘宽道:“吨是重量单位,一吨为一千公斤,大约水如今的两千斤。”

“至于多少吨巨轮,指的是该船排水量,就跟如今用多少料描述船只大小差不多。”

一吨竟约为两千斤?

那方才视频中的40万吨巨舟岂不是意味着排水量八亿斤?!

朱棢、朱檀等人在心中默算了,更觉震撼。

老朱表情倒是没太大变化,继续问:“那你可知如今大明船只一料约等于多少排水量?”

因为经常看明史背景的,这个数据刘宽还真记得。

不过他的回答却颇为谨慎。

“回陛下,历朝历代度量衡都有所变化,形容船只大小的料也一样。若微臣没记错的话,此时一百料船只的排水量应当在五百吨左右。”

一百料才等于五百吨?

朱元璋等人惊讶之余,又在心中默默换算。

在众皇子之中以聪慧著称,过去一个多月数学学得最好的朱檀瞬间便算出答案,惊呼道:“八万料!那巨舟竟有八万料!”

八万料?!

朱元璋虽早有心理准备,可听到这个数仍觉震撼。

当年鄱阳湖大战,陈友谅一方战船远比明军的高大,其中最大的楼船更是超过一千料。

当时他便以为那是天下间最大的船了。

可若是将陈友谅那艘千料楼船放在这后世的八万料巨舟旁边,恐怕看着跟玩具差不多吧?

众人回过神后,心中一直对刘宽有些芥蒂的朱棢也忍不住激动地道:“父皇,若是咱大明能造出如此钢铁巨舟,儿臣等去那海外就藩便再无舟毁人亡之忧了!”

朱元璋闻言看向刘宽,问:“你觉得,以咱大明如今的发展情况,多少年能造出视频中那般巨舟?便是只造个壳子也行。”

这事朱元璋看视频时就想过,虽然自觉希望不大,此时听朱棢提起,还是忍不住问一问。

刘宽道:“陛下,舟船越大越难造,尤其是大到一定程度后,制造难度更是会十倍、百倍递增。”

“因此,即便大明今后造船业发展迅速,想要建造出视频中这种钢铁巨轮,怕是也得等到四五百年后了。”

四五百年后?

朱棢听得瞪眼,有些不愿相信。

朱元璋却未有任何怀疑,只是失望地叹了口气。

刘宽担心老朱一家子大航海的心气被打击,便又道:“其实大明历史上在之后的几十年中造船业是领先全球个各国的。”

“以下西洋为例,其中最大的一种海船名为宝船,后世传闻有说一万料的,也有说八千料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有五千料。”

“即便后来下西洋结束,大明日常访问周边藩属国的封舟,也有三四千料之巨!”

“大明若是从现在开始大力发展造船业,十年之内,不敢说发展到建造万料海船的程度,但建造五千料海船肯定是没问题的。”

五千料?

朱棢想了下。

觉得虽然比不得视频中的八万料钢铁巨舟,却也差不多是如今大明巡江水师战船的十倍大小了,应是能载不少人。

这让朱棢不自禁地露出笑容。

朱元璋对刘宽这番“预言”也颇为满意。

随即,他想起视频中宏伟震撼的舟山海港,不禁问:“刘宽,你说若大明训练海军,以舟山为海军大营可好?”

“应该是好的吧?”刘宽不太确定地道,“微臣不通军事,难以结合大明如今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不过,微臣倒是可以说些历史上的相关之事,作为陛下决策的参考。”

朱元璋先点了点头,随即忽然问:“眼下什么时辰了?”

刘宽看了下平板电脑,发现是才下午4点多,便道:“回陛下,申时过半,不到酉时。”

朱元璋又问:“后面你准备方几首乐曲是吧?”

“正是。”

“那咱们便先到偏殿去谈,正殿这边让人开始摆放桌椅、布菜。这样,等咱们聊完回来,正好可以听着乐曲吃年夜饭。”

刘宽觉得老朱想法不错,遂将平板电脑交给朱蕙兰保管。

他则随着老朱去往偏殿。

刘宽原本以为会是一场密谈,谁知老朱大手一挥,将五岁以上的皇子、皇孙都叫了过去。

偏殿没有暖炉,人也少,可怜朱雄英、朱允炆、朱植等年纪还小、气血不壮的孩子一进去,就被寒气冲得打了个寒颤。

朱标心细,注意到这一幕,当即命人去安排几个暖炉过来。

老朱没管这些,坐下后就示意刘宽开讲。

刘宽清了下嗓子,道:“历史上,中国初建海军,是以海域分设几支水师,如渤海水师、东海水师、南洋水师。”

“至于海军基地,其实选的多是历朝历代设立沿海水师的地方。”

“北方的主要是山东登州、莱州,海津(天津)、以及辽东的金州、大小长山岛一带。”

“东南则有崇明岛、松江府沿海、杭州湾、舟山群岛、台州及温州沿海。”

“至于福建、广东沿海合适的地方,想必陛下都知道,微臣便不多说了。”

朱元璋先是微微点头,随即去蹙眉道:“你说的似乎都是近海水师,若是要远控大洋呢?”

刘宽笑道,“大明若要远控大洋,在北方自然以高丽、日本周边合适岛屿最佳,甚至可以在其国内沿海建立海港。”

“在东边则需控制琉球群岛及东藩岛。至于南边,安南沿海、吕宋岛、满剌加(马六甲),皆是海洋要地。”

说完,刘宽见除了老朱、朱标等少数几个原本就看过相关舆图的人若有所思,大多数皇子却一脸迷糊,显然是不知吕宋、满剌加在哪儿。

这让他醒悟,南洋之事离如今的大明还是有点远。

倒不如趁这机会,给老朱讲点更近的、更容易改变的事。

他于是道:“陛下,微臣今日之所以选择播放舟山海港这个视频,还有个重要原因。”

“你说。”朱元璋略感好奇。

刘宽道:“据微臣所知,历史上大明在数年之后将昌国卫挪到了大陆,又迁徙诸多岛民到陆上,最终演变成全面禁海,等于是将舟山群岛放弃了。”

“于是舟山群岛就渐渐被海盗、倭寇占据,这才在一百多年后,酿造出微臣当初所讲的,危及大明东南沿海数省的巨大倭患。”

“后世对陛下放弃舟山群岛的原因虽也有些记载,但大多粗略,难辨真假。陛下眼下可能推测其中缘故?”

听了这番话,老朱、朱标都皱起眉头。

随即朱元璋就沉吟着道:“数年后放弃舟山群岛?此事恐怕和方国珍部余孽以及汤和有关。”

刘宽露出好奇之色,拱手道:“还请陛下赐教。”

朱元璋一笑,“也罢,听你小子讲了那么多后世之事,咱便讲讲当今之事。”

“当年咱过江下集庆后等于是占据了淮右、江右,张士诚则占据了淮左、江左,方国珍却是占据了浙东。”

“咱灭了陈友谅后,派徐达、汤和等扫平江南,第一个灭的是张士诚,第二个便是浙东方国珍部。”

“方国珍此人原以贩盐浮海为业,能趁势而起,割据浙东,说起来也算一时枭雄。”

“后来他虽降我,却有些余部不肯臣服,叛逃到了海上,与张士诚余部搅和在一起,成了海盗。”

“舟山诸岛百姓在元末便多与海盗勾结,对抗元廷;到了我大明仍不改习性,与海盗暗通曲款。”

“不仅多次叛乱,登陆攻打城池,更有岛民在一次意外冲突中杀了汤和麾下两个指挥使。”

“再后来,甚至有股海盗意图逆江而上,进犯京师,只不过在崇明岛附近便被我大明水师击败。”

第一更。

来晚了。

文中有部分写的视频文案,所以尽量多结余一两百字,不算钱。

再次感谢订阅的书友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