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100章 出版环境,自然科学【第四更】

“刊物”一词朱元璋是头回听见,并不知其意,话都是模仿刘宽口音说的。

刘宽道:“刊物类似邸报与书籍的结合体,其内容一般比邸报多,却又比多数书籍少。”

“可定期印刷、发行,每期内容都有所不同,但又局限在一定领域。”

“比如微臣想要发行的刊物,便以刊载各类自然科学相关的知识、趣味试验为主。当然,为了增加吸引力,也可考虑连载科幻。”

邸报与书籍的结合体?

朱元璋、朱标听刘宽说明刊物为何后,都不禁若有所思。

不一会儿,朱标便略微兴奋地道:“父皇,按妹婿所说,这刊物着实是个不错的东西。”

“儿臣觉得,不仅可用刊物宣传科学、科技,还可用来宣传朝廷政策,传播忠孝仁义之道。”

朱元璋却沉吟着道,“刊物结合邸报、书籍,确实大有用处,但要是用来宣扬科学、科技,若让外国人得去,以之发展科学、科技,强大其国家,岂不成了资敌?”

刘宽没想到朱元璋竟会这么想。

他道:“陛下,只要咱们大明发展科学、科技之道,外国人来了,总会发现此事,乃至让其国家跟着重视科学、科技——除非大明不准外国人入境。”

“另外,微臣只会在刊物上发表一些纯粹、浅显的自然科学道理,尽量不涉及自然科学的应用,更不会刊载需要对外国人保密的科学技术。”

“如此,即便外国人得到此刊物,也只能获取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罢了。”

“何况在微臣看来,一个国家要想发展科学、科技,最重要的是皇帝与朝廷的大力支持。”

“若某外国人得了科学刊物,其国君却不重视,是难以靠科学强国的。”

“陛下若还不放心,可在沿海港口关防中安排专员进行检查,禁止将大明某些物事带出海去,并对违禁者严惩。”

说到这里,刘宽意识到海关检查之事也有不少需要大明注意的,比如说防止境外动物植物入侵破坏本土生态,等等。

但大明如今于东南沿海尚在施行海禁政策,大航海也未曾开启,外国使者团队都是好几年才来一个,更别说其他外国人了。

因此倒也不必急着说此事。

朱元璋听了刘宽的话,用手指敲着御案沉吟了一会儿,道:“你说的倒也有些道理,也罢,咱便允许你创立那什么自然科学的刊物。”

“不过,你这刊物印刷之后、发行之前,须得送一份给太子查看,以免有不该出现的内容。你可明白?”

不就是审核嘛。

刘宽心中嘀咕了声,忙应道,“微臣明白。”

自刘宽有了创办刊物的打算,就借着工作之便,向苏铨等人打听了大明的相关政策。

这才知道,如今大明竟然没有书籍审核、监察政策,也没下过哪些书籍不能刊印的圣旨,出版环境极其宽松。

说到底朱元璋才建立大明十几年,大明还很年轻,他尚在积累做皇帝的经验,并不知某些文字、书籍可能造成的恶劣影响。

虽然过去一些朝代出现过类似万历朝“妖书案”的事例,但到底少见。

且笔墨纸砚、书籍是在宋朝才开始变得相对便宜些,识字人数也是在宋朝开始相对多点。

故而在过去的这些个朝代,纵有“妖书”,也难以造成多大、多恶劣的影响。

当这类事夹杂在浩瀚史事中,就更不怎么起眼了。

老朱纵起事以来读了不少书,却也没注意到此事。

但到了明朝,笔墨纸砚、书籍真正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走入千家万户。

又由于从老朱开始,大明便兴办官学、大力推广教育,待到大明中晚期,市井小民大多识字,甚至能看话本、。

便是乡间农民,也有不少识得几个字,会写姓名。

这于民族、国家来讲当然是好事,却也诞生了酿造“妖书案”这类事情的土壤。

刘宽虽知道此事,却并不准备说——他要宣传科学,巴不得有一个宽松的书籍刊印、传播环境呢,又怎会作茧自缚?

再说了,如今是明初,老朱兴办官学也不过十二三年,天下间识字的成年人还没多少。

他真正需要担心的,是刊物发行后,能有多少读者,又能获得多少拥趸···

刘宽正想着历史上的“妖书案”,以及自家刊物的事呢,便听朱元璋道:“你说宣扬科学,咱倒是想起一件事。”

“咱虽早已下令让礼部征召数算人才,整理、编纂数算相关的书籍,又让地方官学增设数算科目。”

“然而当今天下,能胜任数算教师者终究太少,地方官学多以儒学教师兼任就罢了,咱家大本堂总不能也让儒生教数算吧?”

“后世既然重视数算,你小子又是那什么大学毕业生,数算之道肯定不差。不如便由你兼任大本堂数算教师,如何?”

‘不如何。’刘宽心想。

然而不等他开口推辞,便听朱元璋接着道:“这数算课不必太勤,任务也不重,你小子可别再推辞了。”

听朱元璋这么说,刘宽有点无奈。

他知道,这大本堂的教师怕是不得不当了。

事实上他心里也是有点想做这事的——毕竟教的都是皇子,每一个都可能对大明产生颇大的影响。

但让他教数学却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稍稍思考,刘宽道:“陛下,微臣可以到大本堂教书,却不必教数算。”

“数算以前本就是儒家的一种学识,且历朝历代对数算之道皆有研究和进步。”

“大明承神州历代数算先辈遗泽,数算之道已经颇为博大精深,数算人才即使少些,却也不难找一个能教授诸皇子的。”

“毕竟皇子们若不是要专研数算之道,也无需拥有太过精深的数算知识。”

听到这里,朱元璋忍不住问:“你小子进大本堂若不教数算,却准备教什么?”

总不能教儒家经典吧?

想起刘宽的大白话奏本,以及早先亲自写的那鸡爬般的字,朱元璋莫名紧张起来——他那些儿子就算没几个有文才的,却也不能让这小子给带歪喽。

刘宽并不知老朱的担心,微微一笑道:“自然。”

“自然?”

见老朱、小朱一时迷惑,刘宽便解释道:“认识自然,是了解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科学领域的基础。”

“在后世,孩子们刚上学时,便要学一门‘自然’,也称‘自然科学’。”

听完,朱元璋松了口气,随即便点头笑道:“你这想法很是不错——咱大明既然要发展科学、科技,皇子们不能不了解此道,便该多学一门‘自然’。”

“那今后你每日便到大本堂给皇子们上一个时辰的自然课,如何?”

每天上一个时辰的课?

刘宽听了头皮发麻,不得不硬着头皮道:“陛下,自然不需要上得这么勤,每节也不需要上这么久。”

老朱此时倒不强硬,问:“那你说该怎么安排?”

“三日一堂课,每堂半个时辰足矣。”

第四更送到。

虽然没存稿,但也做到万字小爆发了,以此感谢诸位读者朋友的支持!

感谢【小径分岔的花园】的100起点币打赏!

感谢【氷钰】的500起点币打赏支持!

说下,因为没存稿,明天更新可能会拖到下午。

晚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