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我的爱情在奔跑 > 111,袁老板的钱(三)

我的爱情在奔跑 111,袁老板的钱(三)

作者:李和义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6 01:42: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111,袁老板的钱(三)

袁老板知道沈小夫的生意很火爆,关于现在公司的生意状况,原来公司里的老人不断的向他的耳朵里灌输,对沈小夫的表现了如指掌,对公司的运营更是心里有数,这个公司最近一个多月赚了大钱,这是铁一样的事实,但是一个单子能有这么大的生意,完全始料未及,袁老板心里一下子乐开了花儿,有各样的生意让自己参与,这不是真的给自己送上门来的赚钱机会吗?心里对杨志博真的有点儿感激了。

袁老板从来对掏钱这个事儿都是很谨慎的,虽然从各种渠道都传回来的消息,说沈小夫挣了大钱,但是毕竟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呀,袁老板想有必要对沈小夫这一个多月的经营进行深入的了解,把他的公司经营情况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也不能让他们两个人一唱一和的,就把自己装了呀,了解不到实情,钱是不能够轻易出手的,既然是生意找上门来了,当然要认认真真的谈,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这样才能够万无一失,才能够保证赚到大钱,这是多年的生意经,也是这几年在大城市投资,上当受骗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袁老板想到这里,对沈小夫说,“沈总,虽然公司原来的状况不好,但是我留下了500多万的周转资金,怎么可能这么短的时间就缺钱了吗?不是已经生意很火爆,赚到钱了吗?这个我可是有点不明白了,你可别嫌我啰嗦,既然是生意,我们就要严肃认真的对待,咱们应该好好的分析一下,然后再出手吧。”

沈小夫一看袁老板认了真,心里不免有点欢喜,但是仍然不动声色的说,“我这个买卖一个多月以来干的有点累,小马拉大车,真是让我有点儿力不从心了,面对着广阔的市场,面对的公司迅速发展的机遇,我不能够再像过去一样慢慢的走了,一定要找到资本,拿到足够的资金,在销售平台上把我们的产品迅速的形成规模和档次,一方面是为了利润,更主要的是要树立品牌形象,所以我们请人做了一个庞大的商业计划,这都是在一个多月以来发展的基础上做的,而且对国内外的市场进行了广泛而且深入的调研,得出的结论就是现在是企业发展最好的机遇,正是大干一番的时候,所以要进行一轮融资,以便于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利润空间,占领市场份额,确立我们自己的品牌。”

袁老板也听过很多的项目,对这些专业的术语已经入门了,但是还不慎聊聊,所以又进一步的问道,“当然谁都想赚钱,但是赚钱的前提就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只有这样才能够行稳致远,这样急剧的扩张对企业真的有好处吗?听说你请了几个高人,让他们多替你挣点钱,少搞点花花肠子,不是对企业发展更有利吗?”

杨志博适时的插话了,他找插画的时机永远都是最佳的时刻,因为如果靠沈小福一个人和这个商场上的老狐狸周旋,显然是很吃力的,只有两个人相互配合,才能把事情说得更明白,才能够更好的调动袁老板的积极性,“袁老板哪,我的老哥哥,你那都是什么时间的黄历了?现在企业发展的模式早已经和传统模式脱胎换骨了,你看看现在的龙头企业,发展的轨迹都不是慢慢的开展的,现在是信息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都已经成为商业竞争的手段了,坐在家里就能够分析世界,掌握第1手材料,怎么还能用过去的商业手法来评价今天的企业发展呢?像沈总这样新兴的产业,如果不跟上时代的步伐,引领发展的潮流,很快就会被竞争对手打下去的,那个时候就没有什么发展可言了。”

袁老板很快的就接受了杨志博的解释,自己已经很老很僵化了,要和这些年轻一代商人相比,确实是缺乏领导的魅力和决策的果断,更别说那些新技术的应用,新的管理理论的推广了,既然有这个需求,而且是面临着机遇,那还有什么犹豫的呢?“沈总,杨老弟说的这些我都明白了,但是你一个月的经营情况,我应该差不多要了解一下吧,你公司发展的趋势,我也应该确定了吧,所以咱们找个时间看一看你的经营状况,测算一下资金缺口到底有多大,需要我出多少钱?这个程序是免不了的吧。”

沈小夫对袁老板毕恭毕敬的说,“这个没有问题,我安排他们向你做一次专题的汇报,把这一个多月经营的报表拿给你,让你对我们发展全面深入的了解,不但是这样,我还要把我们最机密的商业策划让你看一看,你就知道现在的市场有多么的广阔,我们这个产业是多么好的朝阳产业,面对国内外的市场形势,我们做出的判断,科学性是多么的重要,你就会对我们下一步的动作了解的更清楚了,跟袁老板没有什么可以隐瞒的,我们本身就是一家人,更何况我们想发展成一个跨国公司,全方面的开展业务,没有您的支持那是难以想象的。”

袁老板还在消化沈小夫给他她说的这些,从最开始对这个黄毛丫头没有充分的重视,到现在已经知道她的厉害,作为一个商场老手,必须尊重市场规则,在商场上已经打了一个漂亮仗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杨志博也对袁老板说,“您如果对公司经营状况了解以后,就会知道这个运行团队有多么的了不得,这个产业有多么的了不得,反正我是从心里佩服,让这样的团队拿着您的钱给您去赚大钱,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他们就是新兴的一代,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的应用在他们手里得心应手,这就是商场发展的规律,最有格调的人就是您,只出资本不出力,所有的产业必须尊重资本,也就是尊重资本的持有人。这可是一个名利双收的好机会,不但有大把的钱可以赚,将来在资本中还可以是一个投的准效益高的典型案例,谁对您能够不另眼相看呢?”

袁老板也不能够再这么沉默下去了,也要展示自己肚子里的一点货,“杨老弟说的对呀,我们这代人没有什么可炫耀的了,国家最初的政策好,让我们赚到了第1桶金,接下来的操作我们就有些落伍了,像美国的华尔街那些资本家一样,人家拿的钱去赚更多的钱,我们都是从山沟里挖煤出身,既没有那么好的战略眼光,也没有他们那种手段,所以我们的钱就躺在口袋里,如果让他们发挥最大的效应,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了。”

沈小夫仍然是那么恭维的说,“商业竞争表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就是人才的竞争和资本的竞争,如果要是被动的等着资本来青睐,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所以这一轮企业发展的目标,第1项任务就是搞一轮融资,把资本赚在咱们自己的手里,除了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平静以外,还可以作为天使投资人对一些有前途的项目,对一些有前途的人进行投资,不停的推出新的项目和新的人,让企业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之所以这次拓展业务,主要是要做金融以外,就是看中了资本的力量,资本的神奇,为我们今后发展掌握主动权。”

袁老板这次终于是听懂了,他们拿钱并不是为了做现行的业务,而是在做现行业务的同时,还要去做投资,为企业发展储备项目,储备人才,为接下来的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发挥资本的最大能量,让企业有用之不竭的创新,有了这些创新企业就可以永远立在不败之地,永远就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想法让袁老板血脉膨胀,终于激发出来了他的激情,把一切变成了信心。

袁老板不慌不忙的说,“既然沈总这么看得起我,我是责无旁贷的,我现在手里的钱,在我那波儿老哥们里不是最多的,最多的人手里一个人一个家族就掌握着上百亿,我的几十个亿和他们相比就是有点小巫见大巫了,但是不怕,我这次在河南和他们好好的谈了谈,希望他们停掉现有的投资项目,然后我们几个人凑在一起,大概的资金规模能达到300多个亿,再加上一些零星的小老板们,弄个500左右个亿应该不成问题,有了这么大一笔私募基金,你说干什么事情不可以呀?但是关键的是怎么和他们结算,我们能够把收益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承诺?”

杨志博听到了实质性的问题,为了让沈小夫有一个想象的时间,他有不失时机的插话,“资本有资本的规矩,我们要做私募资金,就要按照规矩来,过两天你先了解一下公司现在的现状和运营情况,特别是几个高精尖的人才,你也见识一下,看看他们怎么说,最终再决定怎么样组织这个私募基金,定一个什么章程,按照什么规则运行,把大的原则和规矩立好了以后,让运行团队按照规则去运行就可以了,最终的拍板决定权仍然在你的手里,本身就是一道最重要的保险。”

袁老板听到杨志博给他的都是开心丸,当然也很受用,但是作为商人来讲,还是关心自己的利益如何实现,“沈总,今天我们也是初步谈一下,我也把实体交给您了,接下来只要你一声招呼,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是挣钱的买卖,我全听你的。”

沈小夫已经探听到了袁老板的能力底线,也明白了他的态度,他和他那帮有钱的朋友们正在愁把这些钱怎么用起来,苦于没有好的项目和办法,现在伸出来的橄榄枝,已经深深的打动了他的心,需要进一步点燃他的激情,就必须再加一把火,“袁老板,你这就说错了,怎么能说我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呢?而是你想怎么做,我们都有适合的平台,你需要我们怎么帮助你,我们就怎么帮助你,这件事儿是以袁老板为主体,去组织你那个朋友们,形成一个有利的基金平台,我让我的行政团队帮着你操作,听你指挥,这场戏你是主角,我们是配角,至于你想怎么样给我们回报,你说了算,对客户收取什么样的费用?怎么样收费用?需要怎么样的回报?都要按照章程去做,我们完全就是你的工作团队,资金的主权仍然是你和老板们的,我们只是执行者罢了。”

听到这里本来一脑袋膨胀的袁老板现在是彻底明白了,他们不是要从自己手里借钱,而是为自己搭一个平台,让自己来当老板,当然包括自己的那些朋友和金主们,而前台表演的就是工作团队,这种当老板的感觉他已经多少年都没有过了,如果真把这件事做起来,那么他可以说在这个圈子里是一个屈指可数的老板,这样的好事儿让他兴奋非常了。你好你好

袁老板雷厉风行的气度又开始了,“这些事儿当然是以早不宜迟了,我们今天好好的吃一顿饭,明天上午我就去你的公司,把情况了解清楚以后,我就联络我那波朋友们,然后我把动员来的资金弄一个总数,然后交给工作运行团队,量身打造为我们下一步开展的项目,做一些充分的准备,然后让我们的资本瞄准那些收益好,效率高,质量优等,这一次要大干一场,这么好的时代,这么好的机遇不赚钱对得起谁呀?”

杨志博知道他们两个一唱一和,已经把袁老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么大一个宏伟的计划,用三言两语已经让袁老板兴奋不已了,明天上午估计他听完了公司的现状和业绩,一定会让他目瞪口呆的,给他的印象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惊奇。想到这些对袁老板说,“袁老板,你是经过风雨,经过历练的,你过的桥比我们走的路都多,你一辈子经商的经验,我们这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够学到十分之一二,但是我们现在要把原来所有的经验泡在脑后,用创新思维打造一个强有力的产业基金,创造一个商业帝国,让你那些沉睡已久的资金焕发出时代的最强音,当然我还得提醒你一下,除了运行和工作团队以外,你应该组建一个战略研究机构,运行团队负责,运行和实际问题处理,实际项目执行,而你的战略团研究团队,主要是指明将来发展的方向,基金未来投资的重点,也就是你手里拿的放大镜一样,筛选长远的战略项目,进行战略储备,将来进行长期的战略投资,那种境界,更让人觉得肃然起敬了。”

袁老板听到杨志博这样说,还是有点儿不明白,不知道战略研究是什么意思?沈小夫赶紧出来帮他解释,“杨志博的野心太大了,他的意思是四五年以内的项目都是短期项目,基金要想长远的发展,必须进行战略投资,也就是对一些看好的行业进行投资,这样收益会更稳定,潜力会更大,市场的占有份额也是难以想象的,人家说中等的资本投项目,小规模的资本投销少,真正的大资本要投未来,那么怎么来确定投资未来的领域呢?就是要进行战略研究,展望市场的未来,有哪些新兴的产业?新兴的技术,和一些新兴的孵化器,不仅掌握当下,更主要的是把握未来。”

袁老板这回算是听明白了,杨志博是真心实意的想让他把这个资金办下去,而且办到千秋万代,让这股私募资金成为资本的翘楚,成为教科书上的典型案例,成为未来成长的空间,成为未来新兴产业的主宰,不仅要投资项目做短线,还要拿出一部分精力对未来进行深入研究,拿出一部分投资做长线,也就是战略投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