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四百八十八节 工业革命萌芽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四百八十八节 工业革命萌芽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新书《大国崛起1900》,请大家收藏一下。

――――――――――

这次北伐虽然失败了,消耗了海量的物质。

为此杨潮卖了五千万债券,加上去年的一千多万盈余,今年流入市场的资金就有六千多万两,几乎跟以前的流通量平齐了。

但是也不完全是坏处,因为这些银子并不都是变成了豪族的银子,挖个坑埋了。

绝大多数其实都变成了棉布、铁甲、兵器,也就是说流入了纺织作坊、铁作坊等产业。

受此刺激,江南出现了大量的大型工场,松江一带拥有千架织机的工场达到了百家。

这就是典型的资本主义萌芽了。

其实杨潮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这种大型手工作坊的出现,会被称作资本主义萌芽,杨潮以为资本的聚集现象从人类历史上就开始出现了,大商人那一代都有,可是为什么只有这种产业资本的聚集现象,才被称作资本主义萌芽。

在杨潮看来,这种现象无非是工业革命前期的表现,是工业化开始的基础而已,因此杨潮觉得叫工业革命萌芽都比资本主义萌芽要合适的多。

无论如何这种萌芽出现了,而且受到了战争的滋润,也许资本主义因战争而起,跟这个资本主义萌芽能够扯上一点关系,因此而得名?

杨潮觉得这种萌芽值得大力扶持和培养。

在家中修养了一个月时间,杨潮就开始马不停蹄的行动了,这次北伐的失败,让他看到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对满清形成压倒性优势,自己还得加强力量建设,他必须耐着心,不能急于求成,文明输给野蛮的事情比比皆是,甚至是一种潮流,他可不希望自己也变成这样。

先去了一趟新江口。

这里过去是一座大营。可是现在大营的作用已经降低,生产基地的作用凸显出来。

杨潮招募了五万工匠,这里日夜不息都有工匠工作。

但是五万工匠中,有十几个却格外的显眼。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格外出色,而是他们长的太过奇怪了。

因为这些都是洋人。

十几个洋人刚刚来到大明的时候,他们是抱着一种高傲的姿态来的,因为他们来自一个新兴的帝国。

这个新兴帝国不是英国,不是荷兰。甚至不是三十年战争后称霸大陆的法国,而是同样在三十年战争中崛起的瑞典。

瑞典这个国家,在维京海盗时代之后,就沉寂了下来,几百年来都被欧洲文明视作野蛮之地,跟俄罗斯是一个水准的货色。

但是三十年战争中他们却在英雄国王古斯塔夫带领下,以疯狂的速度崛起于欧洲,维京海盗遗留的精神加上近代军事组织,让瑞典军队打遍天下无敌手,纵横整个德意志大陆。

瑞典军队强的原因无非是三点。第一是超强的勇武精神,第二是严密的组织纪律,第三则是先进的武器装备。

第一点很好解释,维京海盗的后代,自然保留了大量祖先的精神,文化这种东西,传承的时间远超人的想象;第二点则是因为有荷兰人莫里斯发起的新的军事改革,瑞典人引进了这种改革,加强了步兵、骑兵和火枪兵的几率性;第三点则让人有些意外,那就是瑞典此时已经是一个军事工业的强国了。

瑞典人独立不过百年。经历了两三代国王而已,之前他们不过是丹麦亡国治下的一块贫瘠的牧场而已。

独立后,在瓦萨王朝的治理下,吸引荷兰人投资。荷兰人的工商管理组织知识。加上瑞典丰富的铁矿和森林资源,让瑞典形成了发达的军事工业产业,三十年战争中瑞典军队才能够大显身手。

瑞典的工场几乎都是荷兰人经营的,因此杨潮委托荷兰东印度公司招募的铸炮工匠,也都是瑞典的工匠。

这十几个工匠刚来大明的时候,还很高傲。但是很快就震惊不已,新江口五万人的大型作坊就够让他们吃惊了。在工业革命之前,东方人特有的组织能力,是西方世界难以想象的,没有高度的服从性以及超强的组织能力是不可能修建长城、开挖运河的,以及一次又一次的治理黄河。

瑞典工匠同时还发现,大明工匠的手艺一点都不输给他们,甚至在很多方面还有独到之处,因此很快就收起了一个新兴帝国臣民特有的高傲。

不过瑞典人也有自己的特长,也很快得到了新江口工匠的认可,也不鄙视他们是蛮夷,双方倒是其乐融融起来。

瑞典人的第一项长处是铸炮方法,第二项则是加工技术。

铸炮方法没什么特殊的,东西方都是把铁水融化了注入模具中而已,可是融化铁水的高炉却不相同,大明使用的是竖炉,甚至是敞口融化,炉温不高,一般都不会超过一千度,甚至需要特殊处理才能将生铁融化。而西方人已经采用了水力鼓风的高炉,炉温大大提高,达到了一千度以上。

高温,就是秘密。

其实中国人早就掌握了高温炉的秘密,比如烧制瓷器的磁窑温度最高都能达到一千四百度,可是没有应用到铸铁上来。而西方人过去常年没有掌握制瓷工艺,很大的原因就是窑温没掌握。

高温烧炉的技术中国人用到制瓷上,而西方人用到了铸炮上,如此而已。

革新了高炉之后,让新江口铸炮的质量有所提高。

瑞典人的第二项技术,则是炮筒镗床,一百多年前达芬奇就已经设计出了机床的图纸,三十年战争中西方大量使用火炮,因此镗床技术大幅度提高。

大明人却还在使用人工清理炮膛,因此这项技术也让工匠们佩服不已。

尤其感兴趣的是宋三金,他正是发明了铁模铸炮的那个少年,不过此时也已经变成了一个年少有为的青年了,身份上更是新江口最年轻的大匠,是学徒、师傅、大匠和匠头四级工匠制度的第二级。

正是在宋三金的帮助下,瑞典人才在短短三个月中就复制出了西方的炮筒镗床,只是这种镗床和铸炮炉一样,都需要水里,杨潮不得不让人在钟山中开辟另一处新的工场。

宋三金在这个以瑞典人和大明炮匠组成的大炮工场中如鱼得水,镗床这种机器让他痴迷,他不断的研究,改进了数处,性能上甚至比原装的西方镗床还要好,这就是技术的对撞产生的溢出效果。

宋三金以水力镗床为原理,还制作出了钻床,取代了以往需要用人钻枪管的工艺,将鸟铳生产速度又一次提高,一个月江南生产十万根鸟铳已经不是问题了,杨潮有条件让所有士兵都装备鸟铳。

但是宋三金还是有不满意的地方,比如工场要建在山中,水力总是受影响,丰水期还能满足生产,可是在旱季就不行了,哪怕建了一座水坝也不行。

宋三金已经在研究如何利用长江大水车的动力了,如果能用长江的水力,显然就不用怕旱季了,长江什么时候都不会断流。

杨潮接见了这几个工匠,了解了他们的工作,表扬了他们一番,按照大明的习惯,每人赏赐了一点东西,他们都很高兴。

同时还了解到,这些人除了会铸炮之外,还能制作西方的火枪,甚至还有人会打造西方刀剑以及铠甲,西方军功产业还是不分家的,几乎一个工匠什么都能造。

只是这些人表示,如果要打造刀剑和铠甲,他们需要水力锻锤,需要一笔额外的投资,这完全不是问题,杨潮巴不得他们把西方的机器都引进呢,于是让大匠头立刻筹集人力,按照这些洋人的要求制作一架水力锻机。

在新江口的视察杨潮大受启发,花了十多天时间,结合对其他工商情况的了解,写下了一份长长的计划书。

然后带着人就杀奔苏州而去。

此前已经让张果在吴县买下了一百多亩桑林,还有一处地主家的宅院,以及请来了一群四五十岁的老媪。

桑林是经营了几十年的老桑林,在一处山坡地上,宅院也不算太大,但是住上百人还是不成问题的。

地主家因为经营生意赔钱,就将山坡南边这一片宅院和桑林卖掉了,他家在附近还有上千亩良田,是一个不小的富贵之家。

这些老媪也都是养了一辈子蚕的老蚕妇,不过现在生活都颇为拮据。

别说他们这样的普通农家的养蚕妇女了,就是城里手艺精湛的老工匠,如果没能培养出儿子,或者没有儿子又没有收到好徒弟,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生活都会很悲惨的。

这些老媪也都是体力衰竭,已经很难继续养蚕了,因此被杨潮请来,一个月给三两银子的月薪就十分满足了。

杨潮跟他们一番攀谈,仔细询问养蚕的秘诀,她们也都知无不言。

桑蚕可是金贵的动物,被驯化了几千年之后,离开人类根本就活不下去,十分的娇贵,就像后世的名马一样,放在草原上蒙古马可以怡然自得,这些马却可能生命死去。

不同时期的蚕需要的环境也不同,小蚕需要高温多湿的环境,大蚕生长则要通风透气,这些这些老蚕女都懂,只是过去她们都只是在家中养蚕,因此条件往往达不到要求,蚕丝质量就无法保证。

杨潮打算完全满足他们的要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