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四百七十五节 还得看自己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四百七十五节 还得看自己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新书求收藏:《大国崛起1900》

――――――――――――

对于李定国的飞速崛起,宋坤等将领是看在眼里的,不由得有些羡慕,但同时也有些敬佩起来。

自从收复了广西之后,杨潮就让宋坤派遣一批军官到李定**中做观察员,学习李定国的用兵。

一份份战报从这里传回来,让宋坤看的时而热血沸腾,时而嫉妒不已。

宋坤自认为他做不到李定国的大规模机动,别说他做不到了,就是杨潮军中机动力最强的赵康部骑兵也无法做到。

李定国的军队主力四万人,可是他打仗是家属随军的,成为老营。

主力在前方作战,老营在后方生产,前方打坏的兵器、铁甲会随时送回数里之外的老营修复,充分保证了在流动中士兵的战斗力。

有老营在后方,前方士兵的作战意志极为坚定,因为退后就意味着老营的家人受难。

而且别以为老营就是一些老弱病残,恰恰相反,这里是工匠、医生和妇女,就是其中的妇女也都是壮妇,不但可以撒开了大脚丫子跟着部队长途跋涉,关键时候,也能拿起武器作为疑兵。

宋坤就知道,衡阳城中,防守的,其实正是一万主力加五万老营妇孺,却挡住了清军,二十万大军的围攻。

李定国带领的三万大军,还有五万壮妇,经常是妇女做疑兵,而李定国主力突击,经常打的清军措手不及。

攻下湘潭之后,李定国就是让三万妇孺大张旗鼓的沿着湘水南下,而他亲自带领主力,又一次从宝庆府绕道,回援衡州府,并且跟衡州府守军里应外合。猛攻城外清军。

另一个关键是,李定国本人打仗,喜欢冲锋陷阵在前,士兵作战有进无退。极为英勇,在衡州城外,就是李定国首先确认了尚可喜的主营大帐,在清军没有发现的情况下,夜袭清军。火烧连营,并且很幸运的直接斩杀了尚可喜,才让清军二十万大军直接崩溃,他一路追杀到了湘潭。

二次衡阳大劫,李定国斩杀八万,俘虏五万,尤其是击杀尚可喜。

这样的战功,已经让他的名气隐隐可以跟杨潮分庭抗礼了,却也让多尔衮和洪承畴更为头大。

多尔衮这次真的发怒了,直接下旨斥责了洪承畴。而洪承畴也承认自己的失算,上书请罪,但是清廷没有答应他的辞职,而是让他继续经略湖南。

但是面对损失了二十多万兵力的现状,洪承畴认定湖南已经守不下去了,他请示清廷,放弃长沙,退守岳州,尽全力保住湖北。

多尔衮被迫同意了这个方法,让洪承畴退兵武昌后。由勒克德浑在这里坐镇,让洪承畴进京复命,商讨江南明军的这一波让人无法应对的攻势。

“以不变应万变?”

多尔衮恼火的在大殿中走来走去,殿下坐着一个老头子。依然那么云淡风轻,可是一股深深的疲惫却难以掩饰。

洪承畴的模样,让多尔衮也不好太苛责他,他扪心自问,若是换了任何一个八旗将领,未必做的比洪承畴更好。甚至很可能早就大败亏输,洪承畴主要用绿营兵,竟然能跟江南相持成这个样子,多尔衮已经很满意了。

但是他不能不恼火,又折损了三万八旗兵,其中三千两白旗精锐更是让他心头滴血。

虽然他已经彻底的将八旗势力降服,但是内心深处,仍然将两白旗看做自己的心腹,其他各旗总是很难让他放心。

灭了豪格和济尔哈朗之后,两黄旗和两白旗的旗主都换成了他的心腹,但他依然更信任两白旗,所以这次派出了两白旗三万精锐,协同蒙八旗和汉八旗共三万人攻打李定国,没想到竟然一战而溃。

而之前洪承畴却一直小看大西军,始终把注意力都放在杨潮身上。

虽然换做多尔衮,也会这么做,毕竟突然冒出来一股势力,是不可能让他转移注意力,放松对江南杨潮军的防备的。

“不错,以不变应万变!”

洪承畴很果决的说道。

多尔衮哼道:“变变变,还能怎么变?”

这几年确实在变,可是越变越坏,一次比一次坏。

洪承畴依然沉静,看到洪承畴这样子,多尔衮知道他心里已经有了完整的策略。

“老大人还是跟本王好好说说吧。”

多尔衮不得不耐着性子请教道。

洪承畴不卑不亢道:“遵命。王爷以为,杨潮能容得下西贼(大西军)否?”

多尔衮摇摇头,他以为杨潮跟他一样,都是一个枭雄,这样的人物不可能容得下别人。

洪承畴又问:“西贼能容得下杨潮否?”

多尔衮又摇摇头。

洪承畴淡淡道:“朱元璋遇张士诚、陈友谅尔!”

多尔衮猛然惊醒,他也算是熟读史书了,自然知道当年元末汉人起义,张士诚、陈友谅都跟元军打的不可开交,唯独朱元璋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为战略,慢慢积累实力,先剿灭了张士诚和陈友谅,最后才挥军一击,将元朝灭亡。

现在的形式可不就跟元末一样吗,虽然洪承畴把清廷比作苟延残喘的元朝让人颇为不快,但是多尔衮却不是太过于计较,他反倒很认同洪承畴的分析。

“老大人,也不肯坐看江南明军内讧啊!”

多尔衮感慨道,当年元末农民军互相内讧的时候,元朝廷坐视不理,坐山观虎斗,可惜朱元璋将对手一个个消灭之后,就轮到灭元朝了。

洪承畴道:“纵西贼,压杨贼!”

多尔衮点点头,现在江南的情况是,杨潮独大,而大西军强势崛起,这两股势力如果不碰撞,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汉人的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过这种两强相邻而太平无事的情况。

但是杨潮根深蒂固,大西军刚刚崛起,清军要做的,就是打压杨潮,不让杨潮能够从容吞并大西军,如果大西军攻打杨潮,则配合大西军行动,这样不断的让大西军和杨潮相互削弱,等他们内斗的差不多的时候,清军也积攒够了力量,然后一鼓而下,将江南扫平。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能玩转这一手的,必须得是高手中的高手,否则战场瞬息万变,谁也不敢说当年元朝也是这么个打算,可最后还是失控了。

“还得有劳老大人坐镇武昌!”

多尔衮非常诚恳的说道,除了洪承畴,他真的很难找到另一个谋略高手了。

洪承畴点头道:“上有命,不敢辞!”

多尔衮点点头。

南京。

杨潮知道李定国大败尚可喜,又斩杀一王之后,也不得不感慨不已。

李定国这次的作战确实太惊艳了,杨潮自认自己做不到这点,两次来回大机动用兵,就算是清军也不容易做到,而李定国做到了,神奇的是他手下还不都是骑兵,只有一万骑兵,其他都是步兵,甚至还有女人。

杨潮将李定国的用兵战术,写成案例,发到了各个军中,让将领们学习学习,跟杨家军历次战例做做对比。

随着湖广的战局变化,江南的形式也日趋见好。

清军丢失湖南之后,就无法在对江南造成威胁了,现在跟清军也就只有河南和山东接壤,这样让杨潮完全可以将兵力集中在这两地。

于是杨潮立刻抽调许多男北上部署在凤阳府,从另一线威胁河南和湖北,同时调遣谢飞部北上徐州,支援赵康、李五六和王璞等部,至此用于北方的兵力达到了七十万兵力。

江南只保留了三十万人,除了广东的宋坤,江西的吕末外,就是南京杨潮亲领的八万大军,还有福建在金声桓手下的两万新兵。

接着杨潮又给孙可望写了一封信,询问他敢不敢攻取湖北,如果孙可望愿意攻打湖北,杨潮将挥军北上直插北京。可是孙可望似乎暂时无意北进了。

李定国第二次衡阳大劫之后,洪承畴率兵北遁,放弃了长沙府,长江以南的地域,清军全部放弃了。

而孙可望这时候的部署十分让人失望,他派冯双礼立刻占领了长沙,派马进忠占领了常德府,自己亲自带兵拿下了除岳州城外的所有岳州府州县,已经有了威逼武昌府的架势。

这让杨潮叹息不已。

“既然如此忌惮李定国,为何不派李定国北上呢?”

在杨潮看来,孙可望大可让李定国北伐,以李定国的性情,绝对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而孙可望则派文官前往湖南和广西经营,可是他偏偏以占地盘的心态,将常德和岳州收入囊中,等于封死了李定国北上的道路。

杨潮不由得有些鄙视孙可望的气度。

但是孙可望如果要跟李定国起内斗,杨潮是绝对不能够接受的,好容易来的大好局面,就这么破坏了,太可惜了。

因此杨潮对孙可望十分友善,孙可望派来购买大炮鸟铳,杨潮以成本价卖给他们。

当然李定国派人来买铁甲和战马,杨潮也以成本价供应。

同时派使者前往孙可望帐中调停,给他们的命令是,如果孙可望要发起内斗,拼死也要阻挡他,甚至可以向孙可望发出威胁,如果他敢发起内斗,杨潮将站在李定国一方。

只要孙可望不发起内斗,李定国是不可能主动内斗的。

“看来还得看我们的啊。”

杨潮不由得感慨,意识到北伐还得靠江南,江南杨潮一个人说了算,手下十大总兵没有一个有二心的。

而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相互之间比较独立,反而无法拧成一股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