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四百三十节 南归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四百三十节 南归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山东的局势相当稳定,清军根本无力进取,而杨潮也不可能打到北直隶去把战线拉的过长,因此双方其实都到极限了。

经过一个月的坐镇,杨潮发现自己可以离开了,军事上有李五六、王璞和赵康三员大将在这里,有从江南调集了一批文官过来,还留任了一大批山东文官,应该说山东万无一失,很快就会走上正规。

江南地区也算稳定,三顺王被杨潮击退,就算成功逃脱,也至少折损了一半兵马,可谓是损失惨重,根本无力进攻,因此这段时间洪承畴一直没有什么行动。

可是浙江的清军却溃逃到了福建,占领了整个福建之后,继续南下,又攻占了整个广东,小皇帝朱慈焕又一次发挥善于逃跑的优点,跑到了广西去了。

许多男在得到杨潮许可后,立刻南下占领了整个浙江,不过浙江南北几个府被清军祸害的惨不忍睹,许多男都忍不住想要南下福建找那些兵痞算账。

但是杨潮却没有兵力支援他,尤其是卧榻之侧有洪承畴这头豺狗盯着的时候。

不将洪承畴这个大汉奸清除掉,杨潮是难以安睡的。

所以出了禁闭第二天,杨潮就打算南归了。

在士兵保护下,杨潮骑着马,董小宛坐着马车,一行人沿着运河缓缓南行。

快到城门口的时候,杨潮越想越不对,对昨天的禁闭还是心有余悸。

简直太恐怖了,而且是无妄之灾啊,自己白白关了一回禁闭,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但是一觉之后已经缓过神来,又变成一个实利主义者,发现自己好像吃了大亏了,自己去关禁闭,肇事者却坐在马车上。没有任何损失,不能这样。

这时候看到一家客栈,立刻让军队停下,把董小宛喊出来。进了客栈,找了个房子,马上把她扒光光,光天化日之下,又亲。又咬,又摸,又来了一次刺杀训练,浑似一个卯足了力气要把靶子刺穿的新兵一样,最终把董小宛折腾的脱力之后才罢手。

算是给这个小妾一个难忘的教训,不过这难忘到底会让她以后再也不敢来军营找杨潮,还是会经常回味一下,故意来一次就不知道了。

一个时辰后,董小宛才红着脸,拿手帕捂着脸快步走向了马车。一行人继续赶路。

在淮安和扬州都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活动,跟各级官员互相慰问,跟当地缙绅豪族见面,询问他们官府的施政情况,也跟富商大贾们交流了一下经营情况。

江淮地区,或者说整个江南大多数地区,杨潮都是任命的吏员,一开始是因为清高的文官看不上杨潮,后来变成了杨潮看不上眼高手低的文官,既然这些当官的也不干实事。他们的唯一作用不就是从小吏手里多分一份常例,那么要他们有什么用,还不如直接用会办事的吏员,而吏员大都是当地人。民情政情也更了解,更容易稳定地方。

所以后来杨潮干脆就不待见科举出身的文官了,这时候文官们反而开始看好杨潮了,一个个贴上来求官,不得不说这是一群最无耻的人群,杨潮才懒得搭理他们。

看过江淮地区的官府管理。应该来说还不错,虽然没有太出彩的地方,但是比之过去还稍好一些,其实只要不比崇祯皇帝时期差,杨潮就能够接受。

淮扬的缙绅豪族对杨潮收税的反对比苏松的反应低多了,第一杨潮曾经多次从清军手里将他们解救出来,这些缙绅多少对杨潮有些感激,第二经过杨潮讲解,他们也理解杨潮没钱就没有军队,没有军队就打不过清军,打不过清军他们就得被屠戮了。不说屠戮了,就是北直隶和山西玩的那种跑马圈地他们也受不了啊,所以一个个都接受了杨潮官绅纳粮的要求。

豪商富贾那更是欢迎杨潮了,可以说杨潮掌权以来,他们是最收益的一个人群,受到的限制比过去少多了,对于纳税他们反对的声音也最小,毕竟杨潮收他们的税后,也算照顾他们,他们可以硬气的减少了给当官的孝敬,发现当官的也没有为难他们。

但是淮扬最大的商业群体盐商最近过的却不太愉快。

杨潮的盐政,他们一开始是极力支持的,因为他们不用受制于官府了,过去卖私盐,现在也正大光明了,可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盐价暴跌,让他们的利润反而比过去少多了,不少人家现在最大的进项已经不是盐业,反而成了钱庄业务了。

其实他们也努力过,试图联合在一起进行价格控制,可是一家两家可以,三五家也凑合,当竞争队伍是十八家,而且还分为淮安派和扬州派两只不可调和的对立派的时候,价格控制只能是一个笑话。

扬州和淮安商量好了价钱后,双方不约而同的私下比对方降低一点,结果很快双方纷纷降价,内部商量好了价格后,总有人不按常例出牌,给外面抛出更低的价格,价格联盟基本上没有控制三天以上就崩溃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大肆建设,导致了盐产量过剩所致,激烈的竞争是难免的,最后能剩下十家经营良好的就不错了。

他们希望杨潮出面,通过官府政令限价,他们自己实在是无法约束自己了。

盐商这种过度依赖政府的习惯,杨潮是不会惯的,当即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但是表示,既然他们的利润降低的厉害,官府也要考虑他们的利益,答应明年的盐票价格降低到一半,只收五万两银子就允许他们从业。

五万两银子,对于一个大盐商,也算是聊胜于无了,但是也没有办法。

杨潮知道激烈的竞争,会让他们很快就开始分化,更懂得制盐的会把精力集中在盐场,更善于运输的会把精力集中在盐船,更善于售卖的,会把精力集中在盐铺,总体效率反而会提高。

效率提高又会进一步拉低盐价,老百姓会消费更低价格的食盐,而杨潮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损失,这么一举多得的事情,大明朝廷竟然不愿意做。

离开扬州后,没有在其他地方停留,直接就到了新江口。

新江口并没有受到攻城的影响,哪怕是最紧急的时候,这里依然保持着三千精兵守卫,因为这里有杨潮最重要的东西,江南银行总部!

江南银行总部目前就在杨潮的瓷宫中,本来这里打算做交易场的,还让拿骚公爵十分不忍心,杨潮倒不是不忍心,而是因为金钗楼的业务在大幅度萎缩,小朝廷南迁到福建之后,南京城里大量的勋贵子弟跟随而去,最关键的是南京六部大大小小的文官,以及往年流连在这里的文士才子们都离开了,杨潮又废除了乐籍制度,秦淮河整个呈现出一种惨淡景象。

虽然这是一种文化的损失,但是如果文化是建立在乐籍制度那种荒唐的制度上的,杨潮宁可秦淮河这种变态般繁荣的文化消失,就像不能因为担心种植园生产受打击而不废除奴隶制一样。

因为金钗楼的不景气,失去了勋贵和文人两个最大的客源,富商就成了最大的客源,所以在康小宝的请求下,杨潮没有把交易所搬出这里。

正好江南银行成立,也需要一个稳固的办公地点,就直接搬了进去。

银行的工作人员在贴满瓷片的第一层大厅工作办公,三楼作为金库使用,二楼此时还空着,杨潮有些松动,已经在考虑将交易厅搬到二楼了,因为金钗楼被一把大火烧毁了。

财物损失巨大,人倒是没有损失多少,因为放火的清军还没有来得及屠杀,杨潮就组织反击,将他们打到北城去了,金钗楼后面就是秦淮河,逃到这里后,大火就威胁不到人了。

既然金钗楼都没有了,那么就不用在乎她的生意了,将交易所搬到瓷宫二楼大厅,与江南银行比邻,也算是合适。

除了杨潮的瓷宫外,新江口一带其他产业也十分兴隆,码头上是密密麻麻的货栈和商铺,频繁出入的船只,远处江面上一连五座转动的巨大水车,炊烟渺渺的村庄等等。

反倒是军营在中间显得有些陈旧,跟欣欣向荣的市面十分不搭配。

在军营中视察了一番,这里现在就是一个巨大的生产基地,除了新兵训练场外,大多数地方都腾出来做了作坊。

铸炮的、钻枪的,打造刀兵的,忙忙碌碌。

这里的工匠规模现在也已经超过了一万人,可就算这样,也依然无法满足已经扩充到四十万的大军消耗,杨潮依然要在南京市面上采购三分之一的铁甲和鸟铳等装备,不过大炮倒是不用去采购,因为步入正轨后,几乎天天都有模具干透,都有新炮铸造,流水一般产出着各个型号的大炮。

不得不说杨潮来的还正是时候,碰上了一个工匠做出了一项革新,总匠头将此事上报给杨潮,希望杨潮来定夺。

“给给给!一万两银子而已,技术革新才最重要。更何况是这么重要的革新!”

听到回报后,杨潮不由大喜过望,因为这项革新实在是太出乎他的预料了。

这项革新名字叫做:铁模铸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