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四百一十一节 谈判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四百一十一节 谈判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郑家有送来了大量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资料。

杨潮也抓紧时间在跟拿骚谈判前将这些材料通读了一边。

郑氏这些日子还是非常合作的,尤其是上次他们兵出江西之后,被清军猛揍一顿后,郑氏似乎明白了陆地上不适合郑家,于是开始更积极的跟杨潮联络,大有一种想结盟的架势。

杨潮乐得接受郑氏的好意。

郑家这次送来的资料,要弄来可不容易,因为这是一份东印度公司在整个亚洲的经营情况,不是内部人根本不可能看得到。

但是也不是什么绝密,毕竟东印度公司是一家股份公司,在阿姆斯特丹的股市上,他们是要公示业绩的,但是在亚洲却没有这种义务,郑氏不可能去阿姆斯特丹打探消息,因此只能通过收买东印度公司的人来获取。

这份情报,是他们贿赂了在巴达维亚一个东印度公司的办事员得到的,抄录了一份后,就立刻给杨潮送来了。

“很好,很好!”

资料详实严谨,而且就是最近三年东印度公司的经营情况。

东印度公司在亚洲建立了三十五个据点,包括日本和台湾都在其中,而且日本和台湾竟然是排前两名的据点,日本收益占总收益的百分之三十五,台湾占百分之二十五还多。

台湾占据了四分之一强,每年东印度公司从台湾赚取的利润高达四十万荷兰盾,折合白银有四吨重,这只是利润,除过新的投资和运营的费用,这说明台湾对荷兰人的重要性。

因为台湾被荷兰占据始终是杨潮心里一根刺,杨潮是不会如愿让荷兰人占据这里的,但是现在看来,台湾对荷兰相当重要,那么想要收回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其他的值得杨潮注意的,还有一些情况。比如东印度公司进口丝织品最多的地方,竟然不是大明,而是印度。

无论是棉布还是生丝、丝绸,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进口量都是中国的数倍。具体原因则是因为杨潮采取的高关税,杨潮从中每年赚取上百万两银子,这将东印度公司逼向了印度,反正印度的丝绸也比西方的好,带回欧洲同样卖大价钱。

不过东印度公司在大明进口的却都是最优质的生丝和丝绸。显然是作为奢侈品出售的,目标客户是那些贵族。

印度这个国家,其实从古至今跟中国都十分类似,比如庞大的人口,比如繁荣的经济,甚至连生产都很像,都是丝织品的生产大国,历史上中国排第一,印度当之无愧的排第二,甚至在某些领域中。印度还长久的领先于中国。

比如说棉纺织,中国是在明朝才开始真正发展起来,因为明初朱元璋下令每家每户都要种植棉花,五亩地中种植一亩棉花,导致大明朝的棉花生产大幅增加,中国人的衣服渐渐开始从麻布转向棉布,棉布这才大规模走向百姓之中。

而印度在历史上就是棉纺织大国,因为就像丝绸发源于中国一样,棉花是发源于印度的,他们自然具有天然的优势。

而且印度气候温暖。江水丰富,地理以平原为主,农业生产比中国有利的多的多,虽然面积只是大明的四分之一。可是耕地面积是大明的三倍,他们更有资格经营这种吃水多,需要日照时间长,而且耗劳力的棉花生产。

龙象之争啊!

杨潮不由感到诧异,没想到后世人都喜欢谈的龙象之争,竟然从古代就开始了。

但是具体内容还不太详实。杨潮还得继续继续关注,但是印度问题必须提上日程了。

三天之后,六月中旬,拿骚终于邀请杨潮,希望就东印度公司的贸易问题进行谈判。

“尊敬的伯爵阁下,在下代表东印度公司,希望得到以下垄断经营专利授权!”

此时的专利授权,往往指的是贸易权,比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就得到了荷兰授予的在东印度地区的独家贸易特权。

没想到荷兰人把主意打到自己头上了,竟然希望自己也给他们提供什么特权。

“拿骚公爵,请问你们需要什么样的特权?”

杨潮先问一下,看看荷兰人对什么货物感兴趣,这些天拿骚可是在南京转了个遍了,也许他自己想到新的货物了。

“忠义伯爵,东印度公司希望获取大明绿茶的独家经营权,向欧洲出手瓷器的专卖权,以及进口大明丝织品的独家权利!”

杨潮呵呵一笑:“拿骚公爵,你一个劲的只提要求,莫非你以为我大明欠你们荷兰的,你们打算拿什么来换呢?”

权力和义务是对等的,想要取得权力,就得付出义务,可是荷兰人跟他们几个世纪的后辈一样,仗着东方人不懂得国际法,签署的条约中,满是东方人需要负担的义务,而根部不提他们自己的义务,而西方人之间签署条约,最基础的一条就是互相对等。

拿骚一听杨潮反问,也是不由一愣,他还真的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荷兰人在印度、缅甸和日本等东方国家的经验,东方人似乎根本不关心所谓的对等问题,往往都是荷兰人恳求,然后东方的君主就会看着面子上随意的答应一点东西,而荷兰人就能靠着这点小小的特权,然后将其通过商业手段无限的放大,最后榨取出庞大的利润来。

但是现在这个忠义伯爵不打算将特权作为一种赏赐,而是需要用其他东西来交换。

“不知道忠义伯爵希望东印度公司付出什么代价,才能获得这种特权呢?”

拿骚干脆也反问道。

杨潮笑道:“工匠,我需要东印度公司帮我招募一批工匠,包括造船、铸炮等工匠。”

杨潮没有一次说完有所保留,是不想一下子将自己的想法都暴露出来,那样就被动了。

拿骚摇摇头:“不不不,阁下如果需要船,我们东印度公司可以大量提供。”

杨潮道:“你们一年才能送来几艘船,我需要很多很多的船,而且要的很急。”

拿骚笑道:“这一点鄙公司已经替忠义伯爵考虑过了,所以本公司决定在台湾开办一家大型造船厂。最迟今年年底就可以长期向伯爵供应船只了,如果伯爵愿意我们希望可以签订一份长期订单!”

杨潮略微惊诧,随即就是释然了,东印度公司在亚洲本来就有造船厂。不过一般只能修理海船,没听说能够制造大型船舶,不过荷兰人是世界上造船能力第一的国家,如果他们愿意将亚洲的修船基地稍加改造,用来造船也不是问题。只不过需要派来一批造船师罢了。

对于向荷兰人采购战船,杨潮此时感觉也不是障碍,到现在为止龙江造船厂依然没能复制出荷兰人的大船,如果要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还不知道要等多少年呢,而杨潮需要开拓海贸,自然需要自己的舰队,眼前还只是局限于长江口,显然不够,起码自己需要拥有巡航到日本和越南航线的能力。否则就只能一直依靠郑芝龙来保护湄公河哪里的殖民地了。

于是杨潮点头道:“这点我可以考虑,但是必须建立在东印度公司能够帮我招募铸炮工匠的前提上,否则我不会要东印度公司的一艘船的。”

军工必须自主,杨潮在新江口的铸炮工匠已经超过了一千人,但是制造能力都只是局限在小口径的大将军炮等步兵用炮,红衣大炮这种舰炮和要塞炮,依然没有制造能力,要形成制造能力,最快的方法还是聘请有经验的工匠。

拿骚叹道:“这点很抱歉,尼德兰的铸炮技术并不强大。尼德兰军舰上的大炮都是向英国人和瑞典人购买的,这一点请恕我方无法满足。”

杨潮不知道这是不是托词,但是说荷兰人没有造炮技术,杨潮是绝不相信的。

杨潮哼道:“那这一点就此作罢。谈其他的问题。”

杨潮打定主意要将采购海船和铸炮问题绑在一起。但不意味着杨潮会不愿意谈判其他贸易问题,这是两利的事情,杨潮跟荷兰人一样重视。

拿骚表情遗憾,但是随即就提出其他要求。

“东印度公司希望伯爵能够降低出口关税,至少在瓷器和生丝两种货物上降低到本分之三十,目前这两项货物的关税超过了百分之三百。这是极其不合理的,对东印度公司十分不公平。”

三倍的关税,其实杨潮已经降低多了,要知道最早给郑芝龙供货,可是五倍市价,相当于收了四倍的关税。

杨潮道:“瓷器和生丝的关税没有降低的必要,大规模出口货物对我未必有什么好处,反而会让丝价和瓷器价格大大提高,让我国百姓用不起瓷器和丝绸。”

拿骚道:“不不不,伯爵您想错了,如果降低关税,贸易规模则会大规模提高,您收取的关税反而会大大增加的。”

杨潮道:“大量的白银对我未必是什么好事,南京的粮价比五年前涨了两到三倍,这跟白银进口太多有必然的联系,我想这点常识拿骚公爵不会不知道。”

拿骚神色不由一动,他没想到杨潮竟然也懂得这些金融知识,这在此时的东方君主中,还真的非常少见,这一点让拿骚也稍微有些意外,此前一点都没有想到。

“那好吧!东印度公司也不希望将过多的白银出口到您的国家。所以我们希望用货物来换取货物。”

“不不不!东印度公司的货物在大明不受欢迎,这里没有你们的市场。”

“如果伯爵大人愿意,我相信大明百姓是会喜欢我国的货物的。”

“换一个议题!”

杨潮不耐烦跟拿骚逐字逐条争论,他要牢牢掌握谈判的节奏。

拿骚道:“那么如果以上要求都得不到满足,东印度公司希望获得自由进出大明港口的权力。”

杨潮道:“这点不用谈判了,我可以允许你们的商船在吴淞口和南京停靠,但是自由出入所有的港口,这一点是绝对不能谈判的。”

拿骚道:“那么作为取代的方案,东印度公司希望可以在舟山群岛获得一块永久土地,用来建立货栈!”

杨潮哼道:“做梦!”

荷兰人还想在舟山建造殖民地了,真是岂有此理!

杨潮说完,立刻拂袖离开。

终止了第一次谈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