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二百九十二节 故旧陈子龙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二百九十二节 故旧陈子龙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从进入兰溪开始,杨潮就看到一队队难民,扶老携幼低垂着头,如同僵尸一样缓慢前进。

所有人脸上都没有表情,似乎对自己的遭遇早就习惯了。

中国的老百姓是全世界最能忍受苦难的老百姓,他们不习惯抱怨,他们知道怨天无门。

这是因为中国的老百姓受到的苦难最多,中国的官府啊,你为什么让你的子民受这么多苦难,而且让他们没处申诉,只能一次次自我忍受,忍受不住了,他们会拿起手里的刀,那时候你们却叫他们暴民!

“大人,塘报上说,许都起兵后,先克东阳县城,继下义乌、诸暨、浦江、永康、武义、汤溪、兰溪等县。”

黄凤府帮助杨潮整理着一系列新的塘报。

杨潮皱眉道:“看来白头军势力都在金华附近存活动啊。”

黄凤府说的那些情况,杨潮竟然不知道,去年他没有看到,今年看到的塘报也前后不一,有严州府和绍兴府的求援塘报,将白头军的兵力说的异常夸张,从十万人到百万人都有。

而且严州和绍兴都说白头军主力在他们境内,希望朝廷派援军救援他们,说的信誓旦旦,让人根本就无法从塘报中判断出来真实情况。

一路上杨潮不得不在所过之处重新收集信息,兰溪县的塘报应该说是比较准确的,可惜一个月前他们还被白头军占据着呢,根本就无法发出真实的塘报。

“现在情况呢?”

黄凤府又翻看了几份塘报,然后道:“正月二十八,白头军与官军主力在金华城下大战,现在已经败退,具体退到了哪里,不太清楚?”

杨潮是二月初从南京出发的,正月二十八的事情,他肯定不可能知道,出发前只知道白头军声势浩大聚众数十万,攻略周边县城,其他的就不太清楚,现在看来又是跟海州一样,是当地官府太夸张了,夸张有一个好处,可以隐藏败绩,避免责任。

许都军真实兵力,估计也就是几万人撑死了,但不管多少人,最重要的是找到他们。

“大人,金华到了!”

正说着,船头已经可以看到金华城的影子了,当然金华城也看到了杨潮的船队,规模浩大的船队想不被人发现太难了,金华城的对策是,紧关大门,然后城头上出现了大批士兵的身影。

杨潮不由苦笑,一路上就没有一座城让杨潮进去,杨潮早有准备,但是金华城大概是最紧张的,显然跟他们刚刚没多久前跟许都大战过有关。

已经到了两百丈的距离了,杨潮命令船队先停下,派遣亲兵登岸,骑马去金华城说明一下情况,要是城上误会反应过度发动攻击就不好了,谁知道城上有没有大炮。

只见后面前面一艘船立刻靠岸,从上面有人牵下一匹马,骑着朝着金华城奔去,手里还拿着杨潮交给他的一些文书,都是史可法兵部的行文,证明杨潮是来援助金华的。

亲兵起码飞奔过去,用箭将文书射进了城,然后就在城下等回话。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杨潮终于训练出一百多个骑兵,但是杨潮是很坚决的,别的军队可以不管,自己的亲兵队是必须要学会骑马的,这是杨潮定义的后备军和压阵的精锐军队,关键时刻亲兵队是要负担追击任务的,亲兵队可以不练习鸟铳,但是不能不练习骑马。

可是五百亲兵中,就只有一百多人学会了,能够熟练骑着战马作战的,只有十来个。

这个报信的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说来很羞愧,此人并不是跟随杨潮许久的南京老兵,而是在海州招募的民壮,盐户卞让家的家丁卞二,这小子本来就会骑马,现在更是能在马上开弓射箭,左右舞枪冲杀。

但是冲着卞二只是一个普通百姓时候,就敢拿着解腕尖刀冲进杨潮的大营,要给俘虏博洛来一下子的楞劲,杨潮也知道这不是一个当官的料。

很快城上射下回复,卞二看都没看,拿起来就直接回来。

是金华兵备道的信件,此时金华知府正好回家守丧,接替的新任知府尚未上任,结果许都造反,那么手握重兵的兵备道顿时拥有了话语权,据说现在金华城就是这个兵备道在主持,就连金华知县和金华同知倪祚善其他文官都只能以他马首是瞻。

只是他让杨潮在河对岸扎营,无故不得接近城墙,这种戒心有些惊弓之鸟了,但是在文人看来,也许会认为他老成持重。

杨潮只能让大家立刻停船,与城墙隔河相望的另一边扎营。

不过王雄还邀请杨潮进城一聚,商讨剿匪事宜。

王雄大概也如同惊弓之鸟一样,现在听说杨潮这样的猛将到来,当然也很想借助杨潮的兵力,杨潮想了想还是决定进城一趟。

接着就带了几个亲兵,让士兵渡过河去,慢条斯理的往城墙走去,说起来惭愧,杨潮自己也一直学不会骑马,骑在马上总有一种虚浮的感觉,身体僵硬,加上没有时间,因此一直没有学会。

到了城下,城上的士兵喊话,喊了好几遍杨潮才听懂他的口音,原来是让杨潮一个人进城。

让自己的士兵隔河扎营,杨潮能理解,让杨潮进去商讨杨潮也认可,但是连一个亲兵都不让带,这让杨潮有些难以忍受了,这已经不是担心士兵滋扰百姓的问题了,这是把杨潮当贼防啊。

杨潮在海州时候秋毫无犯的军纪,也随着赫赫战功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竟然还如此防备,这个金华守备比当初的海州知州也强不到哪去,杨潮冷哼一声,转身就走。

正好有机会了,对于镇压农民军,杨潮一直心里有些抵触,大概是受到教育的影响,往往农民军头上都顶着一个起义,起义二字中可是带有一个‘义’字的,镇压起义,岂不是无义。

而且知道之所以出现农民军,往往就是因为土地兼并,官府欺压,除此之外根本就没有合适的土壤让农民军生存,怎么不见盛世的时候有大规模起义呢,那时候人人都忙着赚钱呢,谁有这个时间,只有末世时候,经济崩溃,闲散劳动力大量存在而且生活不下去了,才会铤而走险,不然以中国人小富即安的小农心态,能苟活就不会找死,说到底这是一个最容易揉捏的民族,却都被逼的要拿起屠刀了,对他们下手还真是有些朝廷走狗的嫌疑。

现在王雄不让杨潮进城,正好有借口立刻回南京,回去后等一段时间就能等到崇祯的勤王令,那时候才是自己崭露头角的时候,与其跟农民军的汪洋大海争斗,还不如去确保北京城安全,给大明王朝最后输一口血,让他能够继续缓一口气,因为天灾终于过去了。

纵观历史,大明王朝的运气可谓背到了极点,被农民军折腾了十多年,始终顽强的活着,但是偏偏就在天灾就要过去的前夜,他倒下了。

李自成进入陕西后,在西安称帝,他之所以敢这样,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继续流动,正是因为西北长达十多年的大旱终于走到了尾声,李自成在陕西招抚流民,复垦抛荒田亩后,很快就积攒了足够的资源,然后打出了陕西,接着就是一路受降,直到北京城。

如果这时候让明朝延续一口气,慢慢也就撑过来了,而杨潮立下大功,获取更大的权力,应该有足够的威望鼓动皇帝做些改革,不说别的改革,只要开了海禁,鼓励工商,以大明江南的商业形态,只要刺激起来,就不用朝廷去管什么事了,自发的就能步入商业社会,然后慢慢发展到资本社会。

最重要的是,阻止了北京城的陷落,在京畿地区没有任何根基的李自成就只能退回陕西,河南已经被打烂了,是不可能立足的,否则李自成也不会选择从山西到北京,明显河南更近吗,所以中间隔着一个河南这样的无人区,足够李自成和明王朝和平几年了,几年时间没有天灾,生产力就可以恢复起来了,接着明王朝可以扫平李自成,灭掉张献忠,然后跟满清决一死战,之后称霸东亚走向世界。

虽然这个构想可能太过理想化了,但是总有一个希望不是,而不是让中国第二次遗憾的在工业革命前夜倒下,第一次是在宋末,是被蒙古人打断的,大明则是被满清打断的。

只是杨潮的打算落空了,第二日王雄就派人来到杨潮的大营,带来了猪羊牛肉美酒,大肆劳军了一番,让杨潮失去了直接离开的借口,这点上这个王雄倒是比高良明高明了许多。

而且还派了连个文官来安抚杨潮。

其中一个还是杨潮的熟人,曾经在金钗楼见过的,松江华亭陈子龙。

杨潮当时在阮家河房筹款的时候,就见过这个陈子龙,他当时是跟着夏允彝一起来的。

不过后来陈子龙做官后,就再也没有见过。

“杨将军别来无恙,几年不见,杨将军已经名动天下,真是让人慷慨唏嘘啊。”

杨潮拱手拜道:“陈公子不也做了大官了吗。”

陈子龙其实早就已经是进士可以做官了,但是此前热衷于做学问,一直在整理徐光启的巨著《农政全书》,因此无心做官,但是金钗楼一会不久,他就出任了诸暨县令,步入了仕途,也许是以复社领袖自居的周延儒上台后,不得不提几个复社的人,或者是陈子龙打通了跟周延儒的关系吧,否则怎么可能留在江南做官,而不是被弄到更缺少官员的某个北方战乱地带去。

陈子龙此时的身份是杭州浙江绍兴府司理,但是却带着一千浙江巡抚标兵正从江西剿匪回来,刚好就碰到了许都作乱,因此来到金华驻防。

跟陈子龙一起来的,还有金华知县徐调元。

两人客套了两句后,陈子龙就给杨潮介绍徐调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