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二百八十八节 唯一的机会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二百八十八节 唯一的机会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许都的造反,杨潮也只是颇感诧异而已,但是看这个许都也是屡次科举不利,大概也能猜到他造反的原因了。

这让杨潮不由想到历史上的一个人物,唐朝的黄巢。

黄巢家族世代盐商,乃是豪富。

去长安参加科举不顺,落第后写下了一首诗“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然后回去后收留亡命之徒,几年后还真的共进了长安城。

许都跟黄巢一样,也是家族豪富,坐拥数万亩两天,多次科举不利后,仗义疏财结交江湖人物,也终于造反了。

怎么看这都是一个想趁着天下大乱,做一番事业的枭雄人物。

许都跟黄巢差的,其实也就是一首霸气十足的诗了。

造反的导火索是当地官府的欺压,经常敲诈许家,就在许都给母亲出殡当天,上万人送殡,头缠白布服丧,可是当地官员诬告许都造反,勒索许都一万两银子,结果许都真的就造反了。

当然这样的人物,就是官府不欺压,恐怕迟早也是要造反的。

杨潮看过塘报之后,也没怎么在意,心想这样的乌合之众,也就仅此而已,靠几个江湖好汉能造反成功才见鬼了,也没有太在意,就安心回家过年了。

去年因为北上勤王,杨潮没有在家中过年,因此杨家今年格外的热闹。

除夕夜,光是鞭炮了就花了足足百两银子,几乎让家里的男仆放了整整一夜。

可惜杨家人丁不旺,一家人摆开宴席也吃不了多少,倒是家里的仆役婆子们过的滋润,好吃好喝不说,每人还得了一个大红包。

除夕之后,到了正月,亲朋好友之间开始了走动,天天都有人来拜年。

杨潮这次没有像以往那样逃避,而是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陪着父母待客。

母亲穿起二品诰命的官服,凤冠霞帔,端端正正的接受一个个到来的亲友妇人拜见,然后抬一抬手充满威严的来一声“平身”,对于这样的仪式,母亲非常的享受。

杨潮虽然没有躲出去,但是今年来的亲友也客气多了,包括舅舅都一副拘谨,没有以前那样的抱怨了,不是他满意儿子的待遇,私下仍然是要跟妹妹抱怨的,说两句外甥胳膊肘往外拐的话题,毕竟赵康的官职依然低于王璞等人。

但是至少没有人在杨潮面前说了,杨潮如今的身份地位今非昔比,尤其是那海州一战成名,谁都看得出来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因此不想惹恼了杨潮。

官场上的交流也少不了,赴宴的问题能推就推了,也就是史可法、这样的大员才推脱不过去,锦衣卫镇抚使这样的实权人物,那也是要给面子的,还有就是关系密切的杨文骢也得亲自交流一下。

至于其他的,上司给送礼,下级收礼就好,杨潮已经不用出面了。

不到十五,杨潮就回到了军营,因为假期到了,杨潮制定的军规,从来是主动遵守的。

军营中一切正常,军官士兵轮流休假,始终保持了军队完整的战斗力,刘孔昭也没有借机生事,当然他也不大可能像杨潮一样,直接派兵到新江口水营闹事,不提他有没有这样的强兵,关键是没有这样的胆子。

军队体制一直有条不紊的运转着,并没有太多需要杨潮解决的问题,这已经形成了一台机器,只要提供充足的资源,会自己一直运行下去的。

码头攻城继续开工了,只在过年期间停了三天,因为对这些难民来说,过年也没有多大意思,如果不开工拿不到钱,他们还可能挨饿,因此更希望尽早开工。

而白匠头因为受到每个月十万两银子的船只租金,他恨不能不过年,因此大年初四就全体开工,工程继续加班加点的干了起来。

现在整个码头区,清淤和挖掘基础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本来杨潮的计划是常年雇佣一两千民夫,用五到十年逐步修建完成,可是没想到这些难民的出现,让杨潮得到了将近十万的劳动力,尽管并不都是青壮,可是依然让建筑几乎大大缩短,尽管增加了近百倍的劳动力没有缩短工期百倍,可是仍旧大大缩短,原本最多五年后才能完工的工程,今年二月多就能完成,这个月底就可以退掉大部分租船,节省出近十万两银子的租金成本。

长江边圩田圩堤的修建也一直在持续,有白匠头几个徒弟盯着,工程进度也不紧不慢,加上后来也给这里调来了码头上大量用不完的劳力,这里工程进度也大大加快,现在一堵长六七里,起于新江口,止于狮子山的圩堤已经蜿蜒成形了,只是还在进行小的修补而已,都不用等到春汛,这个月就能完工。

皇帝去年洒下的草籽让今年荒田一片绿色,虽然牧草的长势不及水草丰美的草原上那么好,但是作为荒地,也没在意能有多少产出,反正绝对够杨潮养马用了。

军营修建去年就完成了,新兵营和千总大营中,也增添了澡堂、厕所和食堂等设施,跟左司大营一个标准。

在军营中一待几天,正月十五刚过,终于张大桅的船队回来了。

问过情况后知道,他们一路上还算顺利,虽然也有几个沿江水营不太友好,甚至在狼山出现要强行带走他们战船的事情,这时候按照杨潮的要求,船上的士兵毫不犹豫的开炮,当时只是朝天放炮,可是依然震慑了这些不听话的水营士兵,强行闯了过去。

回程就顺利多了,在也没人敢打这么大一只船队的主意,要知道杨潮可是将军中的一大半大炮都装在这八艘大船上了。

过了正月,修建的士兵、军官也都全部归队,军营彻底恢复了完整。

但是这时候传来一些不好的消息,张献忠进入四川,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了。

关于张献忠和李自成的是杨潮重点关注的。

通过塘报得知,从去年开始,农民军的态势就发生了一些改变,不在按照以前的流动作战方式,而是试图开始建立稳定的根据地。

先是李自成李自成去年年初在湖北襄阳称王,自号“新顺王”,招抚流民,给耕牛,务农桑,屯兵屯田,同时斩杀罗汝才、原时中,将势力统一。

接着张献忠在五月的时候,建立“大西”,定都武昌,委派管理治理地方。

两大起义军领袖各自做出这种建立政权,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天下人心开始转变,相继有不少科举无望的读书人投靠了起义军首领,显然这些人已经感觉到大明王朝要完了,急着投靠新主,试图将来捞取一个开国功臣的大功。

正是因为有这些读书人的帮助,他们才有可能建立政权,选拔官吏,从流动转向固定发展阶段。

只可惜李自成想要攘外必先安内,先是攻伐那些不太听话的起义军首领,兼并他们的部众,自然不能容忍自己旁边还有一个张献忠割地称王。

于是李自成向张献忠施压,要张献忠投降他,张献忠受不了李自成的压迫,只能放弃自己在武昌附近的根据地,往南攻入湖南去了,岳州、长沙都挡不住张献忠的二十万大军,整个湖南也陷入了农民军肆虐的境地。

甚至农民军还没到广东,广东大门韶关一带的官兵就逃散一空。

但是张献忠始终没有南下广东,反而是在湖南大肆搜掠了一番,所过之处如蝗虫过境,然后又一次杀向了四川。

至于李自成则挥师北进,经过河南南部,然后向西攻击潼关,在潼关一带全歼大明最后一个有兵法韬略的领兵文臣孙传庭,然后攻入陕西,一统陕西全境,年后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

看到李自成称帝的消息,杨潮知道历史一点都没有变,接着李自成恐怕就要东进,然后一步步接受明军投降,直到最后打入北京城,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有力的抵抗。

杨潮对此有些迷茫,就这么看着大明王朝灭亡吗,还是起兵北上勤王?

只是杨潮很清楚,即便自己现在北上,恐怕不但不会得到明朝文武的支持,反倒是要立刻阻挡自己了,因为他们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相信李自成会很快出陕西,然后一路势如破竹的打到北京城下,即便杨潮告诉他们,他们也当杨潮是神经病,毕竟相信李自成的,也就是那些做不了官的文人罢了,真正当了官的,更相信大明朝廷。

而且就算赶在李自成之前到达北京城,杨潮也不相信自己的五千人马,能跟李自成的百万大军野战,除非皇帝肯放杨潮进城防守,那样调集北京城上下的人力物力,就像杨潮在海州做的那样,才有希望能够阻挡住李自成。

可是皇帝会放杨潮进城吗,当年他没有放袁崇焕进城,现在就一定会放杨潮进城吗。

外地士兵只能在城外驻扎,这可是祖制,当年于谦面对瓦剌大军的时候就是如此,要知道那时候瓦剌大军中可是擒获着大明皇帝的,很有可能一声令下城下的军队直接就投靠瓦剌了,那种情况下北京都没有对外地军队敞开大门,更不用说李自成攻城了。

当然杨潮还想过其他的方法,比如劝说崇祯迁都,崇祯只要到了江南,将已经被战争摧毁的北方暂时让给李自成去,以江南的财力物力还是能守住半壁江山的,积蓄力量,然后北进将李自成和满清一举扫荡也不是没有希望;或者杨潮提前进入北京城,在皇帝不愿意迁都的情况下,将太子接出来,以太子坐镇江南登基称帝,大明朝也能保留江南大部;第三就是跟历史上一样,皇帝拒绝迁都,也拒绝太子去南京,最后一家全都抱着北京城一块死了,那么杨潮就得要面对大明灭亡,然后独自运作保住江南的情况了。

杨潮左思右想,似乎自己只有一个机会,大明朝也只有一个机会,那就是等崇祯皇帝勤王令下达的时候,杨潮立刻北上,在李自成围城前进入北京城不管是接皇帝出来,还是接太子出来,又或者集合北京这座第一大城的力量来防守,也只有这一个机会改变大明王朝的命运了。

但是杨潮感觉手里的力量还是弱了点,五千兵马怎么看都不太能决定大势。

得找个机会,再次扩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