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二百七十七节 惹麻烦了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二百七十七节 惹麻烦了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今年六月,左良玉逃到了九江,九江知府想让左良玉分给他三百个士兵,被左良玉严词拒绝了,结果知府跟左良玉就有了隔阂,知府始终拒绝左良玉入城,结果左良玉一气之下在四周搜掠一空。

于是九江出现了大量难民,九江沿江,许多人就浮江而下,一部分人就到了南京逃难。

另外不止于此,除了九江,跟上游的湖广武昌襄阳等地,被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占领,也造成了大量的难民,这几个月来,涌到南京的难民数量怕不有十万,这还是因为这是大明,要是放在后世,这样的灾难下,恐怕几十万上百万难民都止不住。

对大明朝这样的农业经济过度来说,一座城市突然涌入十万人,造成的结果只能有两个,一个是抬高了物价,一个是压低了工资,最终就是让所有人谋生更加不易。

这也是为什么杨潮能够招到一百个接受训练的读书人的原因,否则这些人肯定不会接受到军营里‘受辱’的。

对南京的冲击也影响到了杨潮,这些人沿江而下第一个目的地大多都是龙江关码头一带,而杨潮开始修建水营码头后,匠头白磊招募了大量难民,结果吸引来了更多的难民,到最后将龙江关哪里的难民吸引过来了一大部分,基本上有上万人聚集在这里。

但是白匠头只招募了三千人,这还是应杨潮的要求,才招募这么多人,白匠头原本只打算招个几百人,后来扩大到一千人,最后到达三千人。

杨潮是出于赈济灾民的心态,能给他们一份工作,等于给他们一口饭吃,可没想到吸引到了太多的难民,都想在这里找活干,每天都在码头上徘徊,哪怕白匠头给的工钱只够勉强为生,可是他们依然期望能给白匠头干活。

但三千人显然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有活干,码头上除了一部分是招募的工人家属之外,另外还有大量的无业青壮。

青壮没活干,整天游荡就容易出事,因此码头上打架斗殴偷窃各种事情不时发生,搞得杨潮也很头痛,调动军队镇压这些人,杨潮还做不出,而且也没有应对这种事情的经验,弄不好搞成屠杀就不好了,朝廷责罚还是小事,关键杨潮的良心上过不去。

但是不管不顾的话,今天敢偷窃,明天弄不好就要杀人了。

杨潮紧急跟江宁县商议,县令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难民太多了,衙门也巴不得撇干净关系,因此只是敷衍杨潮,根本就没有实际行动。

杨潮唯一能做的,也就是不断的增加工人名额,但是远远赶不上难民数量,而且你加的越多,吸引来的人就越多,隐患也就越大,除非杨潮能将十万难民都雇佣了。

可是雇佣十万人,哪怕以每月一钱银子,那也得增加一万两银子的支出,工钱还是小事,问题是增加工人之后就要相应的增加材料,工具,以及管理的匠头,一个月没有三五万两是下不来的。

而且十万人在码头上干活,每天的粮食供应,居住问题,甚至饮水,都是大问题,弄不好就是疾病,然后就是瘟疫,雇佣这些人干活,那就得提供简单的房屋,哪怕是个窝棚,也是不菲的支出,至少又是上万两银子,然后是防病防疫,杨潮都没有什么经验。

杨潮本想推脱,可是突然心里一动,他不是个轻易被困难吓倒的人,没有经验不是正好积累吗,自己现在确实没有管理十万人的经验,可是不代表日后没有,现在杨潮手下只有不到一千人,不代表以后不率领千军万马,现在逃避这种大规模人力组织的困难,将来依然要正面面对。

现在出现了问题,还只是影响到难民,将来如果十万大军出现问题,那可是影响到战争胜负,国家兴亡的。

于是杨潮不但没有退缩,反而主动去找了史可法,汇报了一下新江口这里的问题,表示自己愿意为朝廷分忧,雇佣大量百姓去修建码头,结果史可法一高兴还给杨潮调拨了一大批石材,并且给杨潮调拨了几十个工部的匠头。

有这批匠头后,就有条件组织大规模施工了。

结果难民一日一日的涌向新江口,人数从一万人不到一个月就增长到了三万人,增长的势头还在继续增长。

同时租用了上千艘船,一个月租金就得十万两银子,这还是因为其中多数是小船,一艘赶缯船那样的大船,一个月没有上百两银子是租不下来的。

这可是十分要命的事情,杨潮已经算是很能挣钱了,航运都已经被他做到了一天一千两的极限,可一个月也不过三万两,金钗楼一个月能挣到一万多,但是金钗楼的股份杨潮只占了三分之一,就是借用康小宝那份,一个月最多也就分到一万两,另一个产业交易所依然在发展中,一个月能给杨潮带来的利润忽略不计,千把两银子而已。

所以杨潮一个月也就是四万两上下的进项,士兵军饷是不能少的,而且还要应付军中各种消耗,比如文书的薪水,武器装备的维修等等,每个月至少得准备五千两银子,圩堤修建,军营休整等等,又需要五千两,这样杨潮每个月的活动资金其实就只有三万两而已,可是才雇佣了三万来人,就已经超支了七八万两银子了。

仗着海州运回来的十来万两银子,金钗楼累积分红的五万两银子,以及航运去年的盈余,倒是有个二十多万两,能够支撑三个月还行,三个月之后就只能破产了。

但是三个月显然是不可能建造完工的,以白磊的预计,就是雇十万劳力,也至少得一年时间,有时候并不是人越多速度越快的,新江口水营码头这么大的规模,一年时间都算奇迹了。

而且就算完工了,这十万人怎么办?到时候他们又面临失业,谁知道会闹出什么事来。

这些都是杨潮要考虑的,哪怕杨潮生来不怕麻烦,但是也有些头痛了。

但祸总是不单行,就在杨潮苦恼资金来源的时候,反而是自己的现金牛产业,航运业偏偏出现了麻烦。

十月下旬的一天,突然杨潮的三艘船灰溜溜的回到码头上停靠,一个个士兵灰头土脸的走下船,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似乎斗败了的公鸡!

三艘赶缯船和四艘浅船停靠在码头上不到一刻钟,就看到杨潮急匆匆带着十几个亲兵到了码头。

“怎么回事?”

杨潮一到码头,立刻就登船检查了情况,张大桅沮丧的跟着杨潮。

“大人!是诚意伯。”

“我知道是诚意伯。”

简单情况杨潮已经知道了,他来码头是看看具体情况的,他听说诚意伯刘孔昭在燕子矶附近摆开了三十多艘大船,将杨潮的船队截住,还开炮轰击了船队。

“船看来没有大碍?你确定没有人受伤?”

杨潮查看了一番后,发现几艘船也就只有外壳有一些划痕,都不用修复。

张大桅道:“我们的人都没事,不过有几个商户比打死了。”

刘孔昭的船队炮打杨潮的船队,杨潮可不是只有几艘战船和后面的漕船,还跟了几十艘商船的。

刘孔昭爵位诚意伯,是开国功臣刘伯温的后代,是大明王朝最显赫的家族之一,刘家也是历任水军提督。

以前南京的操江提督是顾肇迹,顾肇迹这个人虽然也不是什么好官,纵容小舅子崔嵬为祸一方,但是当时杨潮有熊明遇照着,加上手里的实力够硬,倒是跟顾肇迹井水不犯河水。

可是虏兵入寇之后,大明王朝的官场来了一番动荡,东虏入寇的时候,各种矛盾压着,东虏一撤兵,朝上大量言官集中弹劾顾肇迹,说他在战争期间,江南一带张献忠屡次攻击到安庆一带,可是坐守采石的顾肇迹一次都没有出兵。

顾肇迹因此被皇帝罢免,这当然也有政治斗争的原因在里面,听说顾肇迹跟周延儒关系密切,周延儒上台他也出过力,显然他是受到周延儒的牵连。

顾肇迹离职后,继任的就是这个刘孔昭,相比顾肇迹只是不作为,刘孔昭的行动力还是很大的,而且这个人胆子很大,他上任前皇帝召见他的时候,他就很大胆的向皇帝哭诉,说文官坏事,他到了江南水军之中如果有文臣监督,必然受到掣肘,很难办好事情。

皇帝已经对文臣失望透顶,连信任的周延儒都是那种货色,因此竟然答应了刘孔昭,去掉了操江提督衙门里的文官御史。

崇祯实录中如此记载:“刘孔昭泣陈,文臣制肘,事权不一,故有是命,然孔昭实无片长,惟以空言鼓动主上,上遂信之,竟停文臣掺江之命。”

去掉操江提督衙门的文人,等于将长江下游一带的水军掌控权,都交给了刘孔昭一个人,刘孔昭于是立刻就成了江南最有权势的一个人,而且以他敢跟皇帝痛斥文臣都无用的架势,显然是一个不会给文官衙门面子的人,因此就是史可法都奈何他不得。

但是杨潮实在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刘孔昭,惹来这么一个大麻烦,这才是真正的大麻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