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二百六十节 业务调整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二百六十节 业务调整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除了官场上的事情,杨潮还一直在整合其他方面的事物,比如金钗楼的经营问题,长江江面上的航运业务等等。

金钗楼持续红火,有康小宝这种内行打理,也没有什么可操心的,而且金钗楼也终于如愿成为了南京青楼业的标杆。

到今年八月,金钗楼已经赚取了十万两的利润,不过这也就是极限了,一个南京城,高级娱乐产业的规模也就这么大了,一年撑死了十五万两银子,在想要扩张基本上也没多少空间。

不过这种产业,也算是一种眼球产业,吃的是名气饭。

这让杨潮联想起后世一些明星的经营模式,告诉康小宝让他想办法扩展一下周边,对后世的娱乐产业来说,明星不过是赚取眼球,吸引人气的手段而已,真正赚钱的,反倒是一些周边产业,比如纪念品之类的。

金钗楼也可以开发一下纪念品,当然也不能胡乱开发,必须是紧跟自己的核心产业,否则就不叫拓展,那叫胡来了。

杨潮给康小宝建议的第一批产品,是扇子,也算是文化用品,哪一个文士不拿把扇子撑场面。

当然金钗楼做扇子,可不是只做,金钗楼是一个品牌,一个拥有巨大人气和知名度的品牌,倒不用去自己亲自做产品,完全可以代工,让人打上自己的标志就行。

不过杨潮告诉康小宝,一定要找最好的工匠,做出最好的产品来,不要在乎成本问题,相比成本维护好金钗楼的品牌形象,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凡是打着金钗楼标志,在金钗楼中销售出去的产品,那就必须对得起金钗楼这个名字才行。

如果扇子做好了,接着可以做时装,明朝人的衣服千篇一律,男人是儒衫布袄等等,女人就会比甲襦裙等等,但是同样的衣服,也可以做出千姿百态来,宽紧长短,稍稍更改,就是一款新式服装,就跟后世的衣服一样,看起来花样繁多,其实也就是小创新。

甚至上面的花纹,图案不同,都算是不一样的款式,绘上秋菊的,绘上兰花的,绘上竹叶的。

对于服饰这些东西,是非常考验审美的,但是金钗楼就是不缺懂审美的人,陈圆圆这些人,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的,她们就是这世界上眼里最毒的行家,只要她们看着好的,那绝对是复合审美的东西。

因此杨潮要康小宝做出来的东西,都让这些把关后才能出售,否则必须毁掉,哪怕成本很高,也必须毁掉,不能有一件流入市场。

金钗楼除了主业,还有一个不太搭的产业,那就是交易厅。

经过一年多的运作,金钗楼的交易厅,因为新式的交易方式,高度透明的交易规则,确实受到了一大批商人的欢迎,尤其是那些在本地人生地不熟的外地客商,金钗楼更是第一选择。

以往外地人想要打入本地市场,要么通过多年的默默耕耘,比如王家的杂货铺,论实力,轮规模都算得上号,可就是一直赔钱,王家家大业大就放手让它赔钱,目的不过就是打开南京市场,在南京占一席之地。

要么就是直接找当地的牙行,通过中间人介绍做生意,但是这时代充满各种宗族关系,任何地方都存在本地人欺生的现象,同样的货物,熟人能够卖出的价钱就是比生人高得多,因此往往陌生商人成了牙行们的吸血对象,反倒成了给当地牙行打工的了。

就像何明宇家就是吃经纪饭的,而且吃到了别人求着他们帮忙做买卖的程度。

但是金钗楼打破了这种陈规,在交易厅中交易,都是公开透明,明码叫价,价高者得,没人管卖货的是谁,也没人管买货的是谁,谁给的钱多卖谁,谁要的钱少买他的。

这种打破了牙行规矩的交易方式,受到一大群商人的欢迎,同样被牙行恨得牙痒痒的,这等于是砸他们的饭碗,奈何杨潮势大,没人斗得过,只能咬牙切齿,想着暗地里使绊子。

结果就是两败俱伤,金钗楼的交易厅很受欢迎,可是来这里经营的客商,总是受到刁难,甚至面对威胁,一时间金钗楼的交易厅生意也不太顺利,去年大半年时间,加上王潇离开没有人经管,单凭金钗楼里的账房们,一年时间抽取的佣金不过万把两银子。

这让杨潮有些不太满意。

细细了解了其中的原因后,杨潮到没有直接找那些牙行算账,这种新旧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总有老式的要遭到淘汰,总有人因此受到影响,失去饭碗,这就是所谓的转型的阵痛。

但是虽有波折,先进的事物总是要淘汰落后的食物,阵痛最会过去的。

杨潮对此很清楚,也不想用强力,再说了,在南京用强力,也不是那么好用的,南京城作为一个特殊地位的城市,虽说不是京城,可是很多地方都享有京城的权力,这里的达官贵人不比北京少,而能吃牙行饭的,无不是关系网复杂,人脉多广的家伙,这些人牵一发而动全身,也不好得罪,更何况要将全部都一网打尽呢。

于是杨潮想到后世的经纪人模式,交易行中可都是有经纪的,不是每一个人随便就能加入,比如纽交所那是会员制的,名额有限,只有一个退出了,另一个才能获得资格,获得了资格,才能在里面操作。

最后杨潮就引入这种模式,先是请了南京最有名的经纪人何明宇,邀请他假如金钗楼的交易厅,给他一个会员资格,然后通过何明宇,江南京城上百最有能力的经纪牙行请到一起,告诉他们有钱一起赚,邀请这些人做金钗楼的交易经纪。

这些人手里都有人脉,都有各种商业关系,如果他们能把他们的关系网带进金钗楼,那自然是合则两利,如果他们不允许,金钗楼的商业网也可以单方面向他们开放,换取的则是他们的不捣乱,还有他们的专业知识。

要知道这些人来操作金钗楼的交易厅,绝对比金钗楼自己那些半吊子账房更有经验,倒买倒卖一直就是他们的营生,可谓是如鱼得水。

至于他们手里死死抓住自己私人的客户,不引入金钗楼中来,杨潮不相信他们可以永远控制住,金钗楼靠的是公开透明,靠的是效率,在这里可以以最优的价格取得资源,对于买方来说,可以付出最低的成本,对于卖方来说,可以取得最大的利润,这种竞争力绝对不是一个两个牙行手里的关系网可以比拟的。

那些牙行其实没有选择,如果他们坚持把持着自己的关系网,那么他们的那些私人客户时间一长肯定不愿意,毕竟跟这些人私人做生意,总是亏,时间一长,他们如果不把关系网介绍道金钗楼来,他们的关系就该自己散掉了。

所以这是合则两利的事情,果然短短一个月时间,金钗楼的交易面貌就开始发生了变化,一开始确实有一些牙行保守,但是有了第一个,很快其他人都争先恐后的将自己的客户引荐到金钗楼来。

在交易平台和个人中介的竞争中,平台完胜!

金钗楼的事情处理完后,还有新江口的航运业务。

其实基本上都是一回事,现在杨潮的航运业务,都是通过金钗楼来联系生意,金钗楼理顺了,航运也就顺了。

航运唯一要注意的,就是自身的竞争力。

自从杨潮离开南京之后,江面上就开始出现了一些模仿者,其中有的是镖行,镖行过去押镖是按照值百抽三的惯例,结果被杨潮开创性的护航费压迫,开始只能降低抽成,可哪怕变成了值百抽一,可对那些动辄数千两的大买卖来说,找他们押镖依然不划算。

结果镖行就只能接一些低价值的货物,可是价值太低的话,他们自己都不划算,更何况货主也不太乐意请人,毕竟货值低,就是被抢了都不太心疼。

最终镖行发现,还是只能模仿,模仿杨潮这种护航模式,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这又是新经营方式对老经营方式的冲击了,旧模式要么转变,要么死亡。

镖行模仿还算好的,他们到底是按照市场规则办事,顶多多了点江湖习气。

真正恶劣的模仿者,是那些水兵同行,南京附近,除了新江口之外,在燕子矶、采石等地都有大规模水营。

结果这些人看到杨潮利用航运,利用给货主提供护航业务发财了,于是一个个开始模仿。

模仿就模仿,大不了大家自由竞争,可是这些人不这么干。

他们通过各种卑鄙的手段,比如威胁货主必须让他们押送,否则他们就会抢劫,结果大大影响了张大桅的业务,杨潮走后,航运的行情时好时坏,利润大受影响。

结果大半年才挣了三万多两银子,不但没有增长,还连过去的一半都没有。

张大桅对此也没有办法,杨潮把兵都带走了,他手里没有人镇不住场面。

但是现在杨潮回来了,这种混乱的情况,就不能允许他们发生了。

杨潮告诉张大桅,带着从海州招来那一批新兵,完全可以采取强硬手段,不服就打,杨潮的生意那是打出来的,因为不怕江匪,才敢帮忙护航,现在路子趟出来了,结果一群人就来抢食,而且还用卑鄙伎俩,竟然敢威胁杨潮。

张大桅问,如果燕子矶等地的水营拦截他们的船怎么办,杨潮还是一个字打,不但要打,敢拦他战船的都抓起来,直接找兵部打官司。

到现在杨潮手里可还是有巡江的任务的,可以合法的出现在长江下游一带,可是这些水营没有,他们等于是擅自调兵,杨潮直接抓他们,打官司也有理。

这么一弄,结果江面上,一时之间是鸡飞狗跳,闹的南京物价都开始波折起来,影响甚大。

但是杨潮却没时间理会,他还有一大把事情处理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