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二百五十九节 反转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二百五十九节 反转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虽然曾经在山东放马田野休整了一个多月,期间周延儒坐镇的明军没有一个人来打扰他们,但是阿巴泰回去后的军容依然十分凄惨。

据在沈阳的朝鲜使臣记载,返回的清兵“所著衣服破尽无形,皆作鬼形”,因“死亡甚多”,“比上年入去之数仅满其半”。许多军人家属望穿双眼,盼来的却是父死子亡的噩耗。一时间,“城门内外,哭声连屋”。

但是皇太极大肆褒奖,奖赏了阿巴泰白银万两,并敕谕朝鲜国王,炫耀胜利。当然真正算起来,阿巴泰确实也算是立功了,俘虏三十六万人,掠获黄金十二万两,白银二百二十万两,这么多人口财富相对于几万的战损,还真的不算什么。

有这么多人口、金银很容易就补充了,只是其中的百战精兵,恐怕不是一年两年能补充起来的。

皇太极不但大赏了阿巴泰,而且安慰了阿巴泰被俘的儿子,表示愿意帮阿巴泰跟大明朝廷交涉,愿意用俘虏的大明将领换回博洛,如果明朝不同意,皇太极允许博洛一个儿子继承博洛的贝子爵位。

此举将阿巴泰感激的直接拜倒,表示从此唯皇太极马首是瞻,当然不排除阿巴泰是借势而为,找个由头,拉下脸面向皇太极这个他的小弟弟投诚。

不过政治就是这样,阿巴泰就是演戏,皇太极也乐意。

除此之外一个名字也进入了皇太极的眼中:杨潮!

因为由于杨潮的出现,阿巴泰军比历史上惨的多,至少多损伤了一万人,历史上就伤亡近半,现在在直接过半,尽管十万人,六万战兵,回去的就只有四万多人,战兵还不到三万,当然大多数都是病死的,可是杨潮斩杀的那一批人中,却至少有战兵六千以上。

尤其是在海州六百破一万实在是太过传奇,皇太极想不注意都不行,他采取的方法不是压住这个消息,恰恰相反,反而表示满洲敬重英雄,公开悬赏有人能劝杨潮来投,直接赏银万两,封爵贝子,杨潮更是直接封亲王,依然统领本部兵马。

别以为皇太极是什么好心,更别以为他真的敬英雄,这货心黑着呢,如果满洲没有这个人,历史的走向都会不同,甚至可以说是此人打下了满清后来的两百多年江山的基业。

八旗这样的奴隶封建军事集团,在他手里,慢慢转变成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小国,真正拥有了跟大明王朝一较高下的资本,以前他爹努尔哈赤虽然也很能打仗,但是却不懂建设,当时满洲几百万汉人硬是因为粮食不够被老奴给杀了个干净。

到了皇太极手里,他用军事加外交方式,打服朝鲜,打服蒙古,同时拉拢这些势力,将过去的被大明外交包围劣势,转变成了优势,从而可以绕过关宁防线,从蒙古入寇中原,打开了另一个战略方向。

经济上,他不但激活了整个满洲的经济,反而要大肆抢掠人口来保证经济发展,这点上跟他爹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就是这样一个人,给杨潮那么高的评价,如果真是好心,那才见鬼了。

很显然他依然是在坑杨潮。

试想被他拔高到这种程度,以亲王爵相待了,大明朝还怎么用杨潮?也封王?对不起大明朝没有这种制度,异姓不能封王,加官进爵?无论怎么加也加不过皇太极的空头人情吧,杨潮会不会怨恨,杨潮如果是一个无敌莽夫,心里恐怕还真的会不满。

这就是皇太极的阴险,给崇祯出一道难题,皇太极什么都没有付出,就让崇祯皇帝很难办了,无论崇祯怎么做,都会让人觉得不够重视功臣,因为崇祯永远无法给出皇太极说出那些条件,可实际上皇太极只是嘴巴上说说,而崇祯是真要拿出真金白银的好处的。

于是对杨潮的议功就提上了日程,让满朝文武都很为难。

尤其是刚刚战胜的倒周党,这个派系基本上就是东林党。

东林党此时到了收获果实的时候,首辅自然是他们的,以前周党把持的那些官员,也得是他们的。

争完了朝堂上的问题,这才轮到江南,此时就得面对杨潮的问题了。

准确的说是杨潮和史可法的问题,史可法将自己跟杨潮绑在一起,把他漕运总督的前程全部压上。

很显然东林党不可能动杨潮,准确的说不可能动史可法,史可法多少也有东林背景,不但不能动,而且要升一级。

杨潮的军功不就是史可法升级的最大底气吗,于是大家很快议定,升任史可法为南京兵部尚书,跟历史上一样,史可法在满清入寇后,因为坐镇江南保护漕运有功,成功升上了兵部尚书。

但是不同的是,历史上史可法仅仅是保护漕运,相比马士英在凤阳的战功,其实这政绩根本拿不出手,可是马士英是周延儒党的,因此只能是史可法升任兵部尚书,幸好这个时空有杨潮超强的军功作保,史可法调任南京兵部合情合理。

只是对杨潮的处理上,遇到了难题,杨潮这次上交了五千多颗人头,还有一千多俘虏,让崇祯皇帝风风光光的给祖宗献了一会俘,并且好好在北京百姓面前露了一把脸,这些俘虏游街示众,展览了一个月,才被崇祯皇帝下令砍头。

因此崇祯皇帝心里有谱,那是不可能问罪的,只是赏却很难。

以大明军功制度,杨潮是客军,客军的军功还要翻倍,也就是杨潮这次斩杀的人头还得乘个二,就是一万多,升官的话,杨潮可以直接从千总升到总兵去,连署职都可以升到最高级,什么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了,什么大将军印了,恐怕一下子就得将杨潮的官职一下子封到顶。

更不用说还有满洲皇太极要给杨潮封王的恶心人举动。

朝仪一直议了三天,总算聪明的大明官员想出了办法,还是要抓着杨潮放水的举动,就功过相抵了。

那么升官怎么办,杨潮没有功劳,史可法升任兵部尚书就显得无凭无据了,这两人现在可是绑在一块的。

聪明的官员自有办法。

将杨潮杀敌的功劳和放水的罪过抵消,但是他们‘聪明’的意外发现,杨潮俘获的俘虏中,竟然有虏酋阿巴泰的儿子博洛,还有大大小小不少巴雅喇额真,最重要的是,杨潮砍下了入口副帅,镶白旗固山额真图尔格的脑袋。

首级军功跟过失抵消,斩将意外发现,皇帝就心怀仁慈的给杨潮记下了,于是在朝堂上煞有介事的一番热烈讨论后,就通过了这个法子。

其实也真是难为这群人了,因为杨潮立下的这个疯狂的功劳,确实有点‘不赏之功’的感觉,尤其是对现在穷的要当皇宫中的金银器的崇祯皇帝,如果杨潮这些功劳都算上,可又得当东西去了。

一万多颗军功首级,不提杨潮要升的级别,就是赏银就得四五十万两银子,皇帝还真的拿不出。

到最后,杨潮成功升任新江口水营副将,补了刚刚告老还乡的余承武的缺,署职升到了都督同知一级,二品武官。

不过对于杨潮而言,却也还算满意了,就是个他个总兵,让他离开新江口,他也不会乐意,对现在的杨潮来说,如果不能直接去北京得到重用,新江口水营的主官显然是最适合他的,不能直接掌握重权,最好就留在南京积蓄力量。

但是还有一个意外收获,让杨潮比升官还要高兴,那就是皇帝下旨,加封杨母赵兰为一品诰命夫人!

这算是给母亲挣来的荣誉,虽然是虚荣,但是别说,杨潮感觉自己还真有点吃这套,给自己加多少虚职,杨潮感觉自己都不在乎,但是给母亲一个殊荣,杨潮却感到真心高兴。

短短一个月时间,前一个月杨潮还被架在风口浪尖,被人不断的弹劾,后一个月,突然就反转过来,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连关外的东虏都要给杨潮封王。

最后虽然雷声大雨点小,署职一下子升了不少,实职却只升了一级,从千总到了副将而已。

外人看来,皇帝还是有亏待功臣的感觉,但是真正明白人,却一个个都赶上来巴结交往了。

于是一时间,杨潮又是酒宴不断,天天应酬。

冯可宗成功的将许仲孝收拾了,而且他做的远比杨潮要求的更绝,杨潮只让他收拾许仲孝一人,也不要求杀了许仲孝,只要远远打发了就好。

冯可宗倒也没杀许仲孝,但是却抄了许家,许家所有男丁都发配到了辽东充军,女人全都拉进了教坊司。

这让一直觉得株连不人道的杨潮也叹息了一番,但是冯可宗却说得有理有据,说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尤其是他冯可宗是可是要在锦衣卫里讨食的,不把敌人斩尽杀绝,日后麻烦就太多了。

事情已经办了,杨潮也只能默认了。

倒是熊明遇有些可惜了,南京兵部实在是找不到人的时候,朝廷紧急让他出山,现在史可法出现了,立刻就把他踢到一边,杨潮去给他送了行,这老家伙心态倒是很好,甚至表现出轻松自在,直说他总算可以回家歇着了,仿佛南京兵部尚书这金字招牌对他来说,跟狗屎一样,恨不能早点扔了。

处理完这一切,已经到了八月,杨潮又开始整顿军营,不整顿不行了,军中出现了太多杨潮都想不到的问题。

――――――――――――

从这章起,又一段新的剧情开始了,杨潮将站在更高的舞台上,进行更高层次的运作,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