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二百五十二节 十里相送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二百五十二节 十里相送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杨潮丝毫没有搅得南京、淮安和朝堂不得安宁的觉悟,就一心赖在海州城不走。

安心接收那些军事物资。

按照杨潮的预计,官府调拨给各个作坊,以及围城期间宋濂用合法和不合法的各种手段搜刮来的铁、铅、硝石等物资,还能再给自己制造一千杆鸟铳,五百副铁甲,如果不都弄到手,实在是心有不甘,这批物资都到手后,杨潮都可以考虑扔掉虏兵那些杂七杂八的皮甲等物了。

可是海州城的粮食一直吃紧,已经暗中答应了王潇付出三倍利润的情况下,王家虽然大力调集粮食来,效率比史可法的官府还要快,但是依然不能完全满足海州城的需要。

毕竟这是一个十万人的大城啊。

所以宋濂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依然继续,只是配额提高了一倍,但还只相当于站前平均口粮的一半而已,海州百姓依然处于吃不饱的处境,只是饿不死而已。

所以杨潮还是有理由留下的,所以宋濂依然想撵走他。

要知道杨潮的军粮是不能断的,而且得足额供应,宋濂倒是不在乎杨潮的五百精兵,可如果杨潮一走,现在依然被杨潮抓着训练的三千民壮的口粮就可以减半了,这就腾出来三千人一日的配额,会让宋濂大大松一口气的。

但是杨潮就是赖着不走,让宋濂也不好说什么,再说山东的虏兵似乎还在,谁敢说不会再次南下,如果再次南下,自己把杨潮赶走了,谁知道他还会不会再次来支援。

因此也不敢强硬驱赶,只能每次旁敲侧击,但完全没有什么用处。

足足在海州待够了一个月,直到确认所有的官府物资都变成了自己的鸟铳、铁甲和长枪之后,杨潮才开始分批次的从海州撤兵。

当然此时从山东也传来了消息,确切表明虏兵退兵了,在通州周延儒大军的目送下,裹挟三十多万百姓,数百万金银财宝潇洒离去,除了在海州碰了一颗钉子外,在其他地方如同旅游一样轻松。

周延儒倒不是不想打一打,杨潮在海州的战绩通过北京传到通州后,他确实心动过一次,毕竟杨潮的战绩让人很怀疑虏兵是不是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已经疲惫的不堪一击了,于是周延儒真的策划过了一次小规模攻击,结果上千人出去之后,就从此失去了踪迹,而他们追击的,不过只是在通州附近游荡的百十来个散兵游勇罢了。

这个结果让周延儒彻底死了跟虏兵交战的决心,安安心心的躲在通州城中,目送虏兵出关,只要虏兵出关,没有威胁到北京城,他周延儒应该就有大功一件了,虽然朝堂上传来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许多人趁着他不在家,竟然搞阴谋诡计,这让周延儒颇为不爽,心中打定主意,这次回去就把这些跳出来的蚂蚱一个个捏死。

海州城外一只只盐船、漕船早就恭候多时了,杨潮的士兵一个个依次登船,当然他们并不是孤身登船,他们肩头都还扛着战友的棺木。

五百人,抬着一百具棺木。

当战士们抬着烈士棺木登船的时候,海州城上上下下数万人都来送行。

当他们得知杨潮和勇士们要走的时候,那是真心来想送的,老百姓吗,其实心里都有一杆秤,你对他好,他会记得的。

杨潮也乐意让士兵们看看这种受到爱戴的场景,让他们享受一下百姓的敬仰,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荣誉感,果然一个个抬着棺材,慢慢登船的士兵,脸上表情肃穆,却毫不掩饰一种自豪之情。

杨潮自己也是心有感触,看着这一具具棺木,心中感慨无比,这些人都是活蹦乱跳的跟自己从南京来的,现在却要送他们的遗体回去,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对他们的家人交代,但这就是战争,总要有人牺牲,总要有人流血的。

杨潮能做的也只是“我保证不让你们的死没有价值,我保证让你们的名字伴随着荣誉到永远,我保证你们的父母有人养,你们的子女有人教,兄弟们安息吧”。

日后,为了不让先行的烈士白死,杨潮的所作所为,哪怕冒着巨大的危险,他也坚定不移,不得不说也是受到这第一批烈士的影响,因为对这些人的承诺,所以才无论多么艰苦,都坚持了下来。

所有的士兵都上了船,很遗憾的是,杨潮没能带走淮安的那三千民壮,让手下军官询问了一番,结果发现愿意跟着走的人数还没有一百个,绝大多数都带着纠结的心情,选择了留在海州。

说实在话,这些民壮其实都对杨潮士兵的待遇充满了羡慕,但同时经历过一次血战之后,好容易生还了下来,其中大部分人还是想过安生日子的,毕竟当时四五千民壮,就剩下了三千人,让其他人心生恐惧还是情有可原的。

当然里面也有坚决想跟杨潮走的,比如卞家那个家丁卞二,但是杨潮还记得这个壮士,而且认为他劣迹斑斑,无论是他闯入军营想杀俘虏(就是那个博洛),还是后来偷盗军马最后送回来一车酒,所干的事情都让人感觉到不太靠谱,有种大侠风范,却一点纪律性都没有。

当然这个卞二后来因为混入了民壮队伍中,战斗中表现不错,一身武艺又敢厮杀,很是杀了几个虏兵,所以这次杨潮终于同意带他走了。

至于杨潮在海州暗中中饱私囊那批军事物资,早就被运走了,现在恐怕都到南京了。

王家船队的运粮船每次来,回程除了拉上一大批盐之外,就是在帮杨潮运军事物资。

八千多匹战马是最早运走的,在不运走大概就不是八千多匹,因为每天都有马饿死。

多出来的鸟铳、长枪、单刀、铠甲也都运走了,跟战马一样,直接送到南京去,这些东西虽然不能说来的不清不楚,但总是不太好说,因此杨潮要悄悄的送回新江口大营去。

因此这次走的都是士兵。

可是让杨潮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士兵已经登船,漕船也开动了,此时那些百姓竟然都没有离开,不但不离开,反而慢慢的跟着漕船一起往前走。

这让也送行到了码头上的海州典史宋濂不由心中感慨,因为他心里知道,这些都不是他安排的,他只是张贴了告示,告诉百姓淮安援兵要走了,想送的百姓可以送一送,没想到一下子就来了两三万人,这相当于海州常住人口的一大半了。

宋濂也不得不承认,就算是文官要走,老百姓恐怕都没几个送行的,而能让百姓送行的官员,无一例外都是能够进入史书的。

一种既羡慕又感慨的感情在宋濂心中漫延,他突然觉得,似乎杨潮也不用这么急着走,海州城虽然依然没有恢复以前的粮食供应水准,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人贩运粮食到来,加上史可法也终于送过来了大批的官粮,海州的粮食危机其实已经算是解除了,供应杨潮的军队完全不是问题。

可他知道,杨潮继续待在海州已经没有理由了,连虏兵都退兵了,他一个救援海州的客军没有理由留下,当然他也不可能想留下,谁不想家呢。

杨潮看到百姓的行动倒是颇为意外,但是随即明白,百姓这是要送他们一程,这个好意心领了,杨潮还故意让拉纤的民夫慢一些,好让这些百姓跟得上。

走出了一里了,杨潮感觉够意思了,于是让士兵朝着百姓招手,意思是让他们回去。

但是百姓们还是默默的跟着,让杨潮都身受感动,总算不是狼心狗肺,没白为他们厮杀一场。

又跟出了几里路,杨潮再次摇手,他们还是不走。

看到自己士兵脸上洋溢的自豪感,发自内心享受百姓这样的爱戴之情,杨潮又让老百姓跟了一些路程。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一直跟着,送行的人当然是越来越少的,到了五里就只剩下三分之一的样子,到了八里路的时候,就只有千把人还在送。

最后一个送行的百姓,竟然还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他在大概实力的地方停下了脚步,大概是跑的累了,坐在了地上。

当然杨潮以为是坐在地上,其实老人是跪在地上磕头,这老人家是一大家子人,但是这次都被虏兵祸害了,就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烛残年的生活在这世上,心里对鞑子那是恨到了骨子里,可是他一个小老百姓能干什么,只有躲在城里苟活罢了。

没想到杨潮横空出世,先是在城外打败了三百虏兵,解救了许多百姓,老人很庆幸的在其中发现了他的小孙子,因此对杨潮的军队无比的感激,这才一送十里!

“百姓十里相送之情,我们得记住啊!”

杨潮对黄凤府感叹道。

其实黄凤府也很感慨,那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故事,只是在书中读到过,现实中老百姓畏兵如虎,对当兵的是有怕又恨,没想到自己跟随的杨大人的士兵,竟然能够得到老百姓如此爱戴,莫非这就是人心所向。

黄凤府仿佛看到了岳家军当年的影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