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一百七十节 交货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一百七十节 交货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离开福山后,战船张满帆,在好容易来的一股顺风中疾驰。

此时江面变得开阔,快要到了长江口了。

杨潮沿途不断的用眉笔描画着,将一路的标志性地形记录下来,作为将来行船的依据,可惜杨潮虽然学习的建筑,懂得画建筑图,画三视图,却不太懂得画地图,只是粗略的画出可能的航线图,其中的距离等都是根据船速预估的。

傍晚一座巨大的沙洲就出现在视野中。

向导告诉杨潮,这沙洲是崇明沙所和崇明县城所在,沙所是一座千户所,当年防备倭寇的时候,沙兵立下过大功。

过了沙所后,是一南一北两座并行在江中的沙洲,北边的叫做三沙,南边的叫做长沙。

此时太阳已经落在身后的江面上,画出一片片金黄色的鳞片,好似龙鳞,江似长龙。

不过杨潮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在向导的带领下,继续前行,直到三沙、长沙两座沙洲东南方一座沙洲。

这座沙洲叫做南沙,是长江入江口最后一座大沙洲了,南沙洲南边还有做无人的小沙洲。

南沙还西北边上游几座沙洲一起,大概就是后世的崇明岛了,只是后世的崇明岛已经连成一片,此时还都是独立的沙洲。

南沙洲上面有个小村子,人不多,都是渔民,没有驻兵。

但是西南边江岸上,就有宝三、吴淞和刘河堡中所三个驻兵的所城。

向导登上沙洲,渔民们热情的跟他打着招呼,看来不是第一次来了。

渔民帮忙将杨潮的战船停在他们简陋的码头边上,但是战船还是不幸的搁浅在了沙滩上。

杨潮拒绝了渔民邀请他们上岸的打算,所有人都留在船上,只有向导大咧咧的跑去了村子里喝酒。

当天晚上,向导带回来一个陌生人。

此时短小精悍,五月天海风还很凉,可是他竟然敞着怀。

他晚上上船点了货,就匆匆离开了。

到了第二天,才再出现。

白天见到此人,杨潮才发现,这是一个身材不高,对比后世也就是一米五多一些,皮肤极为黝黑,有点福建、广东人的特点,但是行动矫健,灵活的就像一只猫一样,杨潮暗自比较,如果放到自己军中,绝对是一员精兵。

此人对杨潮等人身上穿着的铁甲多看了几眼,眼神有些怪异,不知道是鄙视穿铁甲太小题大做,还是感慨杨潮这群人不好惹。

但是此人大咧咧的上了杨潮的船,并且指挥一群渔民,用小渔船将杨潮的大船拖入了江中。

接着跟向导一起,让船往南边行驶。

二里地外,就有一座无人的沙洲,远远的就能看到一根高高的桅杆。

走近了才看到是一艘三桅大帆船,无论是外形还是吃水看起来都远胜杨潮的战船。

杨潮的战船在这大船面前,就好像小孩在大人面前一样。

而且大船问问的坐在江面,就好像一堵墙一样,杨潮的船靠上去,根本就到不了船的半腰。

杨潮估摸着这艘船恐怕能拉至少八千担货,换成成后世的吨位就是一千多吨,比自己的战船足足大了五倍还多。

“这就是海船!”

杨潮心中想到,放在江中可真大,可是放在海上,就小的跟芝麻一般。

后世动辄数万十万吨的超级大船,放在海上也非常的不起眼,莫名其妙的面对这艘海船,杨潮竟然对大海有了一种敬畏,还有一种想要征服的豪情,突然想自己也打造一艘大海船去海上搏击风浪。

“哎,当家的,卸货吧。”

船上的短小汉子这时候对杨潮道,说的是官话,但是不是南京的官话更不是北京的官话,听不出是哪里的话。

官话其实就是一种书面语言,中国人几年前历朝历代语言变迁,可是文字在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几乎就不在有大的变动,因此出现了一种以统一的文字为核心发展出来的语言,这就是官话。

但是因为各地语言都不一样,又无法像信息大范围流通的后世一样进行普及某一地方言为官话,因此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官话,有苏州官话,南京官话等等。

各式各样的官话,虽然口音不同,但是因为有相同的文字为基础,因此大致都能够听懂。

杨潮自然听懂了短小汉子的话,知道此人语气有些慵懒,没有把杨潮当回事。

何向导此时向杨潮露出一个歉意的笑容。

杨潮也不在乎,知道这些吃水上饭的人,目无王法,根本就不把任何人当回事。

杨潮觉得对方似乎还是很识相的,没有贸然让他们的人上船接货。

“赵康,带人去卸货!”

杨潮让赵康带了十个人去卸货,但是却悄悄嘱咐李五六小心戒备。

对方的大海船居高临下,让杨潮产生有一种危机感,如果对方居高临下发动攻击,己方的劣势很明显。

但是当赵康带人将货物一件一件搬上来,船上的人则用索具吊上去,期间一种很平稳,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而船上的短小汉子则清点货物。

生丝一百担。

茶叶一百担。

瓷器三百担。

另外有纱绢锦等织品。

各样书籍三百担。

宣纸一百担。

另外还有砚台、墨、笔等文房用具。

其中生丝是最值钱的,在湖州一带五十两银子一担,卖到日本能有五六百两银子,王潇这次办的急,每担付出了六十两的高价,而卖给下家则是一百两,净赚四十两。

而且也只收到了一百担的生丝,价值一万两。

茶叶、瓷器等物,其实日本也有,但是日本人在步入现代之前,都非常崇尚中华风物,有钱人热衷于消费中国的物产,因此中国的茶叶、瓷器,乃至文房四宝在日本都很有市场。

至于书籍这种东西,分量大,占的空间也大,可是价值却并不高,可是日本人就是常年进口中国书籍,而且这是作为一种任务的,如果穿上不带上一些书籍,中国商船可能会受到日本人的刁难。

这是日本人非常向往中华文化,但是古代运输不便,因此日本人形成了一种传统,那就是想方设法的得到来自中国的书籍,开始时候不敢得罪中国商人,因此只是借用偶尔随船的书籍,誊抄之后,在还回去,慢慢的就开始没收,后来甚至逼迫商人必须带书。

这些书未必是贸易品,可能就是送给日本管理贸易的官员的,或者是送给某个大名的礼物。

南京又是大名的印刷中心,因此下家就让王潇准备了大批书籍。

很快货全部都送上了大船,点货的汉子在一张会票上盖上他的印章,交给何家向导,这就算是结账了,海商是何家的故交关系,他们通过何家来周转资金。

一船货几万两银子,现银交货实在不便,要是没有何经纪这样的中间商,确实很不方便。

最后那精悍汉子,抓住船上的绳索,嗷嗷叫着就爬上了大船,活像一只猴子。

何家向导摇了摇头对杨潮道:“杨大人,我们起锚吧!”

杨潮对老张点点头。

老张让人起锚,又带人拿着撑杆,撑住大海船防止碰撞,将大船撑开了好几丈外,这才升半帆,等船漂离海船几十丈后,才升起主帆,杨帆返航。

终于交货完了,杨潮心中一块石头落地。

没想到这次交货如此顺利,一切准备都没用上,虽说遇到意外不是什么好事,但是现在太平静,也让杨潮有一种小小的遗憾,好像自己隐隐还期待发生什么意外一样。

但收获也是有的,这条路子趟开了,上连南京这个大明朝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之一,下连通向东西二洋的海商,以后杨潮就可以敞开吃长江这条黄金水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