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一百六十九节 远途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一百六十九节 远途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何明宇确实门路广泛,他很快就联系上了下家,但是却没有弄清楚到底是何人动了王家的货。

但是他的下家表示,他们愿意继续等货,一直等到六月。

这年月往返日本都是靠风力,因此是每年夏天西南季风起时去日本,等到来年清明前后东北季风时候回国,因此海商夏天前必须收齐货物,否则就误了风时。

这样的贸易,一年也就往返一次,因为贸易次数少,船只载运量低,因此利润奇高,哪怕危险也有人愿意铤而走险。

加上大明官府的禁海,更是减少了海运,推高了利润。

只不过最大的损失恐怕不是海商的,而是大明朝廷,是整个大明经济体。

要是大明朝廷设置关税收税,多了不敢说,每年数百万两白银的关税应该还是有的,而通商带动江南经济的发展又会给大明朝廷贡献多少税收。

可惜的是大明朝在经济制度上开了历史的倒车,不但在国内对商税不屑一顾,一直坚持三十税一的低税制度,而且无法阻止奸商、豪强、官商等的偷税漏税,因此每年的商税竟然只有几十万两银子。

连商税都几乎不征,又如何能让朝廷把目光转向海贸关税呢。

相比宋代的时候,商税足足占据朝廷财政的四成以上,而大明朝的商税可以忽略不计,等于放弃了一半的税收,却在最穷的农民身上榨取银子,闹得民怨四起,真是守着宝库要饭。

杨潮坚持借给了王潇两万两银子备货,这两万两银子的货,只要运到苏松去,海商愿意出双倍,相比上次的三倍确实少了,但是王潇的货给迟了,怪不得别人。

而且摆在王潇面前的是,他还必须尽快备货,因为要得急,就不得不支付高价,这又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

不过只要两万两银子的货到,最少也有一万多两的利润,足以让王潇翻身了。

何明宇也上下帮忙,动用自己的商业网,帮王潇解决了最大的货源。

当然高价依然不可避免,原本只要一万五千两的货,最后要了王潇两万两,而下家愿意支付三万两,利润正好是一万两。

但是其中的风险很大,如果再次被抢,王家杂货铺就只能关张,还欠下一笔外债。

杨潮保证将货送到,相比人家出海去海外的风险,自己在长江上航行,就跟在平地上走没两样。

唯一要操心的是时间问题。

已经是五月了,距离对方的要求,只剩下一个月。

南京去苏松六百里,沿江顺流而下,如果风向合适,日行百里没有问题,但是考虑到各种意外,沿途水军盘查等等,加上夜晚停泊,每天保守六十里,那也只需要十天时间。

但是王潇十分急迫,连日催促,可杨潮不为所动。

又等了十天,五月十日,才起航出发。

这次杨潮带着自己的亲兵队二十人,李五六弓兵队,加上老张几个船工,合计四十人。

都是精兵强将,但是考虑到上次王璞也请了十多人的打行好手,最后还是船被劫人被杀的结局,因此杨潮还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

但是这是货船,人太多了就拉不下货了,正因为上了四十个人,本来能拉一千五百担的大战船,此时只装了一千担的货物,加上应急的饮食,就一点不能多了。

不过看到四十人一水的铁甲,杨潮又放心不少,多等了十天时间,等的就是这批铁甲。

王潇不停的催促杨潮,杨潮则不停的催促冯坚(冯匠头),终于让他在短短十多天时间打造出了四十副铁甲。

船上除了杨潮自己人之外,还有一个何明宇的家丁,这家丁是联络人。

关系是何明宇的,因此下家海商只认何家的人,而何明宇也相信这个下家。

何明宇解释说,这个下家不可能出问题,因为他们跟何家是多年的老关系了,没必要为了一次货而断了交情,除非对方以后不打算做海贸了。

可是对方也不是普通海商,背后是松江府当地巨室,走私了好多年了,不可能轻易断了衣食。

所以上次王潇的货被抢,只能是一个意外,要么是哪个不开眼的江匪,要么就是同行使坏。

只是具体情况,谁都不清楚,下家也在查,也一直没有查出来,怀疑几个同行也没有证据。

何明宇说这是笔糊涂账,已经算不清楚了,既然敢做这一行,就的敢认。

杨潮也没打算给王潇报仇,这次出航第一是帮王潇,第二也是开拓自己的生意。

一条长江水路,如果打通了,杨潮觉得自己怎么都吃不完,也足够自己将来养兵所需了,这可是事关自己未来根基的大问题,因此亲自出马,还带上精兵强将。

“杨大人,今晚停靠镇江吧。”

顺风顺水,天公作美,船速比杨潮预想的要快得多,才傍晚,就到了镇江外,何家的家丁建议在镇江过夜,不然找不到下一个港口就得临时停泊,风险太大。

考虑到今天走了一百多里地,超出了自己计划的一倍,杨潮觉得时间充裕,可以停一停。

停了一夜,第二天大早起航,镇江往东江面,被湖心岛分开,江流变化,这里有山,还有礁石,过这一段区域向导要求降帆缓速。

因此到了中午才走出去不到二十里,过了金山不远就是焦山,在焦山遇到了镇守的江防水兵。

向导是经常跑这一段路的老水鬼了,报出字号跟水兵交涉了一番,给了几两茶水钱就放行了。

当然如果水兵蛮不讲理,杨潮也有办法,强行闯关也无所谓,自己手里有熊明遇给的巡匠行文,打官司也不怕。

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次是为了趟路打基石不是为了惹麻烦的,向导能够解决当然最好。

镇江附近有多个水营,因为这里是漕运重地,而且地形复杂,许多地方易守难攻,后世郑成功沿江而上攻打南京的时候,就曾在这一带作战过,当时金山和焦山之间清军用铁索相连,铺设木板浮营上面架设火炮封锁江面。

郑成功派人潜水砍断了铁索,纵船火烧了木浮营才得以继续朔流而上。

过来焦山继续往东,又走出去四十里,有一座小山,山高比焦山高了一些,但仍然是一座小山,不超过三百米的高度,远远能看到山上有高塔,大概是某间佛寺。

这座山叫做圌山,也有一座水营,却不是新江口那种大营,只是参将镇守的分营,归属于镇江大营管辖。

不过圌山水营不但没有为难他们,反而安排泊位,让他们在这里休整一夜,因为圌山参将跟何家是故交。

第二天从圌山出发,从扬中岛南边的水道经过,这一日又行了一百多里,到了江阴县利港休整。

之后却在近在咫尺的君山和香山耽误了两天时间,因为突降暴雨,风势也很大,行船有倾覆的危险。

第六天天气恢复正常继续出发,很快就过了沙洲,过了沙洲救过了江阴地界,进入了苏州境内,是苏州府的三丈浦和江北扬州府狼山之间水域。

在这里遇到几艘可以的小船,跟随杨潮的战船一直行走了好几里地,杨潮已经让所有士兵披甲备战了,结果小船自行离去了。

不敢说小船是不是江匪,但是肯定居心不良。

虽然天色还早,但是向导还是建议到附近的福山避一避,向导说这附近常有江匪出没,因为这一带江上多无人沙洲,沙洲一到夏秋就是一片高长的芦苇,非常方便江匪藏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