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 第516章 长孙无忌的指点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516章 长孙无忌的指点

作者:左百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天夜里,韩瑷一家都歇在赵府,次日清晨,韩瑷和赵持满便一起朝着终南山而行。

来到山脚,弃车步行,韩瑷瞧见终南山的变化,心中也充满感慨。

两人很快在半山腰找到了白隐寺,跟着一名引客僧,来到长孙无忌的大禅房。

来到门外时,韩瑷便让引客僧去了,脸上现出激动之色,深吸一口气,上前去敲门。

“吱呀”一声,长孙无忌从里面拉开了大门,当他瞧见韩瑷后,一向镇静的面容也掩不住喜色。

“长孙公,多年不见,您还好吗?”韩瑷双目赤红,忍不住感叹道。

长孙无忌握住他的手,感慨道:“好!好!唉,韩瑷兄,这才几年啊,你头发怎么都白成这样?”

韩瑷苦笑道:“刚离京的那会,晚上夜夜睡不着觉,不知不觉,头发就都白了,不过也算熬过来了,只要知道您在京中无事,我们在外面的人,心中才能踏实呀!”

长孙无忌听了此话,老泪纵横。

他自然明白韩瑷在怕什么,也明白韩瑷这句话的意思。

他们远在京外,很难知道长安城的形势,虽然偶尔也和自己通信,但局势变化,很难用言语尽述。

韩瑷等人恐怕一直都在担心武皇后秋后算账,怂恿皇帝,赐死他们。

长孙无忌则是他们最后的护盾,只要长孙无忌不死,他们也是安全的。

倘若长孙无忌出了事,那便是一个信号,韩瑷等人也不会再心存幻想,肯定都会选择自尽。

长孙无忌一手拉着韩瑷,一手拉着赵持满,进入屋中,亲自给他们泡茶,显得非常欢喜。

赵持满瞧见他如此欢迎访客,心中充满惭愧。

老友相见,仿佛有说不尽的话。

长孙无忌和韩瑷从离开长安说起,你一言我一语,浑然忘了时间,说的口干舌燥,声音嘶哑。

赵持满便在一旁为两位长者倒茶,安安静静的在一旁倾听。

长孙无忌对那帮老友都很关切,每个被贬出长安的人,他都要问一遍。

韩瑷忽然笑道:“对了,去年有个人忽然来找我,你猜是谁?”

长孙无忌问:“褚遂良?”

韩瑷瞪眼道:“这你也能猜到,他是不是给你写信了?”

长孙无忌笑道:“他并未给我写信,不过那帮老友你已经都提过,只有褚遂良没有提,所以我才猜他。”

韩瑷苦笑道:“每次跟你在一起,我都会觉得自己特别蠢。”

长孙无忌打趣道:“你以前不是还对我说,蠢笨是福,若是像我一样,事事都要想个透彻,活着反而没意思了。”

韩瑷笑道:“不错,这是永徽三年,褚遂良第一次被贬,我对你说的话。”

长孙无忌道:“褚遂良近况如何?我给他写了三次信,他都没有回我。”

韩瑷感慨道:“他过的不太好,永徽八年到永徽九年,武皇后暗中派人,把他的产业全部弄没了,他生计都有困难。”

长孙无忌沉默半晌,道:“是我对不住他。”

韩瑷哼道:“这怎么能怪你?他这个人,脾气又臭又硬,又自以为是,很多麻烦,其实都是他自己惹出来的,却让你我来收拾烂摊子。”

长孙无忌道:“他现在境况如何?”

韩瑷道:“还行吧,他那一手书法,怎么也饿不死。他变化不少,不再像以前一样硬邦邦的,倒多了几分人情味。”

“他找你做什么?”长孙无忌问。

韩瑷道:“他希望我帮他安排一下,让他能去昭陵拜见一下先帝,我没答应。”

长孙无忌沉默了一会,道:“你不答应是对的。武皇后估计已经快忘了他,若是听说他去拜昭陵,只怕又要收拾他了。”

韩瑷感叹道:“是啊,都这把年纪了,安稳过完最后几年就是了,何必还要折腾?”

长孙无忌忽然将目光转向赵持满,道:“持满,听说陛下要对靺鞨动手,你身为瀛州副都护,如何看待此事。”

赵持满见他问出跟韩瑷一样的问题,便将皇帝让靺鞨把新罗土地还给他们的事说了。

“不会那么简单,陛下既然任命裴行俭为瀛州都护,必定有所计划,我若猜的不错,陛下想攻打瀛州。”

赵持满心中一凛,问:“您如何得知?”

韩瑷也竖起耳朵,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缓缓道:“试想一下,如果陛下要攻打靺鞨,朝臣会什么反应?”

韩瑷道:“肯定反对。”

长孙无忌道:“不错,这些年朝廷仗打得太多了,打下靺鞨又没什么好处,大臣们肯定不希望陛下出兵。”

“站在陛下的角度,他该怎么做,才能得到朝廷支持呢?那就只能找个理由,让靺鞨人犯错,陛下才能师出有名。”

赵持满心头大震,根据那天面圣的情形,他认为长孙无忌这番话完全正确。

韩瑷质疑道:“长孙公,这都是你的猜测吧?”

长孙无忌沉声道:“原本确实只是猜测,可陛下让裴行俭担任瀛州都护,那就证实了我的猜想。”

“为何?”韩瑷问。

长孙无忌伸出四根手指,道:“在陛下心中,朝中良将不少,但是能为帅者,只有四人。”

赵持满忍不住问:“哪四人?”

长孙无忌道:“李勣、苏定方、裴行俭、薛仁贵。”

赵持满明知不会有自己,听到此话后,还是有些失落。

长孙无忌接着道:“若是直接打的话,陛下会选择薛仁贵和苏定方,他们善于正面硬仗。若是需要小心筹谋,多方计划的战事,陛下会用李勣和裴行俭,他们更善谋略。”

“靺鞨军力绝不是我们对手,算不上硬仗,只因攻打他们,找不到由头,所以需要谋划一番,陛下只能选择李勣和裴行俭。”

“李勣年纪大了,陛下肯定不愿他再奔波,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裴行俭。”

赵持满听得敬佩不已,长孙无忌对大局的把握,常人很难比得上。

长孙无忌说话时,一直在观察赵持满的表情,见他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面色却非常沉重。

“持满,这些事裴行俭没有跟你说吗?”

赵持满一愣:“没有啊。”

长孙无忌道:“那就不妙了,裴行俭要谋划如此大事,肯定需要手下有人辅佐,你去裴府拜访时,他有没有暗示过什么?”

赵持满呐呐道:“我……我没有去过裴府。”

韩瑷瞪眼道:“什么?裴行俭是你上官,他被任命为瀛州都护,你竟不去拜访他?”

赵持满微微低下头,道:“我想着到了都护府,再拜访也不迟。”

长孙无忌朝韩瑷摆了摆手,道:“韩兄,不能怪持满,其实他这次是受你我连累了。”

韩瑷愣了一下,道:“你是说,裴行俭因为当年之事,还在嫉恨我们?”

当年裴行俭身为世族一派,却因与苏定方走得近,颇受世族一派排挤。

被武皇后约谈后,裴行俭知道自己要被贬,怀着一颗报国之心,他找上长孙无忌,将长安城缺粮问题告诉他,希望能得以解决。

结果长孙无忌却将他轰走了。

后来袁公瑜弹劾他时,世族一派也无一人替他说话。要不是皇帝保了他一下,裴行俭只怕就要被贬到下都督府,担任长史。

长孙无忌缓缓道:“我们当年那般对他,他自然心有芥蒂,持满是长孙诠举荐之人,他不愿意信任持满,也情有可原。”

赵持满沉声道:“不告诉我也无妨,那就让他自己去干此事吧!”

长孙无忌望着他,道:“你还不明白吗?如果他不让你参与此事,你这个副都护的职位,就保不住了。”

赵持满脸色顿时变了,忍不住道:“陛下难道就对他那么言听计从?”

长孙无忌缓缓道:“在陛下心中,裴行俭是能处理问题的人,只要能达到陛下想要的结果,陛下什么都会答应他!”

赵持满低下了头,对于皇帝的心思,他从未仔细去琢磨过。

韩瑷急道:“长孙公,有办法保住持满的职位吗?”

长孙无忌想了想,道:“既然陛下还未下旨,撤去持满副都护之职,说明裴行俭还未挑好人选,故而没有上奏。”

韩瑷喜道:“对啊,他一直在安西,对辽东不熟,要找一个熟悉辽东又可靠的副手,并不容易!”

长孙无忌望着赵持满,道:“你立刻去裴府拜访,诚恳的认个错,然后将瀛州情况,详细说给他听。”

赵持满面色涨红,握紧拳头,没有做声。

长孙无忌淡淡道:“薛仁贵三十多岁,还是个田舍郎,你若是连这点屈辱都忍受不了,将来永远也不会成为陛下眼中的帅才!”

赵持满深吸一口气,道:“好,我去找裴行俭认错!”

韩瑷猜的很对,裴行俭确实对辽东诸将都不熟悉。

不过他迟迟没有挑选副手的原因,却是因为这些日子以来,他一直心无旁骛的阅览靺鞨和新罗的手记。

这天上午,他才终于阅览完毕,心中对于靺鞨之事,已了然在胸,接下来便是挑选一个副手辅佐自己。

他在辽东没有任何根基和威信,若无人相帮,做很多事都不方便,也很容易受到蒙蔽。

赵持满肯定不行,这么久都不来拜访自己,一看就是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的世家子弟。

裴行俭不喜欢这种人。

其他人他也不熟悉,裴行俭只好来到薛府拜访,让薛仁贵这位好友,给自己推荐一个人选。

“裴兄若是要一个在辽东有威望、又熟悉靺鞨的将领,我以为高侃最为合适。”

裴行俭目光一亮:“就是那个生擒车鼻可汗,又用计让东突厥元气大伤的高侃?”

薛仁贵笑道:“不错,高兄与我交好,且精于谋略,应该正合裴兄脾胃。”

裴行俭笑道:“能得薛兄如此称赞,此人必定有过人本领,那好,我就向陛下请旨,让高侃将军给我做副手。”

离开薛府后,裴行俭回府写了一份让高侃替换赵持满的奏章,便准备去面圣。

正在马厩挑选出行马匹时,库狄氏走了过来,笑道:“郎君,有个叫赵持满的人要见你。”

裴行俭微微一愣,沉吟片刻,说道:“让他来书房见我吧。”

裴行俭回到书房,坐了不一会,便有下人带着赵持满来到书房。

赵持满十分恭敬的行了一个大礼。

裴行俭笑道:“赵将军为何行此大礼?”

赵持满低声道:“您是新任瀛州都护,下官身为副都护,现在才来拜访,理该赔罪。”

裴行俭凝视着他,道:“那我能问一句,赵将军为何先前不来?”

赵持满坦然道:“我原本觉得,刘都护被罢去都护后,该由我担任都护,所以对您不服气,故而未来拜访。”

“那现在呢?”

赵持满望着他,道:“卑职依然不服,不过陛下既然让您担任都护,我就理该来见您,将瀛州情况告诉裴都护,这是卑职的职责。”

裴行俭赞道:“好一个公私分明,你不服我能理解,相信等我们相处久了,会消除这些误会。”

赵持满当即将瀛州的各种情况,比如靺鞨占据的地盘、倭人现状、瀛州岛地形等等,全部和裴行俭说了。

这些裴行俭大部分都已经了解过,不过也有许多情况,是第一次听到,听得格外认真。

赵持满说完之后,便告辞离开了。

裴行俭坐在椅子上沉思了一会,将原来的奏章作废,重新写了一份奏章。

他依然请旨让高侃担任副都督,不过不再是替代赵持满的位置,而是选择增添一名副都护。

带上改好的奏章,裴行俭穿过朱雀门,来到宫中,面见李治,将自己离间靺鞨与新罗的计划,跟李治说了。

李治听完后,非常满意。

裴行俭趁机上呈奏章,李治看了眼后,玉笔一挥,同意了他的请旨。

一月上旬,距离上元节还有三天,裴行俭与高侃、赵持满同行,带上随从,前往瀛洲岛赴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