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望族权后 > 第840章 徐修能正在崛起

望族权后 第840章 徐修能正在崛起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5 23:17: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精彩无弹窗免费阅读!

十一娘未至太原时便明白,要想顺利推行新政,关键便看能否得到世族支持,尤其是太原四姓,若能得到他们的协助,可谓事半功倍,但她固然知道打动孟、柳、甄、祝四族必须是政治利益,总不能一上来便开诚布公信誓旦旦——那也得让人家相信你那些空口承诺不是?

所以她并没急着笼络四姓,只除了对甄夫人的示诚给予些微回应之外。

她第一件做的事,其实是安抚百姓,先奠定晋王府的民意基础,不让毛维党有机会煽动百姓暴乱。

别看韦太后及其党羽并不真正在意民心,一旦太原动乱,民众抵制征兵令以及新政,毛维党立即便会将责任推给新政系,太后为了不担当“暴戾不仁”之罪名,必定会厉惩新政系平息动乱——世上之事,往往就是这样玄奇,有史以来,鲜少有平民谋逆能够霸取江山,但只要发生民乱,不管最终有没有被镇压,执政者几乎都会被史家质疑:定是为君者不仁,倒行逆施,方会引发民乱,是君逼民反。而鲜少有史家批评民众谋逆,倒是贵族造反失败,往往会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非君主之过。

正是因为史笔对平民的宽容,那些在意名誉史评的执政者,就算不是真正仁德爱民,行事往往也会有所收敛,当恶果造成,立即便会用“贪奸”正法,将黑锅扣在他人头上,以为自己便能逃脱史笔的谴责。

十一娘像是会背黑锅的人?

她如果不能首先安定民心,那么便根本没有实力与毛维一战了。

所以她的第一步,是让陆离借着清察不法打击豪霸之事,率先竖立新政系公正无私的形象,第一个撞上枪口的人就是于墉,当然他也仅仅是个倒霉的替死鬼而已。

民心得到安定,至少能让太原四姓清楚新政系的能力,不需要十一娘主动笼络,他们便会暗中衡量,至少确定新政系可以与毛维党一战,不急着向毛维投诚。

而毛维的种种阴谋,均被晋王妃一一粉碎,这无疑让四姓更加确定,投诚晋王妃,的确能够让他们获得莫大利益,在这样的利益面前,钱财损失不值一提。

晋王妃于是得到了四姓之三的鼎力支持,就连太原祝,虽然没有公然示诚,但也主动与毛维划清界限,这样一来,世族这个群体便不会抵抗新政了。

接下来是一部分可以争取的豪族,王妃也让他们看到了能够弥补赋税损失的利益,当大多数人都接受了新法,少部分人就不足为虑了。

其实简而总之,关键就是二字——利益!

那么为什么太原府的经验没有可复制性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十一娘这个新政系的首脑人物,并无可能担当全面变法的官职,除非韦太后情愿废了当今天子,让贺烨登上帝位,十一娘方才可能以皇后之名,号令天下臣民听服。

不说这个前提简直就是天方夜潭,就算韦太后吃错了药,让晋王妃成为大周皇后,十一娘也并不可能满足天下豪贵的欲望,除非用武力逼令臣服,然而眼下,外患未除,内忧繁多,即便座上天子换成贺烨,十一娘将韦太后取而代之,也没有这么大的能量威慑群臣,使天下豪贵心甘情愿让利。

全面变法,损失的可不是一府几州世族私利,就算朝廷许以天下世族“政治利益”,世族们也不傻,试问有限的官职,怎能满足普天之下世族子弟?这就好比有一个大饼,平分给成千上万的人,安能让人餍足?

不似太原世族,至少有晋王妃助益,相比其余州府世族,能够获得更多的优势,也就是说,这个“大饼”只能满足部分世族,而不能引起所有世族垂涎三尺。

见孟九嫂恍然彻悟,却似乎懊恼沮丧,甚至还带着些羞愧的神情,十一娘长叹一声:“太后纵然知道新法对百姓有利,然而朝堂之上,对新法心怀抵触之官员的确不少,更莫说广大豪贵,全面变法太过艰难了,不能操之过急,可财政之困却是迫在眉睫,万万不能靠变法立即缓解。”

“可广设官窑确为弊政,难道真要视若无睹,眼看着民不聊生、祸乱四起?”孟九嫂也是一声长叹。

“九嫂笃言设窑令为弊政,我且一问,太原府同样实行此令,可有造成民怨沸腾?”

孟九嫂心中便是一亮:“是这道理!看来政令是利是弊,需得落实在真正执行者身上,王妃大可向太后举告,有地方官员不顾民生,逼令窑役者苦作,以致疾伤者无数,甚至不让窑役吃饱着暖,待之有若刑徒!”

“太后若问我,为何人在太原,却能察知别处之事?”

“王妃可以向太后解释,是听逃亡来太原之百姓揭发。”

“风闻奏事,仅为御史之权,我是否御史?若毫无凭据之下,便举劾朝廷命官,必定会被反扣上陷构之罪。”

孟九嫂不由怔住。

“若我私下察核,亦为越权,同样授人以柄。”十一娘再道:“孟九嫂可知,如今监管官窑职事者,并非各地官衙,而是朝廷委派器办使,而这一些人,多为提倡广设官窑那位徐侍郎及其党属亲朋,勋贵子弟占据绝大多数,又有一些虽得门荫,然而久未获实职之世族子弟。”

这些器办使们,已经可以称为徐党了。

徐修能靠着谏言广设官窑一令,取悦太后,如今已经升为工部侍郎,可别看六部当中,工部历来不那么重要,徐侍郎却俨然成为太后近臣,与贺湛一般,时常受到太后诏见,前景光明,自然引得不少人攀交倾附,风头更胜从前百倍,而他为了图谋更加远大的利益,当然是兢兢业业,挽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哪里能容忍有人“中伤”党徒?

“太后即便对我甚多信任,可我毕竟是远在太原,难比徐侍郎近在朝堂,若在这时,我与他发生争执,胜负实难预料。”十一娘将话说得更加明白。

她敢算计毛维,一来是因确断毛维已失太后信重,二来她与毛维都是远在天边,谢饶平、元得志又不可能抵抗新政暗助毛维,反而她有十四郎这个臂助,这样的情势下,当然不怕太后因为毛维挑唆而对她不满。

只是对手换成了徐修能,十一娘就不得不慎重了。

她前不久才得密报,徐修能求娶韦相府之女,韦元平的一个庶子,确定将来成为徐修能的岳丈。

而徐修能这人一贯慎重,走的是“独臣”这条路子,要不早便求娶韦相孙女,何至于拖延至今,还一度将主意打到了她的头上?他现在胆敢公然与韦家联姻,明显得到了太后赞成,也就是说,太后甚是乐见徐修能与韦元平一系“牵扯”,这说明,太后已经对徐修能打消了疑备,对其十分器重。

徐修能原本就怀疑贺烨暗怀不臣之心,十一娘深深认为,对这么一个危险人物,不能轻易招惹,更加不能主动授给他利用来挑拨离间的把柄。

她毕竟已为晋王妃,除了太原军政之事,不宜涉逾过多。

否则有徐修能在旁“点拨提醒”,难保太后不会疑心她权欲之图旺盛。

一旦给了太后这样的印象,徐修能只要透露出她嫁给晋王是早有打算,未必不会让太后起疑。

所以关于朝堂人事,只要无涉太原,十一娘便不能过问也不能干涉,非但是她,便连贺湛也必须警慎。

但关于这些顾虑,十一娘是不能对孟九嫂明言的。

她只能点到即止:“眼下我之考虑,当以太原情势为重,而当避免节外生枝,关于其余地方民生局势……我是真无能为力,孟九嫂试想,朝廷一直委派有监察御史,这些弊端,为何没有引起朝堂官员重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