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我有座花果山 > 第71章 青龙银毫

我有座花果山 第71章 青龙银毫

作者:汉唐风月1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7:27: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是我爸炒出来的青龙银毫,晋哥你要是喜欢的话,我等会儿给你装二两。”面对胖子近乎夸张的称赞,虽然不知道他其实是在给自己撑场子,但大憨却是很大方的就要送茶。

“那好啊!给我来两斤。”胖子顺杆爬的本事就是这么强。

大憨。。。。。。二两都是家里最后存货的一半了好嘛!

“好茶,此茶经沸水冲泡依然如同一根银针一般,紧实而挺直,茶水碧绿清亮,茶香更是浓而不溢,是老朽来此间所遇之最佳了。”老头儿也开始夸赞起来。“若我所料不差的话,此茶必价值万钱!”

“也没有先生说的那么贵了,反正这茶是我亲手采的,先生如果喜欢,走的时候我也给你装上一些,原来我就说要送树哥的,他没要。”大憨有些不好意思的挠着后脑勺谦虚。

“还是华先生有眼光。”刘树不屑的瞥了一眼不识货的胖子,笑眯眯的解释道。“这茶可是我们九溪的招牌茶,茶叶来自距离此有二十几里地的青龙尖主峰,树龄最少也是五百年以上的老茶树,而炒茶的人更是我九溪村第一炒茶师傅李阿叔。。。。。。”

还没等刘树给不识货的胖子科普完,王婶一脸惊喜地冲出房间,冲古早神医就是一个九十度鞠躬,抬起头来时却已经是满眼泪花:“谢谢老先生,大憨他爸的腿有救了。”

“无妨无妨,是不是下肢有感觉了?”老头儿却是很淡定的抿上一口茶,回问道。

“嗯,先生行针完没多久,大憨他爸的腿就有感觉了。”王婶脸上露出笑容:“那可是这四五年都没有过的。”

“嘡啷!”大憨手里的托盘直接掉在地上,一句话也没说,直接冲进房间。

“这傻孩子,太没礼貌了。”王婶赶紧捡起地上的托盘,替已经被惊喜的有些失态的大憨解释。

不说刘树不会见怪,连古早神医都是微微一笑:“赤子之心!是个好孩子。”

“我擦,老头儿牛逼啊!这都能行?”胖子再次被华佗的神奇医术给震到了,悄悄在刘树耳边耳语。

然后,下一句话就是:“哎,阿树你记得哈,帮我找大憨弄些他这顶级茶叶,钱多少无所谓,但我至少得个两三斤,送礼这事儿你懂的,大佬们太多,太少了又不好看。”

刘树回敬他一个白眼。

都给你科普半天了,还以为这大白菜呢!大憨冒着生命危险一年才弄回来三斤。

但要不然说人家黄胖子是官场上混的呢!一看刘树‘你想多了’的表情,也不气馁,继续道:“你是不是想说这茶产量少?那不就是因为李阿叔病了的缘故嘛!你想想,等过上两个月他恢复了,有他坐镇,这产量不就可以起来了?顶级的茶叶虽然不常有,但次一点的也是可以的嘛!再往深处想想,是不是可以从茶叶方面开拓一条路出来?”

很有道理的亚子!刘树心里也不由微微一动。

虽说那种老茶树的茶叶最好是在清明前后采摘,错过了这个季节只能再等明年,但那是对普通人,而对于有灵水的他来说,这个问题不存在不是?

等过上些时候老李叔的病好了,重活干不了炒茶还不是可以的?再不行,可以请他当指导嘛!就让大憨这厮子承父业,搞一搞炒茶,将花果山的产业链向更高层次发展一下。

刘树多少还是知道茶叶的门道的,好茶,对于一些爱好此道的人来说,别说上万一斤,甚至还有七八上十万一斤的,但一旦成为大路货,多的也就五六百块,少的甚至只要二三十。

而很不幸,九溪村的茶树倒是不少,但茶叶档次一直上不去,最顶级的收购价也不过二三百,少的更是只有三四十,抛去各项开销成本,每家每户能从茶叶上一年挣个两万块就算不错了。

说白了,就是不温不火,吃吃饭倒是够,可若是想靠这发家致富,那还是算了吧!

但只要有上了档次的茶带动,有了品牌效应,九溪村本就不算差的茶叶一定会水涨船高。。。。。。

这条路,倒还是可以走一走的。

胖子说的送礼,自然也是一些有头有脸的大佬,只要茶好,不愁他们他们不来。

“行!我做主了,过上两个月,等老李叔好了,炒好了青龙银毫,给你来三斤。”刘树果断答应了胖子。

“那敢情好,不过亲兄弟明算账,多少钱你给我说。”胖子咧着嘴做大款状。

“嘿嘿,那要看你怎么包装了。”刘树轻笑道。“如果你把我花果山的大名印上再留上我的电话,送人的时候顺便讲讲青龙银毫的背后故事,那我不要钱白送也是可以的。”

“敢情还要我负责宣传那!那我是不是还要收点广告费?”胖子呆了一呆,很快发现了刘树的意图。

“行啊!那就分开算,此茶市场价两万一斤,我给你打八折,推广费我给你五千,谁让我们是兄弟?”刘树冷哼一声。

“哥,我错了,我保证宣传到位,故事文案也给你写的好好的,求别胡乱加价。”胖子差点儿没被刘树信口开河的价给吓哭了,立刻服软。

在兄弟面前装土豪的结果,往往就是豪被吃了,只剩下土。胖子此刻很理智。

说话间,李家大姐已经把菜一一端上桌。

主菜是豆腐炖黑鱼片和土豆烧腊猪腿肉的火锅,另外加上鳝鱼片炒黄瓜,河虾炒韭菜两个河鲜。

三个素菜都是菜都是自家种的农家菜,再配上一个用白糖拌的西红柿,一个用清水洗净的黄瓜段。

菜不算多,却是丰富而精致。

酒用的自然是九溪村家家户户都会酿的黄酒。

江南人,喝高度数白酒的极少,几乎都是喝这种味道略甜好下口的米酿黄酒,但喝多了一样醉人。

不过,却是正合古早神医的胃口。

中国在宋代以前,那有什么高度白酒的存在?

而老头儿那个年代,发酵酒基本上也就是米酒,顶多也就20度。那些三国故事里的名将动不动都拿酒坛子往嘴里灌酒,那就静静看他装逼就好了,因为那只能说明他胃容量比较大。

就像现在,别看老头儿一口一碗,很牛逼的样子,刘树已经想好怎么把这位扛回家了。

没看那边吃得直哼哼的五花肉也没像他那样喝黄酒的吗?给它准备的,总共就一斤,刘树可没抱头猪回家的习惯。

但最受众人欢迎的,不是肉也不是酒,甚至也不是刘树提来的乌鱼。

而是一道看似最不起眼的配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