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我有座花果山 > 第70章 做客(下)

我有座花果山 第70章 做客(下)

作者:汉唐风月1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7:27: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老头儿当然得满意。

首先是茶杯为青瓷,釉色青翠莹润,光是看着就美感十足。

这青瓷茶杯本就是大憨家祖传下来的,传了多少代没人知道,但大憨却是说过,十五年前曾经有上门收古旧家具的古董商、在看过他家这经历过不知多少岁月保留下来的这个青瓷茶杯后,当场就开出了五万的收购价。

那个时候的五万块,到现在最少也得值个二十万吧!

不过,就算是大憨家最困难的时候,李大叔也没想过将这个祖上传下来的物件给卖了,哪怕是知道他如果不动手术就会瘫痪,李大叔也阻止了王婶想将这个青瓷茶杯卖了给他治病的想法。

江南人很会做生意,精明之名闻名全国,但其实他们骨子里更传统,会特别固执保留着对先祖的纪念,那在他们看来,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而不仅仅只是将一些个老物件当成传家宝做升值之用。

至少,做为青瓷茶杯唯一的继承人----大憨,从他父母那里传承下来的思想就是,除非是要家破人亡,这件先祖传下来的老物件就不能卖。

平时,这个青瓷茶杯是被红布包裹着放在大衣柜里。

这次能拿出来由传家宝重新变回茶杯,显然是因为古早神医的到来,素来精明的王婶为了自己的丈夫,那妥妥是下了血本的。

当然了,能让古早神医如此展颜的,自然不仅仅只是一个比他岁数小多了的盛茶的器具。

东汉年间初成的青瓷虽然无法与后世的“唐宋元明清”越来越发达的制瓷业相比拟,但人家古早神医可是见过大世面的神医圣手,金、银、玉所制的器具不知见过多少。

现代人看得眼睛发绿的什么‘古董’在他看来,或许也就是个不错的物件。

让他真正展颜的,却是杯中所盛的茶。

‘茶’之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记录应该是在《神农本草经》中,那自然意味着别说东汉了,往上再数几千年,华夏民族就有喝茶的习惯了。

不过,在魏晋之前,‘茶’更多的只是做为一种药,直到‘茶圣’陆羽横空出世,茶之一道才算是彻底发扬光大,有了现代茶道茶艺的雏形,可那已经是中唐时期了。

而在此之前,饮茶之风无比盛行的唐人喝的茶基本都是茶饼,掰散成茶粉在往里面添加盐巴。

是的,你没看错,别看唐朝文人们喝茶之前煮茶的时候正儿八经焚香沐浴,烹水煮茶,搞得很有范儿的样子,但那个加了盐巴还加了什么葱姜蒜的茶,对于现代人来说,真的很过分。

有一个如此过分的时代,那排在那个时代之前几百年的东汉呢?用屁股想想都知道好不到哪儿去。

其实,唐朝打败了突厥占领了广袤的西域,全体唐朝人民牛逼的不行,连茶里都还要加上贵重的盐巴,自然是比穷得叮当响的东汉末年要强多了。

古早神医所处的年代,其实于茶一道上倒是最挺接近现代的,用的是一种名为烤茶的技艺,就是把茶叶放入陶炉中现烤,等烤至焦黄就冲入沸水饮用,保持着茶叶最原始的味道。

但这有个问题,除了在茶叶产地能这么做,其余人想喝又那来的新鲜茶叶给他?那个时代除了马可没有灰机高铁,一天就能几千里地。

所以,只能制作成茶砖。

那个模样和味道,可就比用现代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差得远了。

这也是古早神医来到这个时代喝上刘树家的茶叶之后,最为满意的事之一。

毕竟,他所在的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是吃,吃饱肚皮,哪像现代中国人,吃饱已经不是重点,重点是满足口腹之欲。

相比于刘树家的茶叶,人家大憨端上来的茶,完全将之秒杀成渣。

茶汤青翠,犹如一汪碧水,细小如银针般的茶叶立在茶水之中。

别说喝,光是看了就让人禁不住心生愉悦。

“哎呦!大憨,你行啊!这什么茶?我怎么从未见过?”黄胖子首先大惊小叫起来。

湖岛镇有山有水,气候湿润宜人,自然是不缺茶的,是江南省除了省城钱江市的西湖周边山区之外最主要的产茶区,产于此的‘千岛玉叶’更是大名鼎鼎。

但这个茶光看其茶汤色泽,不光是不输,甚至更胜几分。那有茶绿得如此可爱,都不忍喝下去的道理?

刘树却是微微一笑。

他当然知道这是什么茶,这茶可不是九溪村周边普通茶树上产出的茶,而是位于九溪村十余公里外海拔达1300米的青龙尖上的老茶树采摘下来的。

整个青龙尖走遍,能生长出这种茶叶的老茶树,绝不会超过十棵。

但做为千里山山脉主峰之一的青龙尖可不是随随便便谁就能进去的,不说村里老人很肯定里面有豺狼虎豹,七八年前还有人在里面亲眼见到过黑熊。

不是有五六个人作伴,很少有人敢进入青龙尖那种深山老林,更别说还要去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顶上寻找老茶树了,就算知道那茶叶贵的很,一斤甚至能卖出上万的高价,也没几个人敢去。

也就大憨这个傻大胆敢去,中专毕业就没再上学的大憨在家这几年可不是在家呆着吃闲饭。

为了攒钱给父亲治病,这憨货硬是靠着‘年少胆气足’,拿着老李大叔以前画下的老茶树坐标图独闯青龙尖。

都说傻人有傻福,大憨不光是找到了老茶树,摘了三四斤茶叶,还连个野兽毛都没看见,五天后,就这么又囫囵个的出来了。

就是回来之后,被自己老爹老娘下令跪着,由家姐拿着藤条好一顿抽。

但三四斤茶叶却是卖了好几万块是真的。

从这以后,大憨每年的清明前,就进山一趟,每次采的茶也不多,炒制成茶叶也就三斤半左右,那是老李大叔给他定的量。

位于深山,吸收天地之精华的老茶树上的茶叶固然是顶级,但茶的好坏,不光在茶叶本身,炒茶的技术,也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也就是说,大憨冒着生命危险采回来的茶叶再好,没有炒茶大师,一样也是卖不出高价的。

幸好,炒茶大师,九溪村就有一位。

九溪村全村第一炒茶大师,不是别人,正是如今卧床不起的老李大叔,十五年前身体没出问题的时候人送外号李九斤。

那是说他一年固定的,只炒最顶级的茶叶九斤,就再也不多炒了。

而大憨冒着生命危险弄回来的茶叶,正是虽不能走但勉强还能坐起的老李大叔费尽精力抄制的,三斤半已经是他的极限,每次炒完都得在床上躺一个月。

老李大叔炒出来的茶,名为银毫,那可曾经是九溪村的招牌茶,就是产量极低,不为多少人所知。

也就是一些专业品茶的土豪级玩家,才知道这个小山村里有着湖岛镇乃至江南省最顶级的茶叶。

像黄胖子这样的年轻人,大多喜欢喝雪碧可乐,那里会去关心茶叶这种属于中老年文化范畴的产物?

今年采的那三斤多茶叶并没有全部卖完,大憨本来是想给刘树也拿点的,刘树让他还是先卖,等到六月还没卖完再说,没想到大憨却是先拿来待客了。

若按一斤一万来算,这三杯茶端上来,不算去山中泉眼打泉水所费的功夫,光是茶叶成本可就好几百呢!

光大憨姐弟俩可做不了这个主,那应该也是素来精明的王婶决定的。

也就是古早神医有这个面子,要不然哪怕就是刘树来,估计今天也别想喝到在整个湖岛镇都是最顶级的茶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