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我有座花果山 > 第28章 吉祥物

我有座花果山 第28章 吉祥物

作者:汉唐风月1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7:27: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种用纯天然的方式来养鱼虾,在大山里其实算不得什么新鲜主意。

刘树在央视农经节目里最少见过三次。

但基本都是以售价较高的鱼类为主,可没人愿意花如许大的功夫,最终却养一堆产量以及经济价值并不高的小杂鱼。

刘猛敢用这种方式来养鱼,自然,是因为有‘了不起罗盘’在手。

神经。。。。。。不,是神仙级灵水一出,谁与争锋?

就算是小杂鱼,价格也能堪比不远处大湖里产出的高档鲟鱼,刘树有这个自信。

只是,刘树有这个自信,不代表其他人有。

第二天上午,因为大憨发出的干活召集令,来了足足四五十人的大叔大婶们,就看着刘树两人一猪昨日傍晚忙活老半天的现场规划图发呆。

刘树婶婶本就对刘树如此大手笔一天请几十人干活就有些不满,这会儿却是再也忍耐不住了,上前拉着刘树走一边,“阿树,你是不是跟大憨呆久呆傻了嘞?”

“怎么了,阿婶,那里傻了?”刘树有些不解。

“我们家家户户养鱼,不图别的,一是老人传下来的东西,我们自己习惯了;二来这鱼可以待客可以过年过节,也省了不少开支;你说你,弄个破沟有个什么用?大鱼养不了,小鱼不能吃,还费工,这几十号人帮你挖一天沟不得几千块?有这钱还真不如帮你种种果树苗,只要别太往山上种,多少还有点收成。”婶婶的手指头都快戳刘树脑门了。

这也就是刘树婶婶属于典型的江南女子性子算是温婉,若是换做北方烈性一些的,搞不好刘树这个被她从小养大的侄子就得背上个败家子的骂名,直接加上扫帚疙瘩,打不死你个败家玩意儿。

“阿婶,你放心,我这条养鱼的水沟绝不会亏,指不定啊!把花果山一年的承包费都给挣回来。”刘树有‘了不起罗盘’在手,自然是信心满满。

“刘家阿婶啊!你有顾虑我等皆可理解,但阿树小弟已入红尘滚滚历练,是见识过大世面的人,我劝你还是让他随性而为,他日必当为我九溪之鲲鹏!”一个文绉绉的声音从等待的人群中响起。

刘树扭头一看,不由微微一乐。

说话的这位,韩秋,很古朴的名字,人长得也齐整。

在九溪村周围这十里八村都算得上名人,就是这响亮的名声,不太好听。

号称,九溪村第一闲汉。

闲汉,顾名思义,闲着的汉子。

说白了,就是不干活。

农村人,安家立命之本,就是得干活,不管你是出门打工或是在家侍弄庄稼亦或是进山采药。

而这位,就属于这些活计一个不干的那种人。

已经满四十的人了,什么活也不干,每天的生活也是一成不变,晚上挑灯夜读,上午睡大觉,下午则提着他的大茶杯,到处找七老八十的老头下棋顺便蹭茶,尔后往复。

说个话亦是经常咬文嚼字,半白话半文言文的。

他年轻的时候,村民们看到他还替他惋惜,现在却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你说这位韩秋不干活吃什么喝什么呢?其实,终究还是有属于他的工作的。

江南省算是华夏对于传统保留的较好的省份之一,几乎每个村都有祠堂,九溪村自然也不会例外。

眼看着这位四肢健全却无心干活的家伙已经不可救药,村长刘青山只能让他接班守村里的祠堂,每月发五百工资,口粮则由村集体供给。

看守祠堂不外乎是清扫祠堂,晚上睡在祠堂里看守一下,是个极为清闲也极为孤独的工作,但却极其适合这位,这一守就是二十年,守成了九溪村的吉祥物。

为什么闲汉又变成了吉祥物呢?

是因为这家伙不怎么干活吧,却又是饱读诗书。

江南自古以来重教育,别看农村,村里和村民家里存有的古本却是不少的。

这位则是借着看祠堂的工作机会,把九溪村祠堂里保存的那些个古书都读了个滚瓜乱熟。

而其之所以选择下午就到处溜达寻老头儿们下棋,一来是为了蹭茶,二来就是靠下赢了别人好开口找人借书。

二十年下来,九溪村含周围七八个村被他下棋熬走的老头儿不下上百,借去看的藏书却更是高达上千。

可能关于现代互联网或科技方面的知识他是个渣渣,但若是谈古谈文,方圆十里八村,他就是NO。1。

这一点,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没有争议。家家户户红白喜事,都得找这位吉祥物上去念几句有深度点的词好增加点涵养。

所以,别看这位啥活不干,在村里的人缘却是极佳,都挺喜欢他,妹子除外。

妹子都是挺清醒的,人帅有文化固然重要,但面包更重要,一月五百,一家子上山喝风吗?

“怎么阿秋哥今日也来了?现在你不应该还在补觉的嘛!难不成昨天偷懒晚上没看书?”刘树笑着发问。

当然了,刘树可没有揶揄的意思,他纯粹只是好奇。

刘树对比自己大上十好几岁却是同辈人的这位,真的是打心眼里佩服。

寄情于书,于棋,不与红尘牵扰,真正的与世无争的人,在当今这样的社会,已经不算是稀有动物,或许都应该算是濒危灭绝,类似于白鱀豚那种级别的了吧!

没想到今天这样级别的生物却会来他这儿出劳动力挣钱,真的是太令人称奇了。

“不是没看书,而是阿爷最近身体不佳,需药石良医。。。。。。”被刘树问的脸色微微一红,韩秋却是昂起头勇敢的说出自己的理由。

他口中所说的阿爷,刘树自然知道,是原来看守祠堂的孤老,也是收留十来岁流浪到村里的韩秋的老人,今年已经是八十有七,算是韩秋在九溪村唯一的亲人。

显然,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他来干活,是因为钱也不是因为钱。

“怪不得,不过幸好阿秋哥你今天来了,否则我还要等到中午去请你的。”刘树点头,不再这个话题上继续纠缠。

扭头对还有些担忧的婶婶说道:“阿婶您放心,阿树心中有数的!”

不等婶婶再说话,刘树手一挥:“各位阿伯阿婶们,这两天的活,一是大家帮我把我昨天划好的沟渠挖好,二是帮我沿着花果山把树苗给种上,每人每天100的工资,中午包饭,工资每天一结。”

“阿树果然大气嘞!”

“去过省城就是不一样!”

“那你说的嘞!阿树可是谭大爷最看重的人。”

村民们一边夸着刘树,一边由两个主动站出来领头的人选择村民分成两队。

一队主要由男人们组成的十几个人开始挖沟渠,一队由妇女们组成的二三十人则主动拿着已经送过来的树苗,向山边上走。

显然,村民们很懂,挖沟是个力气活儿得由男人做,而且这沟可以慢慢挖,已经出土的树苗在这样的天气却不能多等,越早种下去成活率越高,人手自然越多越好。

既有分工协作,又有专业的事交由专业的人来做的理念,这就是劳动人民积累的生产经验。

已经越来越现代的刘树只能表示,先学为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