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359集:民间实情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359集:民间实情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7:54 来源:小说旗

万民声里定乾坤

李信回来那天,栎阳刚下过一场春雨。

青石板路上的水洼映着宫墙的影子,像一块块碎掉的镜子。新君驷站在书房窗前,看着檐角的水珠连成线往下淌,心里竟莫名地有些发慌。这半月来,他每日都在等李信的消息,却又怕听到消息——怕听到百姓怨声载道,证明甘龙所言非虚;更怕听到百姓真心拥护,让他不得不硬着头皮,与盘根错节的旧贵族彻底撕破脸。

“君上,李信求见。”内侍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几分小心翼翼。

驷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乱绪:“让他进来。”

门被推开时带进一阵湿冷的风,李信穿着一身浆洗得发白的布衣,裤脚还沾着泥点,显然是刚从城外赶回来。他怀里抱着一个粗布包袱,见了驷,单膝跪地,声音带着长途跋涉的沙哑:“臣李信,幸不辱命。”

“起来说话。”驷的目光落在那个包袱上,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案几边缘的木纹,“都看到了什么?”

李信起身时,怀里的包袱晃了晃,发出竹简碰撞的轻响。他将包袱放在案上,解开绳结,露出里面几卷用麻线捆着的竹简,还有一些零碎物件——半块粟米饼,一束干枯的麦穗,甚至还有片沾着泥的布帛。

“臣先去了雍城。”李信拿起最上面的竹简,声音平稳却带着力量,“雍城郊外的农户说,新法虽严,可按军功分的田亩是实打实的。去年冬天没冻死一个人,粮仓里的粟米够吃到麦收。”他举起那半块粟米饼,饼上还留着牙印,“这是臣在田埂上从一个孩童手里讨来的,他娘说,搁从前,孩子只能啃树皮。”

驷的目光落在粟米饼上,那饼虽粗糙,却透着粮食的香气。他想起幼时跟着父亲去雍城赈灾,见过百姓吃的“糠麸饼”,里面掺着草籽,咽下去剌嗓子。

“陈仓的商贩说,新法里‘市易法’管得严,没人敢强买强卖了。”李信又拿起那片布帛,布帛边缘毛糙,却织得细密,“织户王二家的妇人,靠织布换了个‘上造’爵位,如今走路都敢抬头了。她说就是夜里赶工累些,可比起从前给贵族当奴婢,强百倍。”

他顿了顿,拿起那束麦穗,麦穗颗粒饱满,只是沾着些尘土:“渭水边的村落,臣特意去了当年商君处斩私斗者的河滩。现在那里成了良田,种麦的老汉说,私斗是没了,可邻里因为地界吵嘴的不少。有人抱怨‘连坐法’太狠,一家犯法,十里连坐,可更多人说,正因为狠,才没人敢再乱来。”

李信的声音低了些:“臣在酒馆里听到几个老兵聊天,说卫鞅大人的军法能吓破人胆,可跟着他打仗,能分到土地,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他们说宁愿被军法斩了,也不想回到从前‘打仗只够填肚子’的日子。”

竹简上的字迹密密麻麻,李信显然是边走边记,有些地方还沾着水渍和泥点。驷一页页翻过去,看到“栎阳织户张嫂:新法让俺娃能识字了”,看到“陈仓铁匠赵五:缴税虽多,可没人敢随便抢铁器了”,看到“雍城老兵王三:儿子凭军功分了田,死也值了”。

可翻到最后几页,字迹渐渐沉郁。“栎阳旧贵族家奴:主人被削爵后,俺们也没活路了”“雍城宗室子弟:凭什么立功的贱民能跟俺平起平坐”“陈仓乡吏:新法条文太多,稍有不慎就犯法”。

李信看着他的脸色,低声道:“臣所见,怨新法者有三类人:一是被削爵的贵族,二是习惯了偷懒耍滑的游民,三是确实因连坐受牵连的百姓。可更多人,是实实在在得了好处的。”他举起那片沾着泥的布帛,“这是一个瞎眼老妇织的,她说要给在军中的儿子挣爵位,臣看她手指磨得全是血泡,可说起儿子,眼里有光。”

驷放下竹简,指尖在那些字迹上划过,仿佛能摸到百姓的体温。他忽然想起孝公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那时他不懂,觉得父亲说的是空话,如今看着这些带着泥气的记录,才明白这话的分量。

“你退下吧,此事……对外保密。”驷的声音有些发紧,他需要独自想想。

李信叩首退下后,书房里又恢复了寂静。春雨敲打着窗棂,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无数百姓在耳边低语。驷将那些竹简按“怨”与“赞”分成两堆,赫然发现,赞者是怨者的三倍还多。

他走到窗边,望着雨后的栎阳城。城南的平民区已升起炊烟,隐约能听见孩童的嬉笑声;城北的贵族府邸依旧紧闭着门,像一头头蛰伏的野兽。

心里的天平,似乎渐渐倾斜了。

可如何平衡新旧势力,仍是块硌在心头的石头。旧贵族盘根错节,母亲的外戚、公子虔的门生、甘龙的故吏,几乎渗透了朝堂的每一个角落。若是强硬推行新法,他们会不会真的联合列国谋反?前日卫鞅送来的密报说,魏国使者已在公子虔府里待了三个时辰,谁也不知道他们谈了什么。

他想起前日朝堂上,甘龙带着二十多个老臣跪在殿中,说“不废新法,就撞死在殿上”;想起公子虔把当年被割掉的鼻子露出来,血糊糊的样子吓得内侍直哆嗦,说“此乃新法所赐,君上若不除卫鞅,老臣无颜见列祖列宗”。

这些人,既是秦国的根,也是秦国的绊。

铜漏滴答着走过午时,驷忽然想起卫鞅说过的一句话:“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或许,不必非黑即白?

他重新回到案前,铺开空白竹简,提笔蘸墨。笔尖悬在竹简上许久,终于落下第一笔。他写“新法不废”,又在旁边注“苛法稍缓”;写“重赏军功”,又注“安抚旧勋”;写“严惩作乱者”,又注“许贵族以生计”。

字迹渐渐铺满竹简,他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卫鞅的新法必须留,这是秦国变强的根基;但旧贵族的怨气也得平,不能把他们逼到绝路。比如“连坐法”,可以改为“知情不报者连坐”,而非“无故连坐”;比如贵族的田产,可以保留一部分,让他们能体面生活,却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兼并土地;比如军功爵,除了军功,也可给那些为秦国献策的贵族子弟留条路。

他想起李信竹简里写的“雍城老贵族嬴季:愿献一半田产,只求保家族香火”。或许,给他们留条活路,他们未必会拼死反抗。

正写得入神,门外传来内侍的声音:“君上,公子虔求见,说有要事。”

驷握着笔的手顿了顿,眸色沉了沉。该来的,总会来。他将写满字的竹简卷起来,塞进案几的暗格,沉声道:“让他进来。”

公子虔走进来时,身上带着股药味。他自从被割了鼻子,越发不喜见人,脸上总蒙着块黑布,只露出一双眼睛,眼神阴鸷得像深潭。

“臣听闻李信回来了?”公子虔开门见山,声音嘶哑得像磨过石头。

“不过是派他去查些地方吏治,叔父有何见教?”驷不动声色,手指轻轻敲着案几。

公子虔的目光扫过案上的空竹简,忽然冷笑一声:“君上不必瞒臣。卫鞅在军中安插亲信,民间早已传遍,说新君不过是他的傀儡。臣今日来,是想劝君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他往前一步,黑布下的嘴唇动了动:“臣已联络了二十家宗室,愿助君上除去卫鞅,恢复旧制。届时,君上只需下一道诏书,说新法乃卫鞅胁迫先君所立,臣等必拥护君上,秦国自会安稳。”

这话像把刀,直刺驷的心底。他看着公子虔那双充满怨毒的眼睛,忽然明白,旧贵族要的不是平衡,是彻底回到过去。

“叔父可知,”驷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力量,“昨日李信带回消息,雍城农户为了保住新法分的田,已自发组织了护卫队?”

公子虔的脸色变了变:“不过是些愚民被卫鞅蛊惑——”

“是蛊惑,还是真心?”驷打断他,“叔父可知,去年河西之战,秦军将士喊的不是‘为君上死战’,是‘为新法死战’?”

书房里的空气瞬间凝固,春雨敲窗的声音都变得刺耳。公子虔的手攥成了拳,指节发白:“君上这是……要护着卫鞅?”

“朕要护着的是秦国。”驷站起身,玄色王袍在灯光下泛着沉稳的光,“新法不废,但会改。旧贵族的体面,朕会给,但想恢复往日特权,绝无可能。”

他走到公子虔面前,目光锐利如鹰:“叔父若肯安分守己,朕会保留你公子的爵位和田产。可若再与列国勾结,或暗中作乱——”

驷的手按在腰间的佩剑上,剑鞘发出轻响:“先君留下的‘镇秦剑’,还没饮过公族的血。”

公子虔猛地后退一步,黑布下的脸似乎在颤抖。他定定地看了驷许久,忽然躬身行礼,声音里带着不甘:“臣……遵旨。”转身退出去时,脚步踉跄,竟像是苍老了十岁。

书房里再次安静下来,驷却觉得浑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他瘫坐在椅子上,看着案几上的空白竹简,忽然觉得,平衡新旧势力,比推行新法更难。就像走钢丝,左边是万丈深渊,右边是刀山火海,一步都不能错。

可他不能退。父亲的嘱托,百姓的期盼,还有秦国变强的野心,都推着他往前走。

他重新从暗格取出那卷竹简,提笔在末尾添了一句:“三月后,召集群臣,廷议新法修订。”

写完,他将竹简卷好,递给门外的内侍:“把这个交给景监,让他暗中准备,莫要声张。”

内侍接过竹简退下后,驷走到窗前。雨已经停了,天边露出一抹淡淡的霞光,给栎阳城的屋顶镀上了层金边。城南的平民区传来吆喝声,是商贩在叫卖新出炉的炊饼;城北的贵族府邸,似乎也有了动静,一扇朱门悄悄打开了条缝。

或许,这条路难走,却不是走不通。

他想起李信带回的那束麦穗,想起雍城老汉眼里的光,想起织户妇人说的“能抬头走路了”。这些平凡的期盼,比任何奏疏都有力量。

驷握紧了拳头,指节泛白。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不会平静,甘龙、公子虔绝不会善罢甘休,甚至卫鞅也可能对“修订新法”有异议。可他已经做出了决断——新法要留,民心要安,旧贵族要控,秦国要强。

这道题很难,但他必须解开。

窗外的霞光越来越亮,照进书房,落在那些堆叠的奏疏上,也落在驷年轻却已显坚毅的脸庞上。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那个在新法与旧势力间摇摆的新君,而是要成为那个能定乾坤的秦君。

前路纵有千难万险,他亦要走下去。因为他身后,是秦国的万民,是秦国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