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354集:密信危机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354集:密信危机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7:54 来源:小说旗

《秦国风云之密信疑云》

第一章:密信突现

秦国的栎阳王宫,向来是权力与威严的象征,平日里虽肃穆却也透着井然有序的气息。然而这一日,一封匿名密信的出现,打破了这份平静,宛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让整个王宫的氛围瞬间变得微妙又紧张起来。

这封密信被悄悄送到了太子驷的案头,那信笺看起来普普通通,可上面所写的内容却如同惊雷一般。信中言辞凿凿地声称卫鞅暗中与他国勾结,妄图在秦国大乱之时谋取私利,一笔一划仿佛都带着险恶的用心,要将卫鞅推向万劫不复之地。

太子驷坐在书房之中,手持着这封密信,脸色阴晴不定。他深知卫鞅对秦国的重要性,自变法以来,秦国在卫鞅的操持下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的日子比以往富足了许多,以往荒芜的田地如今都种满了庄稼,粮食堆满了仓廪;军队也一改往日的疲态,变得兵强马壮,在与他国的几次边境摩擦中都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让那些觊觎秦国土地的邻国不敢轻易来犯。可以说,卫鞅凭借着新法,让秦国一步步走上了崛起之路。

而太子驷自己,对卫鞅也是有着几分信任的。他曾亲眼目睹卫鞅为了推行新法,日夜操劳,面对那些旧贵族的重重阻挠,从不曾退缩,硬是凭借着坚定的决心和非凡的智慧,让新法在秦国的大地上扎下了根。可是,如今这封密信就摆在眼前,信中的内容又让他心里犯起了嘀咕。毕竟,人心隔肚皮,万一卫鞅真的有着不可告人的心思,那对秦国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太子驷眉头紧皱,在书房中来回踱步,思索良久,最终还是决定派人去暗中调查此事。他深知此事干系重大,不能仅凭一封匿名信就轻易定了卫鞅的罪,可也不能完全忽视信中所提,万一真有什么猫腻,那后果不堪设想。

随着太子驷的命令下达,王宫之中便多了些形迹隐秘的身影。那些被派出去调查的侍从们,各个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引发朝堂的动荡。而整个王宫,也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霾笼罩着,宫女太监们走路都放轻了脚步,说话也压低了声音,生怕触碰到这看不见的紧张氛围。

第二章:卫鞅之态

此时的卫鞅,正在府邸中与几位支持新法的官员商讨着下一步如何继续深化变法,让秦国的国力更上一层楼。他们正说得热火朝天,对于王宫之中那封密信带来的危机还浑然不知。

“卫大人,如今咱们的新法虽说已初见成效,但在一些偏远之地,执行起来还是有些阻碍,那些旧贵族的残余势力还在暗中使坏啊。”一位官员皱着眉头说道。

卫鞅手抚胡须,目光坚定:“无妨,只要咱们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让百姓看到新法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些小打小闹不足为惧。”

众人纷纷点头,正准备继续商议具体的举措时,卫鞅的亲信侍从匆匆走了进来,附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卫鞅的脸色微微一变,不过很快又恢复了常态,他挥手让众人先行散去,待众人离开后,他才陷入了沉思。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指控,卫鞅心中既气愤又无奈。他一心只为秦国的强大,从踏入秦国这片土地开始,就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变法之上,从未有过半点私心。如今却被人暗中污蔑,想要借此扳倒他,其用心之险恶,让他忍不住冷哼一声。

但卫鞅也明白,此事既然已经传到了太子驷那里,就绝不能掉以轻心。他深知太子驷此刻的处境也很为难,一边是变法带来的秦国繁荣,一边是这不知真假却又言之凿凿的密信内容。他决定主动进宫面见太子,向太子表明自己的忠心,也好让太子安心,不要被这无端的污蔑扰乱了心智。

卫鞅整理了一下衣装,便带着几名亲信往王宫走去。一路上,他看着栎阳城中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心中更是坚定了要洗清冤屈,继续为秦国效力的决心。

第三章:宫中暗流

卫鞅进宫的消息很快就在王宫之中传开了,那些旧贵族们听闻后,各个暗自窃喜,仿佛看到了卫鞅即将倒台的画面。

“哼,卫鞅啊卫鞅,这次看你如何逃脱,只要太子信了那密信上的话,你就等着被治罪吧。”甘龙捋着胡须,眼中满是得意之色。

“大人说得对,这可是扳倒他的绝佳机会,咱们可得好好把握,只要没了卫鞅,这新法迟早得废除,咱们往日的荣光就能恢复了。”一旁的杜挚赶忙附和道。

而公子虔则眉头微皱,他虽然也想借此机会除掉卫鞅,可心中又隐隐觉得此事没那么简单。毕竟卫鞅在秦国经营多年,又深得不少官员和百姓的支持,仅凭一封匿名信,想要彻底扳倒他,恐怕没那么容易。但不管怎样,先看看情况再说,若是能借此事让卫鞅失了太子的信任,那后续的计划也就更好实施了。

太子驷在书房中听闻卫鞅求见,心中也是五味杂陈。他让人将卫鞅请了进来,看着卫鞅那从容不迫的样子,心中的疑虑倒是消减了几分,可那密信上的内容还是如鲠在喉。

“卫鞅,今日有一事,本太子不得不问你。”太子驷看着卫鞅,缓缓开口道。

卫鞅赶忙行礼,恭敬地说道:“太子有何事垂询,鞅定知无不言。”

太子驷将那封匿名密信拿了出来,递给卫鞅:“你且看看此物,有人指控你暗中与他国勾结,谋取私利,此事你作何解释?”

卫鞅接过信,快速浏览了一遍,脸上露出了气愤的神情:“太子,此乃污蔑啊!鞅一心只为秦国变法图强,怎会做出这等叛国之事。这些年,新法的成效太子您也都看在眼里,秦国日益强盛,百姓安居乐业,鞅若有二心,又怎会如此尽心尽力。定是有那别有用心之人,妄图借这等手段来破坏秦国的大好局面,还望太子明察。”

太子驷看着卫鞅那诚恳的样子,心中暗暗思索,卫鞅说得确实有理,可这密信又是从何而来呢?

第四章:调查受阻

太子驷派出的那些调查之人,在暗中查探了几日,却并未发现什么实质性的证据。那密信上虽说写得有鼻子有眼,可真要去寻找卫鞅与他国勾结的线索,却是一无所获。

负责调查的侍从首领回禀太子驷:“太子,属下等人已将与卫鞅相关之人、之事都细细查探了一番,并未发现有何异常之处,那密信所言,恐是子虚乌有啊。”

太子驷微微皱眉,心中有些疑惑,难道真的是有人故意污蔑卫鞅?可这幕后之人到底是谁,又为何要这么做呢?

而那些旧贵族们见调查没有结果,心中有些着急了。他们可不想就这么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于是又开始暗中谋划,想要制造一些伪证,好让太子驷相信卫鞅确实有问题。

甘龙召集了几个亲信,在府邸中商议着对策:“看来光靠那封密信还不行,咱们得想办法弄出点实打实的证据来,哪怕是假的,只要能让太子信了就行。”

“大人,这造假证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万一被发现,那可就是欺君之罪啊。”有人担忧地说道。

“哼,如今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只要能扳倒卫鞅,恢复咱们的地位,冒点风险又何妨。”甘龙眼神中透着狠厉。

他们计划着收买一些卫鞅身边的下人,让他们作伪证,说曾看到卫鞅与他国使者私下会面之类的话。可他们没想到的是,卫鞅早有防备,身边的下人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忠诚之人,根本不为他们的钱财所动。

第五章:朝堂争议

几日之后,朝堂之上,此事终究还是被摆到了台面上来。

甘龙率先站了出来,向太子驷奏道:“太子,那卫鞅与他国勾结之事,虽尚未有确凿证据,但那密信不可忽视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望太子能早日处置卫鞅,以安秦国上下之心。”

卫鞅一听,立刻反驳道:“甘龙大人,你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仅凭一封匿名密信,无凭无据,就要定我的罪,这岂不是太荒唐了。我为秦国变法,呕心沥血,秦国如今的繁荣昌盛,众人皆可见,若我真有二心,秦国怎会有今日之局面?”

朝堂上的官员们顿时分成了两派,支持卫鞅的纷纷站出来为他说话,称赞他变法的功绩,认为不能仅凭这莫须有的罪名就处置他;而那些旧贵族及其党羽,则附和着甘龙,坚持要严惩卫鞅,两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朝堂上的气氛变得剑拔弩张。

太子驷坐在高位上,看着下方争执不休的众人,心中烦闷不已。他本意是想通过调查还事情一个真相,可没想到如今却闹得朝堂之上如此混乱,这让他越发觉得此事棘手。

“都莫要再吵了!”太子驷大声呵斥道,朝堂上瞬间安静了下来,众人都看向太子驷,等待着他的决断。

太子驷思索片刻后说道:“此事尚无确凿证据,不可轻易定罪,还需继续调查,众人莫要再为此事纷争,先议其他国事吧。”

众人虽心中各有想法,但也不敢违抗太子的命令,只得暂时将此事搁置,开始商讨起其他的政务来,可那股紧张的氛围,依旧在朝堂上弥漫着。

第六章:真相渐浮

就在众人以为此事会陷入僵局之时,转机却突然出现了。

太子驷派出的另一队调查之人,在经过多日的细致查探后,终于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原来,这封匿名密信是由一个曾在秦国犯了事,被卫鞅依法惩处的小贵族所写。他怀恨在心,便想出了这么个恶毒的主意,想要借太子之手来报复卫鞅,于是捏造了这些谎言,还买通了一些人想要在暗中推波助澜。

当这个消息被汇报到太子驷那里时,太子驷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对卫鞅的信任也彻底恢复了,同时也对那些妄图利用此事搅乱朝堂的旧贵族们心生不满。

“哼,这些人,为了一己私利,竟不惜编造谎言,扰乱朝纲,实在是可恶至极。”太子驷暗自冷哼道。

他决定在朝堂之上公开此事的真相,也好让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彻底死心,同时也还卫鞅一个清白。

第七章:尘埃落定

又一日上朝,太子驷面色严肃地坐在高位上,待众臣行礼完毕后,他开口说道:“关于之前那封指控卫鞅与他国勾结的密信一事,如今已查明真相。乃是一个曾被卫鞅惩处的小贵族怀恨在心,恶意编造谎言所致,那密信所言,皆是子虚乌有。”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那些之前还坚持要严惩卫鞅的旧贵族们,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一个个都低下了头,不敢言语。

卫鞅则长舒了一口气,他上前向太子驷行礼谢恩:“多谢太子明察秋毫,还鞅清白,鞅定当继续为秦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太子驷微微点头:“卫鞅,你一心为国,本太子自是知晓,往后你便继续安心推行新法,莫要被这等小人之事影响了。”

“是,太子。”卫鞅恭敬地回应道。

此事过后,秦国的朝堂暂时恢复了平静,那些旧贵族们也不敢再轻易兴风作浪,而卫鞅则更加坚定了变法的决心,在他的努力下,秦国继续沿着变法之路稳步前行,国力也日益强盛,向着称霸诸侯的目标不断迈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