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353集:卫鞅的布局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353集:卫鞅的布局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7:54 来源:小说旗

《风云秦廷之权斗》

第一章:暗流涌动

秦国的天空似乎被一层阴霾所笼罩,孝公的病重让整个朝堂都陷入了一种微妙且压抑的氛围之中。在公子虔那奢华却又透着几分阴森的府邸密室里,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诡谲地跳动着。

公子虔坐在首位,他面容冷峻,眼中透着狠厉与决然,看着围坐在四周的一众旧贵族,缓缓开口道:“如今正是时机,卫鞅势大,若不趁此时将他扳倒,往后再无机会。”他的声音低沉,却如重锤一般敲在众人的心间。

底下的旧贵族们听闻此言,先是一愣,随后纷纷附和起来。

“是啊,那卫鞅仗着新法,打压我等,早就该让他付出代价了!”

“哼,若不是他,咱们哪会失去往日的荣光与特权,这次定要让他万劫不复!”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情绪越发激动,密室里的气氛也愈发火热。

“安静!”公子虔一声低喝,众人顿时噤声,目光齐刷刷地看向他,“咱们不能莽撞行事,需得好好谋划一番。”

接着,他压低声音,眼中闪烁着阴谋的光芒,说道:“我等可先买通宫中侍卫,让他们伪造卫鞅谋反的证据。那卫鞅平日里行事雷厉风行,得罪的人可不少,有了这所谓的证据,再联名上奏太子,不怕扳不倒他。”

众人听了,皆是点头称是,脸上露出了阴狠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卫鞅倒台,他们重新恢复往日尊贵地位的场景。

第二章:卫鞅警觉

与此同时,卫鞅也并非毫无察觉。他身处变法的风口浪尖,深知旧贵族们对自己恨之入骨,定不会善罢甘休。这些日子,他一边安排亲信加强对栎阳各处的把控,尤其是通往王宫的要道,以防有什么意外变故;一边召集军中支持新法的将领,叮嘱他们务必稳住军心,若有异动,随时听令行事。

这日,卫鞅正在府中书房,看着桌上摊开的竹简,上面记载着新法推行后的各项成果以及各地反馈上来的情况。可他的心思却难以完全集中,总觉得有一股暗处的力量在蠢蠢欲动。

“大人,属下觉得近日城中气氛有些不对。”亲信阿福走进书房,一脸凝重地说道。

卫鞅微微皱眉,抬眸看向他:“哦?有何不对之处,细细说来。”

阿福回道:“属下发现有几个形迹可疑之人常在大人府邸附近徘徊,而且城中似乎也多了些陌生面孔,看着不像是寻常百姓。”

卫鞅心中一凛,他知道,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不过,他不会轻易让那些旧贵族的阴谋得逞,当即吩咐道:“继续派人盯着,一有情况立刻来报,另外,加强府中守卫,不可有丝毫懈怠。”

“是,大人!”阿福领命而去,卫鞅则站起身,在书房中来回踱步,思索着应对之策。

第三章:伪造证据

公子虔这边,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他通过中间人,暗中联络上了几位宫中侍卫,用重金和权势的诱惑,成功让他们答应帮忙伪造卫鞅谋反的证据。

那几个侍卫趁着夜色,潜入了一处偏僻的宫殿角落,按照公子虔等人的指示,开始伪造一些信件和信物。他们模仿卫鞅的笔迹,写下一些大逆不道、意图谋反的话语,又编造了一些与他国暗中勾结的往来记录,做得有模有样。

“都小心着点,此事若是败露,咱们都得掉脑袋!”其中一个侍卫压低声音,神色紧张地提醒着同伴。

“放心吧,只要咱们做得天衣无缝,再加上公子虔他们在背后撑腰,不会有事的。”另一个侍卫强装镇定地回道。

待一切伪造完毕,他们便将这些所谓的证据偷偷藏好,等待着公子虔下一步的指示。

而公子虔在得知证据已伪造好后,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召集那些旧贵族再次来到密室,看着众人说道:“证据已备好,接下来,咱们便联名上奏太子,定要让那卫鞅插翅难逃!”

旧贵族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利就在眼前,只等他们去摘取那胜利的果实了。

第四章:太子之惑

太子驷坐在自己的宫殿中,眉头紧皱,心中满是忧虑。孝公的病情日益加重,朝堂之上又纷争不断,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却又一时不知该如何抉择。

这时,侍从进来禀报:“太子殿下,公子虔大人率一众大臣求见,说是有要事上奏。”

太子驷微微一愣,心中涌起一股不好的预感,但还是说道:“让他们进来吧。”

公子虔等人鱼贯而入,个个神色严肃,行过礼后,公子虔上前一步,呈上那伪造的证据,说道:“太子殿下,臣等近日发现卫鞅有谋反之心,这是搜集到的证据,请殿下过目。”

太子驷接过证据,看着上面的内容,脸色变得阴晴不定。他对卫鞅一直是比较信任的,卫鞅变法以来,秦国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百姓富足,军队强盛。可如今这证据摆在眼前,又让他心里犯起了嘀咕。

“殿下,卫鞅此人平日里就狂妄自大,仗着新法肆意打压我等旧族,如今更是妄图谋反,绝不能轻饶啊!”一位旧贵族在旁添油加醋地说道。

太子驷没有立刻回应,只是沉默着,思索良久后,才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孤需再细细调查一番,你们先退下吧。”

公子虔等人虽有些不甘心,但也不敢违抗太子的命令,只得退下,心中却想着要再想办法推动此事,让太子尽快定卫鞅的罪。

第五章:卫鞅进宫

卫鞅得知公子虔等人上奏太子诬陷自己谋反的消息后,心中虽气愤,却也明白当务之急是向太子解释清楚,打消太子的疑虑。

于是,他整理好衣冠,进宫面见太子驷。在宫殿中,卫鞅行过大礼后,看着太子,诚恳地说道:“太子殿下,臣听闻有人诬陷臣谋反,此乃天大的冤枉啊!臣一心只为秦国,推行新法,皆是为了让秦国能强大起来,称霸诸侯,怎会有谋反之心呢?”

太子驷看着卫鞅,问道:“那你可知,他们呈上了所谓的证据,那些信件和信物,看着可不像是假的。”

卫鞅赶忙回道:“殿下,定是有人蓄意伪造,意图陷害臣啊!臣变法以来,得罪了不少旧贵族,他们不甘心失去特权,便想出这等卑鄙手段来对付臣。殿下可派人去仔细查验那些证据,定能发现破绽。”

太子驷微微点头,他其实也觉得此事有些蹊跷,卫鞅一直以来对秦国忠心耿耿,他是看在眼里的。当下便说道:“孤会派人再去详查,你且先回府,等候消息吧。”

卫鞅谢恩后,退出了宫殿,他知道,这场与旧贵族的斗争,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第六章:证据查验

太子驷派出了自己信任的几位大臣去查验那些所谓的卫鞅谋反证据。这几位大臣皆是心思缜密、公正严明之人,他们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不敢有丝毫马虎。

先是对那些信件的笔迹进行仔细比对,他们找来了卫鞅平日里书写的诸多文书,经过一番细致的甄别,发现那伪造的信件笔迹虽模仿得有几分相似,但在一些细微之处,还是与卫鞅的真迹有着明显的差别。

接着,又去调查那些所谓与他国勾结的信物来源,一番追查下来,发现根本就是无中生有,都是有人刻意安排布置的。

“殿下,经过臣等查验,那些证据皆是伪造,应是有人蓄意陷害卫鞅大人。”负责查验的大臣回宫向太子驷回禀道。

太子驷听闻,心中暗暗松了口气,同时也对那些旧贵族的行径感到愤怒,他冷哼一声道:“哼,竟妄图用这等手段来蒙蔽孤,实在可恶!”

不过,他也明白,旧贵族势力庞大,此事不能轻易处置,还需从长计议,以免引起朝堂更大的动荡。

第七章:旧贵族再谋

公子虔等人得知证据被查验出是伪造的消息后,心中虽有些慌乱,但并未就此放弃。他们聚在一起,又开始谋划新的计策。

“这次被识破了,可不能就这么算了,咱们得想别的办法。”

“是啊,那卫鞅一日不倒,咱们就别想恢复往日的荣光。”

众人七嘴八舌地说着,公子虔沉思片刻后,说道:“咱们可以在民间散布谣言,说卫鞅的新法如何如何不好,让百姓们对他心生不满,然后再借机上奏太子,说卫鞅失去了民心,不能再让他主持变法之事。”

众人听了,觉得此计可行,当下便开始行动起来。他们买通了一些地痞无赖,让他们在栎阳的街头巷尾故意宣扬新法的种种不是,夸大其词,说什么新法让百姓们生活更加困苦,赋税加重等等。

不明真相的百姓们开始议论纷纷,有的面露犹豫之色,有的则被蛊惑跟着起哄,一时间,栎阳城中人心惶惶,对新法的质疑声越来越大。

第八章:卫鞅应对

卫鞅很快就得知了旧贵族在民间散布谣言的事,他深知若任由这些谣言传播,后果不堪设想。当下便命人将那些为首的无赖抓了起来,带到闹市之中。

“尔等受何人指使,在此妖言惑众,扰乱民心!”卫鞅面色冷峻,看着那些吓得瑟瑟发抖的无赖质问道。

那些无赖起初还嘴硬,不肯招供,可在卫鞅的威逼之下,最终还是道出了背后是旧贵族指使的真相。

卫鞅当即命人当众宣读他们的罪行以及背后主谋,向百姓们解释新法的真正意义和带来的好处,稳定住了百姓的人心。

“各位乡亲,新法推行以来,大家有目共睹,咱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田地增多了,粮食也丰收了,这都是新法的功劳啊!切莫被这些小人的谣言所蛊惑。”卫鞅大声地向百姓们说道。

百姓们听了,渐渐醒悟过来,对卫鞅又恢复了信任,而旧贵族的这一计又再次落空了。

第九章:孝公驾崩

然而,就在这朝堂纷争不断,局势紧张之时,孝公终究还是没能熬过病痛,溘然长逝。整个栎阳城都笼罩在哀伤之中,百姓们纷纷身着素衣,为孝公哀悼。

而对于那些旧贵族来说,他们觉得机会来了,加快了他们废除新法的步伐,四处活动,串联各方势力,朝堂局势愈发紧张,仿佛一点火星就能引爆一场大战。

公子虔更是积极奔走,他对那些旧贵族说道:“如今君上已逝,太子新立,正是咱们扳倒卫鞅,恢复旧制的最佳时机,大家可都要齐心协力啊!”

众人纷纷响应,准备在新君登基之时,向新君施压,让其废除新法,处置卫鞅。

第十章:太子登基

在一片悲痛与动荡中,太子驷顺利登基。朝堂之上,气氛压抑而凝重,新君面沉如水,心中明白自己即将面临诸多棘手的难题。

旧贵族们迫不及待地上奏,请求新君即刻废除新法。卫鞅则率领着一众支持新法的官员,恳请新君以秦国长远计,继续推行变法。

新君看着两方人马,并未当场表态,只是让众人先退下,再做思量。他回到后宫,独自在书房中,看着堆满案几的奏疏,眉头紧锁。他深知新法对秦国的重要性,可旧贵族的势力也不容小觑,若处理不好,恐朝堂大乱。

于是,他决定先派人去民间仔细探查,看看百姓对新法的真实看法,再做定夺。

第十一章:民间实情

派出去的官员陆续回禀,所到之处,虽仍有部分百姓抱怨新法严苛,但更多的是感激新法让他们有田可种、有粮可收,生活比以往安稳太多。

新君心中渐渐有了决断,可如何平衡新旧势力,依旧是个棘手难题。他深知若是强行打压旧贵族,可能会引起朝堂动荡,但若顺着他们的意思废除新法,那秦国这些年的努力就将付诸东流。

就在新君为此事烦恼不已之时,公子虔又进宫面见新君,试图再次劝说新君废除新法,打压卫鞅。

第十二章:公子虔施压

公子虔见新君迟迟未表态,按捺不住,亲自进宫面见新君。他以长辈的身份,苦口婆心地劝说新君要顾及公族颜面,不能让秦国被外姓之人掌控,废除新法才能让秦国回到正轨,言辞之间,对卫鞅满是不满与愤恨。

“殿下啊,那卫鞅本就是外姓之人,靠着变法得势,如今越发不把我等旧族放在眼里,若不加以遏制,秦国的根基可就要动摇了呀!”公子虔一脸痛心疾首地说道。

新君驷微微皱眉,心中对公子虔的话虽不全然认同,但也不好当面驳斥,只是说道:“王叔,此事孤心中自有计较,您先回府吧,待孤再斟酌斟酌。”

公子虔见新君不为所动,心中虽有些恼怒,但也无奈,只得退下,想着后续还要再想办法推动此事。

第十三章:卫鞅进言

卫鞅也进宫求见新君,呈上了这些年变法的详细账目,展示了秦国国力增长的数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明只要继续坚持新法,秦国定能称霸诸侯,成为天下第一强国,恳请新君莫要被旧贵族的片面之词蒙蔽。

“陛下,您看这新法推行以来,秦国的粮食产量逐年递增,军队战斗力也大大提升,百姓富足,此乃秦国兴盛之兆啊!若此时废除新法,那之前的努力都将白费,还望陛下三思。”卫鞅言辞恳切地说道。

新君看着那些详实的数据,心中更加倾向于继续推行新法,可旧贵族那边的压力也让他头疼不已,当下还是没有明确表态,只是安抚了卫鞅一番,让他先回府等候消息。

第十四章:朝堂对峙

朝堂之上,公子虔与卫鞅再次针锋相对。

公子虔指责卫鞅变法以来,得罪了太多公族,让秦国根基不稳,“卫鞅,你看看如今这朝堂,被你搅得乌烟瘴气,多少公族因你而怨声载道,若再不废除新法,秦国怕是要大乱啊!”

卫鞅则反驳若没有打破旧制,秦国只能永远做那任人欺凌的弱国,“陛下,臣变法皆是为了秦国能强大起来,旧制腐朽,若不革新,秦国怎能在这乱世之中立足?那些旧贵族不过是舍不得他们的特权罢了,怎能因他们的一己私欲,而阻碍秦国的发展呢?”

新君看着两人争执,心中已有了计较,却依旧未表明态度,让这场朝堂风暴继续积蓄着能量,他想看看双方后续还会使出什么手段。

第十五章:新君决断

经过多日的思量与权衡,新君驷终于下了决断。他站在朝堂之上,高声宣布,新法于秦国功大于过,当继续推行,只是在执行过程中,可适当调整一些过于严苛之处,以平衡各方。

此言一出,旧贵族们脸色铁青,他们没想到新君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新法,心中虽愤恨不已,却也不敢当面违抗新君的旨意。

卫鞅则长舒一口气,心中感激新君的明断,他知道,这场关乎新法存亡的斗争,总算是暂时取得了胜利,接下来,便是要继续努力,让新法更好地在秦国推行下去。

第十六章:旧贵族的反扑

旧贵族们不甘心失败,暗中谋划着暗杀卫鞅。他们买通了杀手,埋伏在卫鞅每日必经的道路旁,只等卫鞅出现,便要取他性命,让新法失去主心骨,好再寻机会彻底废除。

这日,卫鞅如往常一样出门,准备去军中视察。当他的马车行至一处偏僻路段时,突然从路边蹿出几个黑衣人,手持利刃,朝着马车冲了过来。

“保护大人!”卫鞅的护卫们大喊一声,纷纷拔剑迎敌。一时间,刀光剑影,厮杀声响彻四周。

第十七章:刺杀未遂

卫鞅早有防备,身边护卫众多,杀手刚一露面,便被护卫们团团围住。那些护卫皆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士,面对杀手,毫不畏惧,奋勇搏斗。

一番激战之后,杀手或被擒或被杀,阴谋败露。新君得知此事后,大怒,严惩了参与此事的旧贵族,一时间,旧贵族们人人自危,不敢再轻举妄动。

卫鞅虽逃过一劫,但也深知旧贵族不会就此罢休,他向新君请求加强安保,同时也更加谨慎地行事,以防再有类似的危险发生。

第十八章:变法深化

卫鞅趁热打铁,继续深化变法。他提出兴修水利,让更多的荒地变为良田;在军中推行新的训练方法,提升士兵作战技巧。新君全力支持,秦国上下再次掀起一股为强国而努力的热潮。

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积极参与到水利工程的修建之中,看着那一条条灌溉水渠逐渐成形,大家都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而军中的士兵们在新的训练方法下,战斗力也日益增强,秦国的军队愈发强大,成为了各国忌惮的一股力量。

第十九章:外交风云

秦国的强大让列国又嫉又恨,魏国联合楚国,试图对秦国进行经济封锁,限制秦国的贸易往来。

卫鞅受命出使他国,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秦国如今的实力,离间魏楚联盟,打破了封锁局面。他在魏国朝堂上,巧妙地利用魏国内部的矛盾,抛出利益诱惑,让魏国对与楚国的联盟产生了动摇。

同时,又在楚国那边,暗示楚国若继续与魏国联盟,可能会被魏国算计,得不偿失。在卫鞅的周旋下,魏楚联盟渐渐瓦解,秦国的贸易往来又恢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