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十集:传承之志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十集:传承之志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7:54 来源:小说旗

《大秦后续之风云霸业》

第一章:孝公离世,惠文王承志

秦孝公嬴渠梁,这位带领秦国走出积贫积弱困境,力排众议推行商鞅变法的贤明君主,终究还是没能抵挡住岁月的侵蚀,溘然长逝。整个秦国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而在这哀伤背后,新的局势正悄然拉开序幕。

年仅十九岁的嬴驷,也就是后来的秦惠文王,在众人或期待或质疑的目光中登上了国君之位。他深知父亲一生心血皆倾注于变法,那变法后的秦国虽已初显峥嵘,但根基未稳,周边诸侯对秦国的崛起更是虎视眈眈,此时绝不能有半分懈怠。

惠文王登基伊始,便面临着诸多难题。旧贵族们虽在孝公时期被商鞅压制,可他们依旧心存不满,妄图趁着新君初立,扳回局面,废除变法举措。而惠文王心中明白,变法让秦国焕然一新,让秦军战力大增,让百姓富足,绝不能废弃。

一日,朝堂之上,几位老贵族公然上奏,弹劾商鞅,称其变法严苛,损害了贵族们的利益,请求惠文王将商鞅治罪,废除新法。惠文王目光深邃,沉默良久后说道:“商君之法,乃先君与商君苦心孤诣所立,于秦国大有裨益,不可轻言废除。然商君之行事,或有不当之处,朕自会详查。”

不久后,商鞅因种种缘由被处以车裂之刑,但惠文王却保留了商鞅所立的各项法令,让秦国的变法得以继续沿着既定的轨道前行。在惠文王的治理下,秦国继续奖励耕织,百姓们越发辛勤劳作,田间的庄稼一年比一年长得好,粮仓渐渐充盈起来。同时,军功授爵制度依旧严格执行,秦军的士气高涨,渴望着在战场上立下战功,获取爵位与土地。

对外,惠文王任用张仪为相。张仪凭借着那一张利嘴,游走于诸侯之间,以连横之策破了苏秦的合纵之术。他先是说服魏国与秦国交好,让秦国东部的压力骤减,而后又离间楚国与其他诸侯国的关系,使得楚国孤立无援。

惠文王六年,秦军在名将樗里疾的率领下,征伐魏国,连下数城,魏国被迫割让河西之地求和。这一战,让秦国的声威大震,诸侯们这才惊觉,秦国已非昔日那个任人欺凌的弱国,而是有着强大实力,足以与他们逐鹿中原的强国了。

第二章:武王举鼎,壮志未酬

秦惠文王在位二十七年,为秦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岁月无情,他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嬴荡,是为秦武王。

秦武王天生神力,性格豪爽,且有着远大的抱负。他看着父亲为秦国积攒下的雄厚家底,心中想着要在自己手中让秦国的版图进一步扩大,让秦国的威名传遍天下每一个角落。

武王即位后,继续重用那些能征善战的将领,并且招揽天下的力士入秦,身边围绕着乌获、任鄙等大力士,时常与他们比试力气,以彰显秦国尚武之风。

在国家治理方面,武王并未放松对变法成果的巩固,国内的农业、商业依旧有序发展,秦国的国力稳步上升。而他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东方,想着要打通三川之地,进入中原腹地,那样秦国的霸业才能真正实现。

终于,机会来了。秦武王三年,武王派甘茂率领大军进攻韩国的宜阳。宜阳乃是韩国的军事重镇,城墙高大坚固,守军众多,这一战打得异常艰难。但甘茂深知武王的决心,硬是带着秦军苦战数月,最终攻克了宜阳。

秦军占领宜阳后,三川之地门户大开,武王大喜过望,亲自率领大军东进,来到了周都洛邑。望着那象征着天下共主的九鼎,武王豪情万丈,竟想着要举起那代表雍州的龙文赤鼎,以显示自己的威风和秦国的强大。

可惜,天不遂人愿,武王虽有神力,但那九鼎太过沉重,他在举鼎时用力过猛,致使双目出血,胫骨折断,当晚便气绝身亡,年仅二十三岁,可谓壮志未酬。

武王的突然离世让秦国陷入了短暂的动荡之中,可秦国的发展之势却并未就此停歇,因为后续的国君们依然肩负着先辈的遗志,要让秦国走向那称霸天下的巅峰。

第三章:昭襄王主政,远交近攻

秦武王去世后,他的弟弟嬴稷在母亲芈八子和舅舅魏冉等人的扶持下登上了王位,即秦昭襄王。

昭襄王即位之初,年龄尚小,朝政大权多掌握在宣太后和魏冉手中。宣太后手段高明,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权谋,周旋于各国之间,为秦国谋取了不少利益。魏冉更是多次领兵出征,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为秦国开疆拓土。

随着昭襄王逐渐长大成人,他开始亲理朝政,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雄图大略。此时,秦国的国力已十分雄厚,但面对错综复杂的诸侯局势,仍需谨慎应对。

范雎入秦后,向昭襄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昭襄王一听,顿时觉得眼前一亮,深知这一策略正契合秦国当下的发展需求。秦国开始与远方的齐国等国交好,稳住他们,而将主要的进攻矛头对准了邻国韩、赵、魏三国。

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秦国频繁对三晋之地用兵。昭襄王四十七年,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了长平之战。这一战堪称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的战役。秦将白起面对赵国名将廉颇,起初双方僵持不下。后来赵国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替换了廉颇。

白起抓住机会,大败赵军,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余万,赵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经此一役,秦国在诸侯中的威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周边各国人人自危,对秦国的恐惧愈发加深。

除了军事上的胜利,昭襄王在位期间,国内的各项建设也从未间断。水利工程不断完善,关中地区的灌溉更加便利,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秦国的手工业也蓬勃发展,兵器制造越发精良,秦军的装备在诸国中堪称一流。

然而,昭襄王晚年,秦国也面临着一些内部的问题,如权力斗争等,但好在秦国的根基已深,并未影响到整体的发展大势,秦国依旧在强国之路上稳步迈进。

第四章:孝文王、庄襄王短暂过渡

秦昭襄王在位长达五十六年,他去世后,王位传给了儿子安国君嬴柱,也就是秦孝文王。

孝文王在位时间极短,仅仅三天便离世了,还未来得及大展拳脚,实施自己的治国方略,不过他在位期间,也秉持着秦国一贯重视的安民之策,关心百姓的生活,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让秦国在权力交接的时刻保持着平稳的状态。

孝文王去世后,他的儿子嬴异人继位,是为秦庄襄王。庄襄王早年曾在赵国为人质,历经坎坷,深知民间疾苦和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

他即位后,立刻重用吕不韦为相。吕不韦是个极有谋略的人,他协助庄襄王继续巩固秦国的变法成果,在国内鼓励商业发展,使得秦国的经济更加繁荣。对外,吕不韦主张积极进取,派蒙骜等将领出兵攻打韩、赵、魏等国,夺取了不少城池,进一步扩充了秦国的势力范围。

庄襄王在位三年,虽然时间不长,但也为秦国的持续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让秦国在走向统一的道路上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第五章:秦王政登场,剑指天下

秦庄襄王去世后,年仅十三岁的嬴政登上了王位,秦国的大权暂时掌握在吕不韦和太后赵姬手中。

年少的嬴政聪慧过人,心中有着远大的抱负,他一边学习治国之道,一边观察着朝堂内外的局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嬴政逐渐展现出了非凡的魄力和掌控全局的能力。

他先是平定了嫪毐之乱,将太后赵姬幽禁,而后又罢黜了吕不韦,将秦国的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嬴政亲政后,重用李斯、王翦、蒙恬等一众贤臣良将,继续推行秦国的变法政策,在国内发展经济,加强中央集权,让秦国的国力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在军事上,秦王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征程。他采用了李斯提出的先灭韩、赵、魏,再取楚、燕、齐的战略顺序。秦军在王翦、蒙恬等将领的率领下,势如破竹,先后灭掉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最后兵临齐国城下。

齐国眼见其他五国皆灭,自知无力抵抗,便举国投降。至此,秦王政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

回顾从秦孝公去世后这一路走来,秦国的各位国君虽历经波折,有过坎坷,面临过内忧外患,但他们都继承了先辈的遗志,坚定不移地推行变法后的各项政策,让秦国的国力稳步上升,最终成就了这千古霸业,让华夏大地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