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 第62章 算计与反噬,田豫归途惊变局

田豫站在青州府衙朱漆门前时,晨雾正顺着屋檐往下淌。

他抬手要叩门环,却见门吏抱着长戟跨出半步,眼皮都未抬:\"田别驾,刘将军说了,今日不见客。\"

青布外袍被露水浸得发沉,他望着门吏腰间晃动的铜鱼符——这是第七次被拒。

前日简雍还拍着他肩膀说\"主公正细阅策论\",昨日连演武场的兵卒都避着他走。

田豫攥紧袖口,指节泛白如冻僵的枯枝,鞋跟与青石板相碰,发出细碎的声响——那是昨夜绕着馆驿走了整夜的痕迹。

回馆驿的路上,他踢到块碎石。

石子骨碌碌滚进阴沟时,院角老槐树下的玄色身影让他脚步骤顿。

\"国让。\"陈子元转身,腰间玉玦轻响,\"我替主公来见你。\"

田豫喉头一热,作揖时几乎踉跄:\"陈先生,幽州如今三面受敌!

公孙太守的急报说辽西郡已失两县,乌桓蹋顿部在渔阳屯兵,公孙越将军的右北平只剩三千疲卒——\"

\"我知道。\"陈子元打断他,目光扫过他磨破的鞋跟,\"主公昨日还在看幽州舆图。\"他引田豫进堂屋,案上粗陶茶盏里的水已凉透,\"只是青徐二州今岁大旱,粮仓见底。

前日刚拨给北海郡三千石粮,再调军粮......\"声音渐低,指尖无意识叩着案角。

田豫往前探身,袖口扫落半片槐叶:\"可主公前日应了公孙将军的亲卫,说拨三千精骑——\"

\"那是援公孙越将军守右北平。\"陈子元突然抬眼,目光如淬了冰的刀,\"国让,你该明白,幽州是公孙伯珪的幽州,不是刘备的。\"他端起茶盏抿了口,喉结滚动——茶太凉,冰得人发疼。

这句话像重锤砸在田豫心口。

他忽然想起三日前在檐下,简雍拍他肩膀说\"田别驾且宽心\"时,眼底那丝躲闪;想起昨日在演武场,赵云的银枪划破空气,却偏头避开他的视线。

原来不是军务繁忙,是根本不愿见他。

\"陈先生是在劝我?\"他声音发涩,指节掐进掌心。

陈子元起身,玄色衣袖扫过案上未收的竹简。\"开春河冰化了,从渤海运粮方便。\"他走到门口又停住,\"你且在临淄安心等。\"

门\"吱呀\"一声合上。

田豫望着案上凉透的茶,突然抓起茶盏砸向墙。

陶片飞溅,茶水在青砖上洇出个深褐色的圆——像极了舆图上被公孙度吞掉的辽西。

一更梆子响时,田豫还在绕着院子走。

老槐树的影子在地上扭曲,像极了公孙度的兵戈。

他想起半月前刚到临淄时,刘备拉着他的手说\"伯珪的事就是孤的事\";想起前日递的策论,建议联合乌桓制袁,刘备却批了\"操之过急\"。

原来从那时起,他们就在等——等公孙度撕破脸,等公孙瓒首尾难顾,等幽州的人心慌了,再以\"救援\"之名接手。

烛火在窗纸上投下晃动的影。

田豫冲回屋,扯过案上的竹简,蘸墨的笔在帛书上疾走:\"急报伯珪将军:刘备迁延不发,辽东公孙度或已起兵,速整军备——\"

\"阿福!\"他唤来随从,\"你骑我的青骓,走小路过泰山,七日必到蓟城。\"随从接过帛书,系在腰间暗袋,翻身上马时,马蹄踏碎满地月光。

田豫站在院门口,望着那点黑影消失在晨雾里。

他摸了摸袖中未写完的第二封密信——若第一封被截,这封便要送与乌桓轲比能部。

风卷着槐叶掠过他脚边,他忽然想起陈子元今日说的\"安心等\",喉间泛起苦味:有些等,是要拿幽州的血来换的。

田豫在青州馆驿的第七日清晨,窗纸被麻雀啄出细碎的响。

他站在铜镜前系青布腰带,指节在扣襻上顿了顿——这是他第三次检查随身包裹。

包袱最底层压着半卷未写完的帛书,墨痕未干时被他强行揉皱,如今展开仍能辨出\"轲比能\"三字。

\"田别驾,船家来催了。\"门吏的声音从廊下传来,带着几分不耐。

田豫应了声,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袖中那方染血的丝帕——是昨日清晨在巷口拾到的,暗褐色的痕迹混着泥土,像极了书信被撕毁后浸过水的模样。

他突然想起三日前随从阿福翻身上马时,青骓马的马蹄铁闪着冷光——那是新换的,跑夜路最是稳妥。

临淄码头的风裹着咸腥的潮气。

田豫站在跳板上,望着船工用竹篙推开浮冰,目光扫过岸边停着的三辆蒙着油布的大车。

车辙印里还凝着未化的霜,深达三寸——是运粮车特有的痕迹。

他喉间泛起苦意:前日还说青徐无粮,今日这三车黍米怕够养三千精骑整月。

船行半日,田豫倚着舱门看两岸退去的枯苇。

忽有快船从后方追来,船头站着个穿玄色短打的汉子,举着面绣着\"刘\"字的三角旗。\"田别驾!\"汉子抛来个油布包,\"陈先生说这是幽州舆图副本,路上或有用。\"

田豫拆开油布,竹简上的字迹是陈子元的小楷,边角却多了几处新批注。

他翻到辽西郡那页,见空白处用朱砂笔圈了个\"急\"字,旁边注着:\"公孙度二月初二祭旗,水军已集沓氏港。\"血一下子冲上头顶,他死死攥住竹简,指节几乎要嵌进竹片里——原来陈子元早已知晓公孙度的动向!

此时千里外的幽州,沓氏港的冰面正裂开蛛网状的纹路。

公孙度立在帅船上,玄铁铠甲映着初升的日头,手中令旗往下一压:\"开船!\"三百艘楼船破冰而出,船头的\"公孙\"二字旗猎猎作响。

他望着岸上堆积如山的攻城器械,嘴角扯出冷笑——去年冬天他派去青州的细作传回消息,刘备的使者在临淄与田豫见过七次,每次都避开耳目。

看来那大耳贼也盯着幽州,倒省了他布局的麻烦。

右北平郡城头,公孙越正用铁矛挑起块冻硬的炊饼。

他望着远处白茫茫的辽河,哈出的热气在甲胄上结了层薄霜。

突然,嘹望塔传来惊呼:\"报——东南方发现船队!\"他踩着冰碴冲上去,就见江面上黑点攒动,渐渐显出楼船的轮廓。\"是辽东军!\"旗手的声音带着哭腔,\"船帆上的图腾是玄蛇——公孙度的亲军!\"

公孙越的铁矛\"当啷\"坠地。

他想起三日前收到的密信,田豫潦草的字迹还在眼前:\"备迁延不发,度或起兵。\"当时他只当是田豫求援心切,此刻望着越来越近的船队,后颈的寒毛根根竖起。\"传我将令!\"他扯开嗓子吼,\"开仓放粮,所有百姓上城!

把马厩里的草料全搬到女墙下——烧!\"

蓟城的公孙瓒正往火盆里添炭。

忽有带血的羽箭\"噗\"地钉在堂柱上,箭尾系着的帛书被火盆映得发红。

他扯下帛书,只看了两行便踉跄后退,撞翻了炭盆。

火星溅在狐裘上,他却浑然不觉,只盯着\"右北平告急,公孙度军已渡辽河\"几个字,声音发颤:\"传越儿回来!

调渔阳的三千骑兵——不,把城门的卫戍军也拉出去!\"

\"伯珪!\"长史赶进来时,正见他攥着剑要往外冲,\"公孙度要的是地盘,不是死战!

您派越将军带钱粮去谈,或许还能缓兵!\"公孙瓒的手顿在半空,剑刃割破掌心他都没察觉。

血珠滴在帛书上,晕开个暗红的圆:\"越儿最会揣度人心......带五千匹绢,三车金饼,再把我那对玉虎符也带上——就说孤愿分辽西三县与他。\"

公孙越接到命令时,右北平的城墙已被撞木撞出裂痕。

他抹了把脸上的血,把金印塞进亲兵怀里:\"守好城,我去去就回。\"出城门时,他回头望了眼被火光映红的天空,忽然想起小时候和公孙瓒在雪地堆城的模样。

那时哥哥总说:\"越儿,这城要守得稳,得先看清谁在城外。\"如今城外的人举着刀,他却要带着钱粮去递橄榄枝。

车队行至白狼山脚下时,夕阳把山影拉得老长。

公孙越勒住青骓,望着前方狭窄的谷口——两边是陡峭的山崖,中间只容得下两辆马车并行。

亲兵队长凑过来:\"将军,这地儿易伏兵,要不绕路?\"他摸了摸腰间的玉虎符,想起公孙瓒发红的眼:\"绕路要多走半日,右北平撑不住。\"说罢一抖缰绳,马蹄声敲碎了山间的寂静。

谷口的风突然转了方向,卷着几片残雪扑在公孙越脸上。

他眯起眼,恍惚看见山崖上有黑影晃动——是树?

是石?

还是......他伸手按住剑柄,却见前方转出队骑兵,为首的将领穿着玄铁鳞甲,马首挂着玄蛇旗。\"公孙将军!\"那将官兜住马,\"我家主公在谷中设了酒,单等将军叙旧。\"

公孙越望着对方腰间悬着的短刀——刀鞘上的玄蛇图腾还沾着新鲜的血。

他突然想起田豫信里最后一句:\"有些等,是要拿幽州的血来换的。\"山风卷起他的披风,露出内侧绣着的\"公孙\"家徽。

谷中传来模糊的号角声,像是某种暗号。

他握紧玉虎符,符上的纹路硌得掌心生疼,却比不过心口那股钝痛——这一趟,怕是有去无回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