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03集:环保措施推进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03集:环保措施推进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U盘还温着,刘好仃把它插进新电脑的接口,屏幕一闪,文件夹自动展开。他没看标题,手指直接点开“Echo_01_Strategy_plan_v1”,拉到“环保措施”那一栏,鼠标停在“废热回收可行性研究”上,点了右键,选了“转为执行项”。

采购单模板弹出来的时候,小周正端着泡面路过。“这么快就动真格了?”他把面碗放在打印机边上,探头看了一眼,“我还以为至少得再开三次会。”

“会开多了,炉子都凉了。”刘好仃敲下日期,填上项目编号,“咱们不是说好了?从绿的开始。”

财务老张听说要走加急流程,拎着保温杯就冲了过来。“国产炉子报价低,但技术参数像谜语,进口的倒是清清楚楚,可账上一眼望不到头。”他把两张对比表拍在桌上,“你选哪个?”

刘好仃没急着答,而是调出补贴政策清单,一行行核对申报条件。深绿03号、粤节2022-5、大湾区技改专项……他一边勾选,一边在表格里加备注。老张凑近一看,愣了:“你这是要把政策当零件用啊?”

“零件得配得上机器。”刘好仃头也不抬,“咱们不是买最贵的,也不是捡最便宜的,是找‘能报销的’。”

小周噗地笑出声,泡面热气直往上冒。“那咱们这是‘政策套利型环保’?”

“是‘精打细算型活命’。”刘好仃把符合条件的三家厂商标绿,又调出上一章会议里定下的三色评分表,“来,不比嘴,打分。”

五个人围在一台显示器前,给每家供应商贴标签。环保绿分看减排数据,经济金分算五年总成本,蓝分则评估安装期间对工人的影响。有一家虽然便宜,但需要停炉十天,老李直接打了个“蓝-3”:“谁家过年不让吃饭,还非得拆灶台?”

最终中标的是A厂。价格适中,补贴能覆盖七成,唯一备注是那句:“需调整现有熔炼曲线以匹配热回收模块。”

刘好仃盯着这行小字看了两秒,打印了审批单,签下名字。笔尖划过纸面时,他顺手在备注栏补了一句:“请技术组提前介入工艺适配。”

第二天一早,1号熔炉车间门口贴了张新告示:温度控制试点启动,今日起执行新曲线。

陈师傅站在告示前抽完半支烟,把烟头踩灭,没说话,转身进了操作间。刘好仃隔着玻璃看他调参数,手指在旧版曲线上多停了两秒,才缓缓往下压。

半小时后,警报响了。

不是熔炉过热,也不是压力异常,是监控系统弹窗提示:“检测到非常规操作,是否记录变更日志?”

陈师傅一巴掌拍在确认键上,骂了句:“我又不是在改祖宗牌位!”

刘好仃听见动静,换上工装就往车间走。他没进控制台,而是站到出料口,盯着每一块流出来的玻璃板,拿尺子量厚度,用测温枪扫表面温度,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上。

夜班开始前,他把数据摊在陈师傅面前:过去六小时,平均能耗降了4.1%,良品率没变,返工数反而少了两块。

“你盯了一晚上?”陈师傅抬头。

“我信数据,也信你。”刘好仃合上本子,“但数据得你来校准。”

陈师傅沉默片刻,伸手点了点图表上一个波动点:“这里,温度降得太急,玻璃心部还没化透。再平缓点,出料会更稳。”

“记下了。”刘好仃掏出笔,在本子上画了个波浪线,“下次调,咱们一起。”

小周第二天带来了优化后的系统界面。弹窗改成了每班次首次操作提醒,还加了个小按钮:“建议反馈”。点开后,可以直接录音上传,附带当前参数截图。

“这下陈师傅能当‘语音质检员’了。”小周得意地演示。

陈师傅瞥了一眼,哼了声:“等我不用教你们怎么烧玻璃那天,才算真进步。”

系统上线第三天,三地数据监测平台首次跑通24小时完整记录。

刘好仃坐在工位上,盯着屏幕里的三根曲线:深圳能耗降了6.3%,圣保罗因空调升级叠加新监控,出勤率升了2%,青岛则因为模板优化减少了残次品,废料回收量涨了8%。

他正想截图存档,系统突然跳出提示:单位格式不一致,数据已自动转换。

他点开详情,发现是青岛那边的日志时间戳用了12小时制,而深圳用的是24小时。系统后台已经按预设规则自动修正,并在文档里留了条记录:“格式冲突已处理,建议统一标准。”

刘好仃笑了笑,顺手在共享文档里加了个新章节:“三地数据规范1.0”,第一条写着:“时间统一用24小时,免得谁半夜以为是中午。”

圣保罗那边很快回了个笑脸表情,附言:“现在我们知道,你们开会不是在做梦。”

青岛王工则传了个文件夹,里面是他们本地系统导出的日志样本,备注写着:“按新格式整理好了,顺便加了能耗波动预警阈值。”

刘好仃把文件归类进“Echo_01\/resource_flow”,刷新页面时,发现小周在群里发了张图:三地控制台并排画面,每块屏幕上都显示着实时能耗数字,底下一行小字——“今天省下的电,够谁家多开一盏灯?”

他正想回复,手机震了一下。是A厂技术员发来的消息:“热回收模块下周二到货,安装团队随行,预计停炉48小时。”

刘好仃回了个“收到”,转头打开排产表。他圈出下周二到周三的时段,又调出夜班排班表,发现这两天正好是老李和陈师傅轮值。

他起身往车间走,半道碰上小周。

“你猜怎么着?”小周举着平板,“我刚算了一下,如果热回收系统全效运行,一年省下的电费,差不多能换三台新空调。”

“那得先让人能喘上气。”刘好仃说。

两人走到1号炉前,陈师傅正带着徒弟检查管道接口。看见刘好仃,他直起腰:“听说要停炉?”

“两天。”刘好仃点头,“装新模块。”

陈师傅没吭声,蹲下身,用手电照了照炉底预埋口。“上次改造是2008年,那时候你还嫌我焊缝太糙。”他抬头,“这次,我亲自盯。”

刘好仃笑了:“那我给你搬个凳子。”

“不用。”陈师傅拍拍手站起来,“站着也行,反正活儿得干。”

小周在旁边嘀咕:“这下可真是‘人机协同’了。”

刘好仃没接话,只是掏出本子,在“环保措施推进”那页写下一行字:“设备会老,人得更老。但只要有人肯蹲下去看接口,炉子就不会凉。”

他合上本子,抬头看熔炉。火焰在深处跳动,稳定,持续,像一条没断流的河。

第二天上午,热回收模块运到厂区门口。

刘好仃和小周一起去验货。箱子打开,银灰色的热交换器静静躺着,表面贴着标签:“出厂测试通过,预设匹配温度曲线已加载。”

小周伸手摸了摸外壳:“还挺凉。”

“还没热起来。”刘好仃说。

安装团队下午两点进场,工具箱一打开,陈师傅就凑过去看扳手型号。“你们用的是德制头?”他拿起一把,“我们这的螺栓是老款,得换批头。”

技术员点头:“带了三套,就怕不配。”

刘好仃站在一旁,看着两拨人蹲在地上比对零件,忽然说:“要不,以后这种事,提前开个‘对接会’?”

“对接会?”小周笑,“你是说,让设备和人先见个面?”

“不然呢?”刘好仃耸耸肩,“机器又不会自己走过来打招呼。”

傍晚六点,第一根管道成功对接。系统自检通过,发出一声轻响:“预备运行,温度预热中。”

刘好仃站在控制台外,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从30度开始,缓慢上升,50、70、90……直到120,系统提示:“热交换模块进入待机状态,等待主炉接入。”

他掏出U盘,插进主机,打开“Echo_01”文件夹,新建文档,标题写上:“热回收系统首日记录”。

刚打完字,屏幕右下角弹出一条消息:圣保罗厂区数据上传成功,今日能耗同比下降5.8%。

他没急着回,而是把文档保存,顺手点开共享权限,勾选了“可编辑”。

小周探头看了一眼:“又让他们改?”

“不是改。”刘好仃说,“是看。”

就在这时,控制台传来提示音:“主炉接入准备就绪,是否启动同步升温?”

陈师傅站在操作台前,手悬在确认键上方,转头看向刘好仃。

刘好仃没动,只说了两个字:“你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