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889集:故事创意深入挖掘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889集:故事创意深入挖掘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把保温杯放在桌角,杯盖拧开一条缝,热气斜斜飘上去,碰到了投影仪的底座,散成一小片雾。他没去管,转身从包里拿出那个笔记本,翻开第一页。两张纸夹在里面,一张写着“让人叹完气还能笑出来的存在”,另一张是从玻璃上揭下来的纸条,墨迹晕开的地方像被水泡过。

小周正往电脑里拷录音文件,抬头看见他,问:“今天真要把这些声音全听一遍?”

“不听,怎么知道哪句能站住脚。”刘好仃把笔记本推到桌子中央,“昨天说的,我们不编故事,但得找得到故事。”

老李搓了搓手:“三百多条录音,光巴西那边就八十多个小时。”

“那就挑。”刘好仃点了点本子上的字,“找那种——人本来要骂,结果没骂出口的瞬间。”

小王愣了一下:“这种也算故事?”

“算。”刘好仃点头,“人骂不出来,是因为他觉得你也在忙。他体谅你,你也得接住他。”

小陈翻着平板:“可这种录音太碎了,一句话,背景一堆杂音,连完整对话都没有。”

“那就从碎里捞。”刘好仃打开电脑,调出一段录音,“听这个。”

音箱里传出一个女人的声音,锅铲在铁锅上刮得响,孩子在哭,她喊:“系统又卡了!”停了两秒,声音低下去:“算了,我知道你们也忙。”

屋里安静了几秒。

小王低声说:“这算什么故事?就一句‘算了’?”

“这一句,比一百句‘谢谢’都重。”刘好仃关掉录音,“她没骂,不是因为我们修得快,是因为她觉得我们也是人。可我们以前,从来没把她当人看。”

老李摸了摸下巴:“可这种片段,国际团队能懂吗?人家要的是品牌调性,是金句,是爆点。”

“爆点不是炸出来的。”刘好仃翻开笔记本,写下三个字:有温度。又添两句:有生活痕迹,有情感反转。“我们就按这三条筛。不看语言多漂亮,看有没有让人心里一软的劲儿。”

小周开始建文件夹,标上“三有素材”。小王皱着眉翻录音列表,突然停下:“这段,德国老头,连续三年,每次系统升级完都说‘谢谢,早安’。就这一句,每年一次。”

刘好仃点头:“放进去。”

“可他也没说什么特别的啊。”

“他不是在感谢功能。”刘好仃笑了笑,“他是在打招呼。像看见邻居出门,顺口说一句‘早’。三年了,他一直当我们在。”

小陈摇头:“这种日常,播出去没人注意。”

“注意不到,是因为我们播得不够多。”刘好仃看着屏幕,“故事不在**里,在重复里。一个人天天说早安,不是因为系统多好,是因为他习惯了有个人回应他。”

小王翻到一条日本用户的录音,凌晨三点,查询天气,一句话没说,只留下登录痕迹。

“这算什么?”小王问,“连声音都没有。”

“可他来了。”刘好仃盯着那条日志,“三年,一百八十多回,都在凌晨三点。他不说话,但他在。”

他拿笔在纸上写:“为什么是3点?为什么是天气?”写完,把“18”圈了三遍。

小陈叹了口气:“可这些,翻译成英文,味道就没了。语感一丢,情绪就断了。”

“那就先别翻译。”刘好仃点开一段葡萄牙语录音,按下播放,只放背景音:锅铲声,孩子笑,远处狗叫,水壶哨响。

“听懂了吗?”他问。

“没说话,听不懂。”小周说。

“但你知道那是个家。”刘好仃关掉音频,“声音比语言早到。我们先听环境,再听词。翻译可以慢,但原始味道不能换。”

小陈犹豫:“可国际团队肯定要‘清晰表达’,他们觉得非英语区的录音太模糊。”

“模糊?”刘好仃反问,“锅烧糊的声音模糊吗?孩子哭模糊吗?人叹气模糊吗?”

没人接话。

“我们不是在选最佳发言人。”刘好仃把几段录音拖进主文件夹,“我们是在找那些,明明可以挂电话,却还是多说了一句的人。”

小周突然抬头:“有段录音,没标注来源,背景有婴儿哭,还有玻璃碎掉的声音。用户只说了一句:‘你们……还在吗?’”

刘好仃立刻坐直:“放一遍。”

音频很短,女人的声音发抖,像刚摔了东西,又怕吵到孩子。最后一句轻得几乎听不见。

屋里没人动。

刘好仃默默把文件拖进新文件夹,命名为“未回应的提问”。他在笔记本边缘画了个问号,笔尖顿了顿,又补了一横,变成一个没封口的圈。

“留着。”他说,“这种问题,不能石沉大海。”

小王翻到最后几条录音,皱眉:“这些是中国用户的,背景音都是机器运转,像是工厂。”

“深圳本地?”刘好仃问。

“应该是。夜班工人,凌晨登录,查操作手册,没留言。”

刘好仃没说话,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工装裤,膝盖上有块洗不掉的玻璃粉尘印子。他轻轻拍了拍,粉末飘起来,在投影仪的光柱里打了个旋。

“加进去。”他说,“标个待确认。”

“可他们什么都没说。”小周说。

“但他们来了。”刘好仃合上电脑,“夜班的人,最知道什么叫‘还在’。机器响着,灯亮着,人就在。我们得让他们知道,我们也‘在’。”

老李翻着筛选出的素材清单:“总共二十七段,有声音,有环境,有转折。可全是片段,怎么拼?”

“不拼。”刘好仃摇头,“我们不拼故事,我们摆出来。一段一段,原原本本。让它们自己长成什么样子。”

小陈还是摇头:“可这样太散了,没主线,没**,国际团队会觉得我们没想法。”

“我们的想法就是:不假装。”刘好仃翻开笔记本,指着那句便签,“我们不是完美公司,是正在学着做人的公司。这些声音,就是我们在学的证据。”

小周突然说:“可如果用户发现,我们拿他们的私语做素材,会不会觉得被冒犯?”

“所以不选带**的。”刘好仃早有准备,“只选那些,他们明知道在录音,还愿意多说一句的。那是信任,不是泄露。”

小王点了点一条巴西录音:“这个妈妈,说了句‘你们像我邻居老胡’。为什么是老胡?”

“不知道。”刘好仃笑了笑,“但老胡一定是个会帮忙,不废话,修完东西就走的人。我们不用知道他是谁,只要知道,用户拿我们比作他,是夸我们。”

小陈低声说:“可这种故事,太安静了。没口号,没画面,怎么传播?”

“传播不是喊出来的。”刘好仃打开最后一段录音,是德国老人的“早安”,背景里有鸟叫,有咖啡杯放下的声音。“我们不是要人记住我们多厉害,是要人想起,什么时候,他对着机器,心里松了一下。”

他合上笔记本,轻轻拍了拍封面。

“就这些。”他说,“不修饰,不重录,不补台词。原声,原景,原情绪。”

小周看着清单末尾那条手写备注:“待确认:中国深圳,夜班工人,玻璃厂背景音。”

他抬头:“这条……真要加?”

刘好仃没立刻回答。他站起身,走到窗边。外面是厂区的夜班灯,一排排亮着,像没睡的眼。他工装裤上的粉尘又落了一点,在裤缝上划出浅浅的线。

“加。”他说,“声音可以晚到,但不能不到。”

他转身,拿起保温杯,喝了一口凉茶。

“我们不是从会议室里长出来的故事。”他说,“是从人一声叹气里,一句‘算了’里,一句‘你们还在吗’里,一点点抠出来的。”

小王合上平板:“可这些,真的够吗?”

刘好仃看着他,眼神没闪。

“够不够,不是我们说了算。”他说,“是那些说‘算了’的人,说了算。”

他把笔记本放进包里,拉上拉链。

“明天继续。”他说,“带新录音来。别挑顺耳的,挑硌人的。越硌,越像生活。”

他走到门边,手搭上门把。

“对了。”他回头,“下次,把‘未回应的提问’放第一个播。”

门开了一条缝,走廊的光斜切进来,照在桌角的保温杯上,水汽还在往上飘。

他的工装裤口袋里,笔记本第一页,那张写着“让人叹完气还能笑出来的存在”的便签,被翻到了最上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