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881集:合作效果初步显现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881集:合作效果初步显现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的电动车刚拐进厂区大门,手机就响了。他没急着接,先把车停稳,拔掉钥匙,才从兜里掏出手机。是小王发来的消息:“数据到了,星曜那边刚传过来,说让您一定第一个看。”

他回了个“好”字,锁上车,朝办公楼走去。清晨的阳光斜照在玻璃幕墙上,反出一层淡淡的蓝,像是谁把天空裁了一角贴在了墙上。

会议室里,小王和老李已经到了。投影仪连着笔记本,屏幕上还停在桌面界面。小王见他进来,立刻点开文件夹,一份标注“加密”的pdF跳了出来。

“他们凌晨三点发的。”刘好仃一边说,一边把包放在椅子上,“等不及我们上班。”

文件首页是星曜科技的抬头,下方一行小字写着“首轮联合测试阶段性报告”。小王点下一页,图表开始滚动:样片在连续七十二小时高低温循环中未出现裂纹,电控响应时间稳定在0.78秒,误差范围±0.03。最底下一行备注写着:“F1基材适配性表现超出预期。”

老李凑近了些,指着其中一组曲线:“这良率,比我们自己测的时候还高?”

“他们用了更精细的老化模拟程序。”小王解释,“而且测试电压是动态波动的,不是我们常用的恒压模式。”

刘好仃没说话,手指在触控板上滑动,翻到第三页。那里有一张对比图,左边是他们的样片,右边是一块标着“竞品A”的材料,在第五十小时测试节点上出现了微裂。图上没有署名,也没有来源说明。

他不动声色地截了屏,存进一个叫“x-Y-881”的加密文件夹。

“这不是意外。”他说,“是效果。”

小王松了口气,笑了:“总算没白熬那几个通宵。”

老李却还在皱眉:“可这才一轮测试,样本才十组。他们会不会就挑着好的报?”

刘好仃点头:“你问得好。”他打开手机,调出昨晚的聊天记录,“他们发完报告,又补了一句——‘后续每批次数据都将附带原始日志,可追溯至单片编号’。”

老李愣了下:“还带溯源?”

“协议里写的。”刘好仃说,“不是信不信的问题,是流程能不能对得上。”

他站起身,在白板上写下三行字:

良率提升12%

热应力耐受突破设计上限

数据共享平均响应18小时

“这三条,”他转身看着两人,“不是成绩,是信号。说明人家真把咱们当合作方,不是供应商。”

小王眼睛亮了:“那下一步是不是可以提第二阶段了?”

“不急。”刘好仃摇头,“先让车间感受到变化。”

话音刚落,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技术员小陈推门进来,手里抱着平板,额头上有点汗:“刘师傅,中控系统报警了!F1线的温控参数被更新了,系统说没走审批流程,要自动回滚。”

刘好仃起身:“走,去看看。”

中控室里,大屏上的曲线正微微跳动。一条红色提示框在角落闪烁:“参数变更来源:外部协同模块,授权状态:已验证。”

小陈指着屏幕:“这更新是星曜那边推的?他们怎么能直接动我们的系统?”

刘好仃接过平板,点开变更详情。第七条附录清清楚楚写着:“双方同意,在联合测试期间,基于AI预测模型的工艺优化建议,经数字签章认证后可直接导入生产控制系统。”

“这不是入侵。”他把屏幕转给小陈看,“是协议里的‘动态调参’。”

小陈愣住:“我以为那只是个备忘条款……”

“流程不是用来卡事的。”刘好仃说,“是用来让事走得更稳的。”

他顺手在系统日志里点开来源追踪,显示本次建议来自“星曜-AI预测模块”,依据是过去七十二小时的环境扰动数据分析。

老李站在一旁,忽然低声问:“他们能预判,我们能不能?”

刘好仃没答,只在巡检本上画了个问号,写了个“AI”缩写,又划掉,改成“智能响应机制”。

“能。”他说,“只是得一步步来。”

回到办公室,行政部的小张正等在门口,手里捏着一张报销单:“刘师傅,上个月的例会茶水费,财务说没法走账。说是‘联合项目’没立项,不算正式会议。”

刘好仃接过单子看了看:“才三百二,卡在这儿?”

“制度如此。”小张苦笑,“您要不打个申请?”

刘好仃没说话,转身从柜子里拿出那个贴着“F1工艺合作推进·880”的档案盒。他一层层翻开:协议原件、出库记录、补充条款、U盾使用登记表……最后抽出一份盖着双方法人章的文件,递过去。

“这不是临时动议。”他说,“这是厂里今年第一个跨界技术合作项目,编号Lht-880。协议上写明了每月一次进度评估会,属于正式工作流程。”

小张翻了翻,有点为难:“可系统里没这个项目编码,财务没法录入。”

“那就现在加。”刘好仃掏出手机,拨通厂长电话。

三分钟不到,内网系统刷新。一个新编号出现在项目管理栏:Gh-2025-001,名称为“智能显示基材联合研发项目”,状态:已激活。

小张盯着屏幕,眼睛慢慢睁大:“这……这真批了?”

“批了。”刘好仃说,“不是靠嘴,是靠文件。”

他顺手点开新生成的“跨界合作进度看板”。屏幕上,三个模块依次亮起:第一阶段“联合测试”显示为绿色,进度87%;第二阶段“数据共采”为黄色,待启动;第三阶段“标准共建”为灰色,未解锁。

老李凑过来看:“这玩意儿能自动同步?”

“能。”刘好仃刚说完,手机“叮”了一声。

一条消息跳出来:“Gh-2025-001状态激活,建议启动第二阶段材料兼容性测试。”

他盯着“第二阶段”四个字,嘴角微微扬起,没回消息,只把屏幕截图,发到了自己的备用邮箱。

下午,他去车间转了一圈。F1生产线正在运行,机器嗡嗡作响,操作台上的仪表盘显示温控曲线平稳。几个年轻工人围在新装的显示屏前,研究刚更新的参数说明。

“这还是咱们厂的线吗?”有人笑着说,“感觉像在给高科技公司打工。”

“本来就是。”刘好仃接过话,“人家做系统,我们做零件。零件稳了,系统才敢跑。”

他走到质检台前,拿起一片刚下线的样片。玻璃通透,夹层里没有一丝气泡。他对着光看了看,又用指腹轻轻擦了擦表面。

干净。

他把样片放回托盘,转身时,看见小王站在门口,手里拿着新打印的《联合测试执行清单》。

“刚才星曜那边回话了。”小王说,“他们同意我们派员参与数据采集,但有个条件——下次测试得加一项盐雾实验。”

“正常。”刘好仃点头,“他们想看耐久性。”

“我还问了他们那个预测模型的事。”小王顿了顿,“他们说可以共享框架,但得签数据使用协议。”

“签。”刘好仃说,“不是防他们,是让我们自己别越界。”

小王记下,又问:“那……第二阶段的材料兼容测试,咱们怎么回?”

刘好仃看了眼手机,那条“建议启动”的消息还在。

“不急着回。”他说,“让他们再等等。”

“等什么?”

“等我们的进度看板,把第一阶段彻底变绿。”

小王点头,转身要走,又停下:“对了,行政部刚通知,以后例会的茶水费可以走专项报销了,还给配了个会议室,门上贴了牌——‘跨界合作评估室’。”

“挺好。”刘好仃笑了笑,“起码开会时,能喝上口热茶了。”

傍晚,他整理完当天的记录,关掉电脑。窗外天色渐暗,路灯一盏盏亮起来。他起身去茶水间泡了杯茶,茶叶在杯底慢慢舒展,像一群刚睡醒的小鱼。

回来时,发现桌上多了张纸条,是老李留的:“新一批样片预处理完成,编号Lht-880-003,已入库恒温架。”

他把纸条折好,夹进笔记本。

手机又震了一下。

是星曜那边的消息:“盐雾实验环境已准备就绪,是否需要调整样片防护涂层参数?”

他点开键盘,输入:“按最新协议附录第七条,允许你们直接推送优化建议。”

发送前,他删掉“允许”二字,改成:“你们的建议,我们准备好了。”

点击发送。

屏幕暗下去的瞬间,打印机突然响了一声。

他走过去,抽出那张纸。是刚打印的进度看板更新记录。在“项目编号”那一栏,Gh-2025-001后面,多了一行小字:下一节点预测启动时间——48小时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