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876集:新挑战:品牌全球化跨界合作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876集:新挑战:品牌全球化跨界合作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你们敢不敢直播质检全过程?”

这条评论挂在视频下方,时间是早上七点零三分。小王盯着它看了足足十秒,手指悬在键盘上,没回,也没删。

刘好仃端着搪瓷杯走进来时,正撞见这一幕。他没问“怎么了”,也没看屏幕,而是把杯子放在桌上,发出不大不小的一声“当”。然后他拉开椅子坐下,说:“该有人问了。”

小王抬头:“您不紧张?”

“紧张啥?”他拧开杯盖,热气往上一蹿,“咱们玻璃又没见不得光。”

老李这时候也到了,手里拎着两份早餐,油条还冒着热气。他把一份推给刘好仃:“听说你要开会?”

“嗯。”刘好仃咬了口油条,“十点,小会议室。”

“又出事了?”老李皱眉。

“没事。”刘好仃咽下嘴里的东西,“是时候往前走了。”

十点整,三人围坐在小会议桌前。墙上白板干干净净,连个字都没有。刘好仃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A4纸,往白板上一贴,用磁铁压住四角。

纸上是小王前天上传的那个员工自发视频的截图,标题写着:“玻璃厂工人亲述:那天我们直播了真相”。

“这是谁拍的?”老李问。

“不重要。”刘好仃说,“重要的是,有人愿意替咱们说话了。”

小王点点头:“后台数据显示,这视频被转发了三百多次,评论区没人质疑真实性,反而有人说‘原来一线工人是这么干活的’。”

“这就对了。”刘好仃拿起记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圆圈,“咱们守住了名声,不是终点,是起点。现在得想,怎么让这声音传得更远。”

“更远?”小王愣了下,“您是说……品牌出海?”

“不止。”刘好仃在圆圈外面又画了一圈,“是合作。跨界合作。”

空气静了两秒。

“等等。”老李放下笔,“我们是做玻璃的,搞合作?跟谁?做啥?”

“我也没想清楚具体跟谁。”刘好仃坦然道,“但我知道,光靠我们自己喊,声音再大也有限。可要是有人用我们的玻璃,讲他们的故事,那就不一样了。”

小王若有所思:“您是说,让别人带着咱们的品牌走?”

“对。”刘好仃点头,“就像那晚直播,不是我一个人说真话,是大家一块儿撑起来的。现在,咱们得找别的行业,一起撑。”

老李还是摇头:“可我们连人家干啥的都不知道。智能家居、新能源车,听着都像电视广告词。”

“那就学。”刘好仃在白板上开始画线,“咱们的玻璃用在建筑上,用在车上,用在电子屏上。这些行业,早就是邻居了,只是我们一直低头干活,没抬头打个招呼。”

他一边画,一边念:“原材料厂是上游,设备商是配套,建筑公司是客户,车企是新场景,智能家居是未来——咱们不在链外,在链中间。”

小王眼睛亮了:“所以您说的跨界,其实是顺着这条链,往两边看?”

“聪明。”刘好仃笑了,“不是跳出去,是伸出手。咱们的技术、工艺、品控,都是硬家伙。别人想做安全玻璃、智能调光、防爆系统,缺的可能就是这一块。”

老李摸着下巴:“可人家凭啥找我们?”

“凭我们没糊弄过一块玻璃。”刘好仃语气平静,“凭我们敢直播仓库,敢晒记录,敢让工人自己说话。现在,有人信我们了。”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小王忽然说:“那……我们是不是该主动点?”

“早就该了。”刘好仃翻开笔记本,写下一行字:“品牌全球化跨界合作——从熟悉生态链延伸。”

他抬头:“咱们不追风口,但得看清风往哪吹。三个月,我要一份报告,说清楚哪些行业,正在等一块好玻璃。”

老李皱眉:“怎么查?我们又没人脉,也没预算。”

“不用花钱。”刘好仃说,“小王负责数据,盯住行业新闻、产品发布、技术论坛;老李负责联络,问问老客户、老供应商,最近有没有人打听咱们的技术;我去翻翻以前的展会资料,看看哪些人递过名片,聊过天。”

小王笑了:“您是想‘顺藤摸瓜’?”

“瓜不瓜的不重要。”刘好仃合上本子,“重要的是,咱们得开始看了。”

正说着,老李忽然“哦”了一声。

“怎么?”

“前两天,隔壁园区那个做智能窗膜的厂,托人问我们能不能参观防爆测试流程。”老李回忆道,“我当时没当回事,以为是同行取经。”

刘好仃眼神一动:“他们做窗膜的,看防爆测试干啥?”

“不清楚,但听说他们最近在搞一种能自动变色的车窗,想找耐冲击材料做基底。”

会议室一下子安静了。

小王慢慢说:“这不就是……咱们的强项吗?”

刘好仃没说话,低头在本子上写了个词:“窗膜”。

然后他抬头:“这不是巧合。是机会在敲门。”

老李还有点犹豫:“可我们从来没跟这种厂打过交道。人家搞智能控制,我们搞物理强度,话都说不到一块儿。”

“那就学着说。”刘好仃说,“合作不是谁听谁的,是互相懂。咱们不懂代码,他们不懂钢化曲线,但只要都想做一块好玻璃,就能坐下来聊。”

小王在笔记本上记下:“技术互补,需求对接。”

刘好仃看见了,点点头:“对。我们不卖概念,只拿真东西说话。但说话的方式,得变。”

“怎么变?”老李问。

“从‘我们能做什么’,变成‘你们需要什么’。”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以技术为锚,向外辐射。”

他解释:“不是扔下玻璃去搞别的,是让我们的硬功夫,帮别人做成新东西。比如,新能源车要轻量化座舱,咱们能不能提供更薄更强的防爆玻璃?智能家居要透明显示墙,咱们能不能做可调光的复合板?”

小王眼睛亮了:“这不就是‘玻璃 ’吗?”

“对。”刘好仃笑了,“咱们不是要变成别人,是要让别人用上咱们的好东西。”

老李终于松了口气:“听您这么一说,好像……也没那么玄乎。”

“本来就不玄乎。”刘好仃收起笔,“咱们工人最懂一句话:活儿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合作也一样,得先动起来。”

他宣布:“从今天起,成立‘跨界观察小组’。小王负责信息收集,每周整理一份《生态链动态简报》;老李牵头外部联络,摸一摸哪些厂对我们有兴趣;我来统筹方向,定期碰头。”

小王举手:“那简报写啥?”

“写趋势,写需求,写可能性。”刘好仃说,“不求快,先搞懂。三个月后,我要能听明白,为什么有人愿意跟我们合作。”

散会后,其他两人去忙了。刘好仃留在会议室,把白板擦干净,只留下最底下一行字:“哪些领域,正等着一块好玻璃。”

他坐回椅子,拉开抽屉,从一堆旧文件里翻出一张纸。边角有点卷,印着“2023年国际智能家居博览会”的字样,右下角还贴着个小小的参展商标签。

他盯着看了几秒,轻轻折好,夹进笔记本里。

下午三点,小王在电脑前整理资料,突然喊了一声:“刘师傅!”

刘好仃走过去:“怎么?”

“您看这个。”小王指着屏幕,“有个新发布的车载智能窗系统,宣传视频里提到‘采用特种防爆基材’,但没写供应商。可这透光纹路……跟咱们F1系列的热弯工艺很像。”

刘好仃凑近看:“像到什么程度?”

“至少七成相似。”小王放大画面,“而且他们测试冲击的视频,用的是咱们行业标准的落球高度。”

刘好仃没说话,转身回到座位,打开笔记本,翻到那页“窗膜”,在旁边写了个词:“追踪”。

他刚合上本子,手机响了。

是老李发来的消息:“刚才路过质检室,看见小陈在看新能源汽车白皮书。”

刘好仃回了个“嗯”,把手机扣在桌上。

窗外阳光斜照进来,落在白板上那行字上。

“哪些领域,正等着一块好玻璃。”

他站起来,走到饮水机前接了杯水。水倒满的瞬间,他忽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红笔,在白板上那行字的“懂”字下面,重重画了一道。

然后他写上一句:“合作不是谁听谁的,是互相懂。”

笔帽咔嗒一声扣上。

他转身时,小王正拿着打印好的简报初稿走来。

“第一期。”小王说,“我列了五个可能的方向。”

刘好仃接过纸,还没来得及看,老李又探头进来:“那个智能窗膜厂的负责人,留了电话。”

刘好仃点点头,把简报放在桌上,拿起笔。

笔尖刚碰到纸面,小王忽然说:

“您说,他们会不会已经用过我们的技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