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833集:经营效果初步显现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833集:经营效果初步显现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站在车间走廊的玻璃样品架前,指尖轻轻滑过一块弧形调光板的边缘。阳光从高窗斜切进来,在玻璃表面折射出一道淡青色的光弧,像春天刚抽芽的柳枝。他没看手机,但知道里面正躺着三封未读邮件——两封来自海外代理,一封是技术部的排产确认。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时,小林正抱着一台投影仪踉跄进门,后脚跟还卡着门框。“刘工,我发誓这机器上周还好好的!”她一边调试一边嘟囔,“现在它跟我早起的闹钟一样,关键时刻掉链子。”

“那就别指望它自动开机。”刘好仃顺手把保温杯放在会议桌角落,杯盖拧开一条缝,热气缓缓升腾,“咱们人脑比它靠谱。”

人陆陆续续到齐了。老张抱着文件夹,小李拿着平板,技术组的小王甚至带来了生产线的实时数据屏。空气里有种微妙的躁动,像是雨前的风,压着地皮往前推。

“上周的订单已经排到第四车间了。”小李翻着报表,“‘未来工场’二期扩建提前启动,对方明确说优先考虑咱们。还有杭州艺术馆,他们设计师昨天发来新需求——要让玻璃在立秋那一刻自动调成金黄色。”

“不是节气颜色吗?”小林抬头,“怎么还带自动感应的?”

“客户说,建筑要有呼吸感。”小李耸肩,“咱们卖的又不是玻璃,是情绪调节器。”

刘好仃笑了,没接话。他走到白板前,写下两个字:“评估。”

“咱们得看看,这阵风到底是过堂风,还是真的起风了。”

话音刚落,老张就皱眉:“怎么评?按利润?还是按合同量?”

“当然是利润。”财务组的小陈立刻接话,“三个月回款率提升了41%,毛利率稳在38%以上,这说明咱们的定价策略成了。”

“可品牌影响力呢?”小林不服气,“咱们上个月在行业论坛的帖子,转发量破了纪录,还有两个环保组织主动联系我们做联合发布。这些能算钱吗?”

争论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有人坚持看数字,有人强调口碑,还有人提出该算“客户回头率”和“需求定制率”。

刘好仃听着,没打断。等声音渐渐低下来,他才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十字坐标。横轴写“短期收益”,纵轴写“长期价值”。

“咱们不选边。”他说,“咱们全都要。”

他在坐标上点了四个点:第一个是“未来工场”项目,落在右下角——利润可观但创新度一般;第二个是马来西亚生态酒店,偏左上——订单小但定制化强,品牌曝光高;第三个是杭州艺术馆,接近正中央——技术难度高,客户粘性强;最后一个,他写下了“越南试单客户”。

“这个客户只订了两片样品。”他说,“但他们提了个问题:能不能让玻璃在雨天自动起雾,形成山水画效果?”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

“听起来像玄学。”小李憋不住笑。

“可这说明什么?”刘好仃反问,“说明人家不是在买建材,是在找表达方式。咱们的产品,正在变成一种语言。”

他顿了顿,把笔记本翻开一页,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客户反馈、技术难点、市场动向。“咱们的评估标准,不能只看赚了多少钱,还得看说了多少话,听懂了多少心。”

最终,团队定下六项评估维度:订单量、利润率、客户满意度、定制化比例、品牌曝光度、市场拓展速度。

小林主动揽活:“我来整理反馈信息。”

她把三个月来的邮件、留言、会议记录全调了出来。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像蚂蚁搬家,看得人眼花。有人夸“玻璃懂人心”,也有人抱怨“交期拖太久”“弧形边缘有细微划痕”。

“负面评价占12%。”她念完数据,语气有点低,“主要是交付周期和细节工艺。”

“12%不少,但也不多。”刘好仃扫了一圈,“重点是,他们为什么抱怨?”

小王翻出生产日志:“弧形模具还在调试,良品率卡在82%。交期延迟是因为新系统刚上线,排产协调花了时间。”

“那咱们改。”刘好仃干脆,“模具组加人,排产系统优化,客服部每周出一份‘客户心声’简报。问题不是污点,是地图——指哪儿,咱们补哪儿。”

小林突然抬头:“等等,我刚发现个事儿。”

她把几条来自东南亚的反馈并列投影:“三个不同客户,都提到希望玻璃能‘更绿一点’。”

“绿?”老张愣住,“颜色?”

“不是。”小林摇头,“是环保。他们想要更低碳的生产流程,最好能提供碳足迹认证。”

刘好仃眼神一亮。他想起笔记本里记过的那条信息:东南亚新兴市场,对绿色认证的重视度正快速上升。

“这不是需求,是趋势。”他说,“咱们得跟上。”

评估数据最终汇总成一张图表。三个月前,公司的业务领域还集中在“传统建筑玻璃”和“节能玻璃”两个板块;如今,“智能调光”“定制艺术”“海外低碳项目”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订单分布图上,国内长三角、珠三角依旧密集,但东南亚的几个红点正在连成线。利润率曲线稳中有升,客户满意度从78%跳到91%。

“咱们真的走出来了。”小李盯着屏幕,声音有点发颤。

“不是走,是飞。”小林笑出声,“虽然翅膀还有点抖。”

刘好仃没急着庆祝。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装车的工人正把一批新样品搬上货车。车身上贴着“出口·马来西亚”字样,阳光照在玻璃上,反射出流动的光斑,像一片片游动的鱼。

“咱们得再问一句。”他转身,“这效果,是偶然,还是真的成了?”

老张沉吟:“国内项目有延续性,海外客户也开始主动找上门。这不是运气。”

“还有。”小王补充,“技术部刚统计完,过去一个月,有七家设计院主动联系我们,想探讨‘材料 设计’的联合方案。以前都是咱们求人,现在……是他们在问‘能不能试试你们的新系统’?”

刘好仃点点头。他翻开笔记本,在最新一页写下:“品牌多元化经营,初步验证可行。”

他合上本子,抬头说:“咱们没走错路。”

会议室里响起掌声,不算热烈,但踏实。像春雨落在屋顶,不喧哗,却能听见生长的声音。

“下一步呢?”小林问。

“继续听。”刘好仃说,“听市场说话,听客户说话,听玻璃自己说话。”

他走到白板前,擦掉“评估”二字,写下新的标题:“深化与响应”。

“咱们不只是做产品,是做对话。客户提一个需求,咱们答一道题。答对了,是订单;答好了,是信任;答出新可能,才是未来。”

小李突然举手:“那个……越南客户的新邮件来了。”

他点开投影。邮件正文只有一行字:“我们想用你们的玻璃做幼儿园外墙。能不能让它在孩子哭的时候,自动变暖色?”

会议室静了两秒。

“这题超纲了。”小李嘀咕。

“那就重新定义考卷。”刘好仃笑了,“技术部,明天开会,议题:‘情绪识别玻璃的可行性研究’。”

小林猛地抬头:“你是认真的?”

刘好仃没回答。他拿起桌上的保温杯,拧开盖子,吹了口气。热气模糊了杯口的边缘,像一层薄雾。

他轻声说:“咱们的玻璃,总得学会哄孩子睡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