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816集:新挑战:品牌全球化数字化转型

小王刚把“返程资源共享可行性分析”的文档保存到共享盘,抬头就看见刘好仃站在技术组门口,手里捏着一张打印纸,笑得像刚捡了钱包。

“老张的加油站谈下来了,”他晃了晃那张纸,“不仅车队能用,还能带上下游几家合作厂一起拼单——省下的油钱,够给大伙儿每人买双新工鞋。”

办公室里顿时响起一片起哄声。小王也笑了,心想这事儿办得真敞亮。可刘好仃没跟着笑太久,他把纸往桌上一放,话锋一转:“但咱们省了油钱,别人可没闲着。”

他点开投影,屏幕上跳出一组数据图:某国际玻璃品牌过去六个月的线上曝光量、社交媒体互动增长率、智能仓储覆盖率。曲线一路往上蹿,像过年放的窜天猴。

“人家一边优化物流,一边把整个品牌搬上了‘云’。”刘好仃指了指图,“咱们还在为一张手写运输单头疼的时候,人家已经用AI预测销量、用AR给客户看样品了。”

笑声渐渐停了。小王低头看了眼自己刚做的Excel表,忽然觉得它像个出土文物。

早会照常在九点开始,但气氛和往常不太一样。墙上那张“初见成效”的报告还贴着,阳光斜照在“成效”两个字上,金光闪闪的,可现在看,倒像是在提醒:这只是个开始。

刘好仃没急着说话,先给每人发了张小卡片,上面印着一行字:“你觉得,咱们的品牌,在国外客户眼里,是什么样子?”

五分钟后,卡片收上来,五花八门的答案贴满白板——

“靠谱但老派”

“便宜,但不够酷”

“像我爸用的那种保温杯”

“技术还行,就是官网像2003年建的”

刘好仃看着最后一条,忍不住笑出声:“咱们的官网……真有那么惨?”

小王举手:“刘哥,上周迪拜客户问能不能在线看样品三维模型,我只能发个pdF截图,人家回了句‘thanks… I guess.’”

全场静了两秒,然后爆笑。

笑完,却没人再说话。

“其实吧,”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圆,“咱们这几年,把轮子修得挺稳,成本压下去了,效率提上来了。可车要是不升级,再稳,也跑不过高铁。”

他顿了顿,在圆外面画了个更大的圈:“现在,不光要比谁运得快、省得多,还得比谁看得见、连得上、反应快。客户要的不只是玻璃,是要一整套数字化的服务体验。”

“你是说……咱们也得搞数字化转型?”财务小林小心翼翼地问。

“不是‘搞’,是‘活’。”刘好仃点头,“不转,不是慢,是会被慢慢看不见。”

会议室安静下来。窗外的风穿过走廊,吹动了白板上一张没贴牢的卡片,轻轻翻了个面,露出背面小王写的另一句话:“怕跟不上技术更新的速度。”

刘好仃看见了,没念出来,只是走到小王跟前:“你刚才说,客户想要三维模型?咱们有没有可能,做个简单的在线看样系统?”

小王挠头:“技术上不难,问题是……这类工具更新太快了。今天刚上线,明天可能就被新平台取代。我们投入人力,会不会刚做完就过时?”

这话像块石头,砸进了池子。采购老李也点头:“上次我们上的那个库存管理插件,才用半年,开发商直接停服了,数据还得手动导出。”

“而且,”技术组小李接话,“光是学习新系统,就得花一两周。等我们刚摸熟,又来新版本了,更新日志比说明书还长。”

刘好仃听着,没打断。等大家说完,他忽然问:“你们还记得二十年前,咱们厂第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吗?”

没人应声,但他知道大家都记得。

“那时候,老师傅们都说,机器哪有手稳?结果呢?现在谁还用手磨边?”他笑了笑,“新技术刚来的时候,都像野马,难驯。可咱们不是为了驯马,是为了学会骑马。”

他转身在白板上写下四个字:不怕慢,怕站。

“咱们不追求一步到位,但得迈出第一步。”他语气放轻,“就像上次优化物流,咱们也不是一开始就懂ApI对接,可现在,小王都能给新员工讲课了。”

小王一愣:“我讲过吗?”

“讲过。”刘好仃笑,“上个月茶水间,你一边泡面一边跟实习生说‘JSoN格式别搞错’,我都听见了。”

办公室又笑了,这次的笑里,多了点底气。

“所以,”刘好仃收住笑,目光扫过每个人,“咱们不怕技术更新快,怕的是,我们还在用昨天的脑子,对付明天的活儿。”

他停顿片刻,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行业交流会的资料:“上个月我去上海开会,听到一句话,挺戳心——‘未来没有传统制造业,只有制造 数字化的融合体。’”

他指着资料上一行笔记:“当时有个专家讲,他们用区块链追踪每块玻璃的生产路径,客户扫码就能看到它从哪座窑炉出来、经过哪些质检、由谁运输。全程透明,还能防伪。”

“咱们……也能做?”小林问。

“能。”刘好仃点头,“不一定一步到位,但可以先做‘看得见’的部分。比如,让客户在线查订单进度,再往后,加个虚拟展厅,让他们用手机转着看样品。”

“可技术迭代这么快,咱们怎么跟?”小王还是担心。

“那就别想着‘跟’。”刘好仃说,“咱们不追风口,只解决问题。客户要什么,咱们就用合适的工具给什么。工具换了,咱们再学就是。”

他看向小王:“你刚才说,接触过一个技术跟踪工具?”

小王一怔:“啊?您怎么知道……”

“你上周在工位上刷的那个页面,我路过瞄了一眼。”刘好仃笑,“叫‘techpulse’,实时推送行业技术动态,还能按关键词订阅,对吧?”

小王瞪大眼:“您连名字都记住了?”

“不是我记性好,是我觉得,有人已经在想怎么应对变化了。”刘好仃把资料合上,“这样,从下周起,咱们成立一个‘数字化观察小组’,小王牵头,每周汇总一次新技术动态,挑出对咱们有用的,简单测评,再决定要不要试。”

“就我们几个人?”小李问。

“先小范围试。”刘好仃点头,“不怕人少,就怕没人动。等跑出个样子,自然有人跟。”

他最后说:“咱们这厂,不是第一天面对新东西。二十年前,咱们连电脑都不会开,现在呢?谁还能离得开Excel?”

他走到窗边,拉开百叶窗。阳光一下子涌进来,照在每个人的工位上,也照在墙上那张“初见成效”的报告上。

“上一轮优化,咱们把‘差不多’换成了‘数据’。”他回头,眼神亮得像刚通了电,“这一轮,咱们要把‘老办法’,换成‘新可能’。”

散会后,小王没急着走。他打开电脑,重新点开那个尘封已久的techpulse账号,输入密码。

页面加载出来,首页第一条推送是:“AR远程验货系统V3.0上线,支持多语言实时标注。”

他盯着看了三秒,新建了个文档,标题打上:“AR验货可行性初探”。

刚敲下第一行字,手机震了一下。

是刘好仃发来的消息:“下午三点,技术部小会议室,聊聊怎么让客户用手机‘摸’到咱们的玻璃。”

小王回了个“好”字,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报告。

阳光正移到“成效”二字的末尾,像一把火,烧到了下一个字的边缘。

他正要关机,忽然听见隔壁传来一声轻响。

采购老李抱着一摞新合同出来,不小心碰倒了文件架,一叠供应商资料散了一地。

他蹲下收拾,指尖碰到最底下那张,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新消息,又低头看了看手里这张写着“2023年智能设备合作意向书”的文件,忽然停住了。

那上面,有一行小字备注:“供应商提供免费技术培训,每季度更新一次操作指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