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803集:营销效果初步评估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803集:营销效果初步评估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小陈的手刚从鼠标上抬起来,指尖还残留着滑动页面的惯性。屏幕上的数据报表刚刷新完,像一张摊开的体检报告,安静地躺在会议室的投影幕布上。窗外的深圳清晨灰蒙蒙的,远处工地的塔吊红灯已经熄了,取而代之的是早班工人的吆喝声,一声声从玻璃厂后巷传来。

刘好仃端着他的保温杯走进来,杯盖拧开时发出熟悉的“咔”一声,但这次没人抬头。三个人都盯着那张报表,像是在等医生宣判。

“开始吧。”刘好仃把杯子放在桌上,没喝,目光扫过每人面前的笔记本,“咱们播了三周内容,也该看看树苗有没有冒芽了。”

小陈清了清嗓子:“播放量整体在涨,tiktok东南亚账号的视频平均播放从200跳到1.8万,最高一条破了5万。”

“5万?”尤哈眉毛一挑,“那条‘玻璃书签上的名字’?我猜能火,情感牌永远不翻车。”

“可点赞率只有3.2%。”阿米尔推了推眼镜,语气冷静,“按行业标准,爆款内容通常在5%以上。播放高,互动低,说明很多人划走了,没记住。”

会议室安静了一秒。

“所以问题来了。”刘好仃翻开自己的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关键词,“咱们是看数据说话,还是听用户说话?”

小陈立刻举手:“当然听用户!昨天还有人私信我说,看了‘老师傅的第四十年’,想起自己父亲在五金厂干了一辈子,差点哭出来。”

尤哈点头:“对啊,这种反馈多真实,比冷冰冰的数字有温度多了。”

阿米尔却不急着表态:“可用户反馈是样本小,容易被情绪带动。我们得看整体趋势,不能拿一条私信当结论。”

刘好仃听着,没打断。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两条线,一条标着“数据”,一条写着“声音”。

“一个看面,一个看点。”他顿了顿,“咱们又不是做学术,也不是搞煽情大会。要的是——品牌被人记住,还得记对。”

他转身写下四个字:综合评估。

“数据要看,用户反馈也要收。但得有计划,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他翻开本子,“接下来七天,分三步走:第一,拉全平台数据,补全缺失项;第二,整理所有评论、私信、互动内容;第三,交叉分析,找真信号,去噪音。”

小陈眨眨眼:“那……标准呢?怎么算‘有效’?”

“简单。”刘好仃笑了笑,“用户愿意停留,愿意互动,愿意主动提我们——就算有效。至于播放量,是入场券,不是成绩单。”

尤哈咧嘴:“那我负责翻评论,看有没有‘自来水’。”

“你顺手把带图反馈的归个类。”刘好仃补充,“比如有人晒收到的玻璃书签,这种就是活广告。”

阿米尔已经打开后台,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我来处理数据接口问题。部分平台的ApI权限受限,原始数据拿不全。”

“这事交给你,我放心。”刘好仃点头,“技术难题,就得用技术破。”

小陈忽然想起什么:“对了,LinkedIn那篇《一块玻璃,如何自己洗澡?》被转发了三百多次,还有两个行业博主专门写了点评。”

“哦?”刘好仃眼睛亮了,“他们怎么说?”

“说咱们把技术讲‘活’了,不像传统工厂只会堆参数。”小陈翻出截图,“有个叫‘材料前沿’的账号说:‘这才是工业传播该有的样子。’”

刘好仃没笑,但眼角的纹路松了下来。他低头在本子上记下:“重点关注专业平台的二次传播——影响力比流量更重要。”

三天后,办公室的空气变了。

不再是焦虑的沉默,而是一种低频但持续的兴奋。阿米尔的屏幕上跑着数据清洗脚本,一行行代码像溪流般滚动;小陈的笔记本上贴满了便利贴,每张都写着一句用户原话;尤哈则拿着手机,一条条翻看私信,时不时“啧”一声,像是发现了什么宝藏。

“刘师傅!”他突然抬头,“有个马来西亚客户留言,说看了咱们的视频,专门改了建筑方案,多订了五百平米自清洁玻璃。”

“人名呢?”刘好仃问。

“张先生,吉隆坡的,项目在市中心。”

刘好仃沉默两秒,提笔记下:“记下来,后续回访用。”

阿米尔这时也抬起头:“数据补全了。我发现个现象——带‘真实故事’标签的视频,完播率比纯科普高27%。但纯技术内容的收藏率是故事类的两倍。”

“有意思。”刘好仃走到他身后看屏幕,“一个是让人看完,一个是让人想存着以后看。”

“对。”阿米尔点头,“但问题来了——有一条播放量最高的视频,讲‘客户改尺寸的深夜’,数据很好看,可用户评论里有不少说‘太煽情’‘像剧本’。”

小陈一愣:“怎么可能!那事是真的!王师傅那晚加班到三点!”

“用户不知道真假。”刘好仃轻轻说,“他们只感受情绪。太浓了,反而像演的。”

会议室安静下来。

“所以?”尤哈问。

“所以咱们得调火候。”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天平,“一边是真实,一边是表达。太偏哪边,都会翻。”

他顿了顿:“但有一组数据你们注意到了吗?18-25岁用户互动率最低,45岁以上反而最高。”

小陈瞪大眼:“不是说年轻人爱刷短视频吗?”

“可他们刷得快,忘得也快。”刘好仃说,“中年用户更愿意停下来,看点有根有底的东西。”

“那后续内容……”小陈问。

“不换方向,微调节奏。”刘好仃说,“故事继续讲,但少点‘泪点’,多点‘细节’。比如王师傅加班,别说‘他默默点了碗泡面’,说‘他泡面桶上贴着孙女的涂鸦’——这种细节,才让人信。”

尤哈忽然举手:“等等!我刚翻到一条评论,特别小众——有个德国用户说,他想定制一块刻着数学公式的玻璃,当书房装饰。”

“公式?”小陈笑出声,“啥公式?”

“黎曼猜想。”尤哈念完自己都愣了。

阿米尔倒吸一口冷气:“这人要么是真懂数学,要么是想测试咱们能不能做精细蚀刻。”

刘好仃没笑,反而认真记下:“记下来,这类需求虽然少,但忠诚度高。说不定是个新方向。”

又过了两天,评估报告终于成型。

刘好仃站在会议室白板前,身后是密密麻麻的图表和关键词。团队三人坐得笔直,像在等一场考试的结果。

“结论有三。”他声音平稳,“第一,品牌曝光量提升明显,尤其在东南亚和欧洲专业圈层,已有自然搜索流量;第二,用户认知从‘中国工厂’转向‘有温度的技术提供者’;第三,互动质量在上升,虽然播放量波动,但收藏、转发、私信咨询量稳步增长。”

小陈松了口气:“那……算成功了?”

刘好仃摇头:“算起步。”

尤哈撇嘴:“可我觉得数据还不够炸。隔壁同行一个广告投下去,播放直接百万起。”

“咱们不是做广告。”刘好仃说,“咱们在种树。有人路过,看见了,记住了,下次需要玻璃,脑子里闪过咱们的名字——这就够了。”

他合上本子,目光扫过三人:“接下来,根据评估结果,微调内容策略。故事继续,但更克制;技术深化,但更接地气;互动保留,但更聚焦。”

小陈忽然问:“那……那个德国客户呢?真给他做黎曼猜想?”

刘好仃没立刻回答。他走到窗边,拉开百叶窗。阳光斜切进来,照在桌角的一块样品玻璃上,透明的表面映出窗外的天空,也映出四个人模糊的影子。

“做。”他说,“哪怕只服务一个人,也是透出去的一道光。”

他转身,拿起笔,在白板上原有的“内容营销”旁边,写下两个新字:

精准。

尤哈刚想说什么,手机突然震动。他低头一看,眉毛一挑,点开消息。

“刘师傅。”他声音有点发紧,“刚收到一条私信——德国那位,附了设计稿,还问能不能把公式刻在双层夹胶玻璃的中间层,让光穿过时产生折射效果。”

刘好仃走过来,盯着屏幕看了两秒。

“能做吗?”尤哈抬头。

刘好仃没回答。他拿起手机,放大那张设计图,指尖停在公式第三行的一个符号上。

阳光正落在玻璃样品的边缘,折射出一道细长的光斑,横切过桌面,像一把刀,轻轻搭在阿米尔刚打印出来的数据报表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