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792集:新挑战:品牌全球化客户服务升级

小陈喊住刘好仃的时候,他正站在走廊拐角的饮水机前,拧开一瓶矿泉水。水柱哗地冲进杯底,溅起几滴落在袖口上,像几颗来不及逃走的星星。

“科技中心想了解‘生存方案’?”刘好仃抿了口温水,没回头,“告诉他们,下周安排线上会议,咱们主讲。”

“讲什么?”小陈跟过来半步,手机还亮着那条消息。

“玻璃怎么活得久。”他拧上瓶盖,轻轻拍了拍,“不是靠吹,是靠晒、靠淋、靠撞。咱们的测试数据摆那儿,谁不服谁来测。”

小陈笑了:“他们要是问服务呢?比如售后响应、现场支持……”

刘好仃的脚步顿了一下。

他没立刻答,而是转身走回办公室,顺手从桌上拿了支笔,在白板上“新加坡”三个字下面画了个问号,又拖出一条长线,连向“迪拜”“温哥华”,最后停在“吉隆坡”。

“咱们的玻璃能扛十年紫外线,可客户要是打个电话三天才回,你说他下次还敢用吗?”

小陈一愣。

“技术是命根子,服务是脸面。”刘好仃把笔帽咔地一按,“现在脸有点脏了。”

会议室的门还没关严,阿米尔已经探进半个身子:“刘师傅,刚收到利雅得那边邮件,说新项目进度提前,希望我们提前派驻技术人员。”

尤哈紧接着从工位起身:“约翰内斯堡也问了,能不能提供本地化培训?他们施工队对咱们的新安装工艺不太熟。”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看着那几条红线像藤蔓一样爬满地图,忽然笑了:“以前咱们是卖玻璃的,现在倒像是开连锁店的——产品要标准,服务还得带温度。”

“可咱们哪有那么多‘温度’?”小陈苦笑,“一个售后工程师,上个月飞了四趟中东,回来连轴转处理邮件,人都瘦一圈。”

“问题就在这儿。”刘好仃拿起记号笔,在白板中央写了个大字:服。

然后是第二个:务。

第三个:升。

第四个:级。

四个字排成一列,像四块砖,垒成一堵墙。

“咱们的市场跑得比服务快。”他指着字,“客户追着咱们的技术跑,咱们却追着客户的问题跑。这不是赛跑,是拔河——力气都花在僵持上了。”

阿米尔挠头:“那咋办?招人?培训?还是建海外服务点?”

“都不是。”刘好仃摇头,“现在不是缺人手,是缺‘节奏’。就像炒菜,火候不对,食材再好也糊锅。”

他转身在白板上画了个圈:“新加坡客户要技术交流,利雅得要现场支持,约翰内斯堡要培训,吉隆坡刚冒出防霉需求——这些不是麻烦,是信号。”

“信号?”尤哈凑近了些。

“说明咱们的玻璃,已经从‘能用’变成‘想用’了。”刘好仃声音轻了些,“可客户从‘想用’到‘敢长期用’,中间隔着一层服务体验。咱们得把这层窗户纸捅破。”

小陈若有所思:“所以……服务得跟上品牌的脚步?”

“不止是跟上。”刘好仃拿起红笔,在“服务升级”四个字外画了个大圈,“得超前半步。客户还没开口,咱们就把答案递到门口。”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

空调吹出的风拂过纸页,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有人在翻一本旧相册。

阿米尔忽然笑出声:“您这不就是‘未诉先应’?比天气预报还准。”

“对喽。”刘好仃也笑了,“咱们做玻璃的,最怕什么?裂纹。服务也一样,等客户投诉了再补,就跟等玻璃炸了再换一样——晚了。”

尤哈举手:“可每个地方客户习惯不一样啊。新加坡喜欢邮件正式沟通,迪拜那边习惯电话直来直去,南非施工队连视频会议都懒得开,非得现场比划。”

“这正是难点。”刘好仃点头,“咱们不能拿深圳的尺子,量全世界的脚。”

他走到窗边,阳光斜照进来,映在玻璃幕墙上,反射出一片流动的光斑,像无数条小鱼在游。

“上周我去车间,看见老师傅调切割机,不是靠数据,是靠耳朵听声音。刀片进料的节奏、震动的频率,他一听就知道差多少丝。为什么?因为他在这行干了三十年,懂‘手感’。”

他转过身:“咱们的服务也得有‘手感’。不是照手册念,是懂客户说话的语气、做事的节奏、甚至他们不说话时的沉默。”

小陈眨眨眼:“所以……我们要学‘听声辨位’?”

“对。”刘好仃走回桌前,打开笔记本,翻到一页空白,“从今天起,咱们得重新认识客户。不是看他们买了多少玻璃,是看他们怎么用、谁在用、用的时候在想什么。”

“那第一步?”阿米尔问。

“第一步,”刘好仃写下几个词:倾听、预判、响应、温度,“咱们先搞一场‘客户声音地图’计划。”

“地图?”尤哈好奇。

“对。把每个市场的客户反馈、沟通习惯、常见问题、甚至他们当地的节假日都标上去。咱们不光卖玻璃,还得懂他们的生活节奏。”

小陈笑了:“那岂不是连斋月都得记?”

“当然。”刘好仃认真点头,“迪拜客户斋月白天不接电话,你非得早上八点打过去,人家正封着斋,能有好脸色?咱们得学会在别人的时间表里跳舞。”

阿米尔拍桌:“有道理!上个月我打了五次电话没人接,还以为项目黄了,结果人家开斋后一口气回了十条微信。”

“这就是文化差。”刘好仃在本子上圈出“文化敏感”四个字,“咱们的玻璃能抗高温,可服务不能‘水土不服’。”

尤哈忽然想到什么:“那语言呢?咱们现在靠翻译软件,客户说‘有点问题’,我们听成‘小问题’,结果人家是‘大麻烦’。”

“翻译软件能翻字,翻不了情绪。”刘好仃点头,“以后重要沟通,尽量用当地合作方的人做桥梁。信任,是从听得懂彼此的话开始的。”

小陈低头记着,忽然抬头:“可这些……是不是有点像‘洞察需求’了?咱们不是说好先定目标吗?”

刘好仃笑了:“没跑偏。咱们现在不做方案,只定方向。就像开车,你得先知道往哪儿开,才能调导航。”

他合上笔记本,站起身:“市场布局优化告一段落,客户开始追着咱们跑。可跑着跑着,他们发现——哎,售后服务怎么跟不上?”

“所以现在轮到咱们提速了。”阿米尔接话。

“对。”刘好仃走到白板前,拿起蓝笔,在“服务升级”旁边写下一行小字:让客户觉得,选我们,不只是买了块好玻璃,是找了个靠谱的伙伴。

“咱们不是大公司,拼不了资源堆砌。”他轻声说,“但我们可以拼用心。一块玻璃能用十年,如果客户知道,这十年里咱们一直在线,他还会犹豫吗?”

小陈点头:“不会。他会觉得,这玻璃背后,有一群活生生的人。”

“这就对了。”刘好仃笑了,“技术是冷的,服务是热的。咱们得让客户摸到那股热气。”

会议结束前,刘好仃站在门口,看着窗外的厂区。

一辆货车正缓缓驶出大门,车身上贴着公司的新标识——一条蜿蜒向上的光带,穿过地球轮廓,像一束光在奔跑。

“明天开始,”他对大家说,“咱们重新定义‘服务’。它不是售后,是陪伴。”

“那……”小陈试探着问,“我们是不是该建个全球客服中心?”

刘好仃没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你觉得,客户最怕什么?”

“怕玻璃坏?”

“不。”他摇头,“怕出问题时,打不通电话。”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所以,咱们的第一步,不是建中心,是建信任。”

“怎么建?”

刘好仃拿起手机,拨通了新加坡客户的号码。

电话响了三声,接通了。

“您好,我是刘好仃。”他笑着说,“听说您想了解我们的‘生存方案’?其实很简单——我们的玻璃活得久,是因为我们,一直醒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