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742集:合作加强实施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742集:合作加强实施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六点四十三分,会议室的灯还亮着,投影仪关闭后留下的那圈光晕在白板上慢慢褪去,像退潮的水痕。刘好仃把刚打印出来的巴西新模板塞进文件夹,夹子“咔”地一声咬住纸角,干脆利落。

“小林,发给所有相关方,今晚八点前确认接收。”他一边说,一边把手机倒扣在桌上,屏幕朝下,像是在跟时间比谁更沉得住气。

没人说话,但键盘敲击声立刻密集起来,像一群蚂蚁在搬运消息。

刘好仃没走。他站在窗边,看着楼下物流区那辆刚装完货的红色货车缓缓启动,车尾灯在暮色里划出两道渐亮的红弧。他忽然转身,从柜子里抽出一块空白白板,架在旧白板旁边。

“从明天起,咱们加一条目标。”他写下六个字:合作,不是配合。

小王抬头:“有区别?”

“当然。”刘好仃笑着,“配合是你说我做,合作是咱俩一起想怎么把事儿干得更顺。比如——”他指了指巴西模板,“咱们改完系统,供应商那边能不能同步更新?物流商能不能提前预审?现在不是单打独斗的时候了。”

小林皱眉:“可人家愿意吗?咱们又不是甲方爸爸。”

“那就让他们也尝尝甜头。”刘好仃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上个月各环节的延误记录,“你看,越南那批货,卡在港口三天,表面是清关慢,其实是咱们和物流商信息不同步。要是他们能提前拿到申报数据,早做准备,省下的滞港费,够请他们吃三顿火锅了。”

办公室里响起轻笑。

“所以,”刘好仃收起本子,“明天开始,咱们主动约供应商和物流商开个‘碰头会’,不谈合同,先聊痛点。谁卡得最难受,谁就先说话。”

第二天上午十点,视频会议准时开始。

屏幕那头,玻璃原料供应商老陈搓着手:“刘工,说实话,我怕合作变成‘加活不加钱’。”

物流公司的李经理也点头:“咱们签的可是‘门到门’,万一中间哪个环节出了岔子,责任算谁的?”

刘好仃早有准备。他打开共享文档,调出一张成本分析图:“老陈,你们最近运输成本涨了18%,主要卡在两个地方:一是零散发货,二是返程空车。如果我们把订单集中,按月打包,你们的车能顺路接别的货,空驶率能压到5%以下。算下来,每吨运费能省三百。”

老陈眼睛一亮:“这数字靠谱?”

“我让小王做了模拟路线规划,”刘好仃示意,“你看,深圳→赣州→长沙,一圈下来,车不空跑,你们多接两单,我们少付一截。”

李经理凑近屏幕:“那我们这边呢?”

“你们最头疼的,是突发改单对吧?”刘好仃切换页面,展示一份“异常申报预警机制”草案,“以后客户临时改包装、改目的地,系统自动推通知给你们,提前两小时预警。你们有缓冲时间,我们少背锅,双赢。”

李经理摸了摸下巴:“听着不错……可真出事了,怎么算?”

“合同说话。”刘好仃点头,“法务已经在拟补充协议,责任按环节切分。比如,申报信息我们负责,运输延误你们担责,中间衔接出问题,联合追因。不甩锅,也不背锅。”

会议开了一个半小时,结束时,老陈主动加了刘好仃微信:“那个路线优化表,能发我一份吗?我想拿给车队看看。”

李经理也笑了:“下次开会,我带技术主管来,咱们把系统对接细节敲死。”

三天后,合作协议进入审核阶段。

但卡住了。

供应商提出:批量发货可以,但要求预付30%货款,否则资金压力太大。

物流商则坚持:预警机制可以接,但必须加一条“不可抗力免责条款”,否则不敢签。

刘好仃召集团队开会,茶水间里,咖啡机咕噜咕噜地响。

“预付款不是问题,”财务小周说,“但得保证他们的供货稳定性。”

“免责条款也合理,”法务小陈翻着合同,“但得界定清楚什么是‘不可抗力’——下雨算不算?堵车算不算?”

刘好仃搅着杯里的咖啡:“这样,预付款我们付,但分两笔,发货前付20%,到港确认后再付10%。给他们安全感,也留个保险绳。”

他转向小陈:“‘不可抗力’写具体些:自然灾害、政策突变、重大公共事件。堵车不算,下雨不算——除非是台风红色预警。”

小周笑出声:“那物流商得天天看天气预报了。”

“对啊,”刘好仃也笑,“合作不是谈恋爱,是合伙过日子,柴米油盐都得算清楚。”

当天下午,双方重新开会。

刘好仃一条条解释调整后的条款,语气平和,但每个数字都说得清清楚楚。说到最后,老陈突然抬头:“刘工,你们这么认真,我们也不能光想着自保。其实我们厂新上了条自动化线,良品率提了8%,如果你们订单稳定,我可以把这部分成本让利一半给你们。”

李经理也松口:“预警系统我们接,但建议加个‘紧急联系人双通道’,你们这边除了小林,再留一个备份,万一她请假,我们不至于失联。”

合同最终在周五下午三点签完。

刘好仃把扫描件存进共享文件夹,顺手在日历上标了个红点:合作启动日。

第一周还算顺利。

系统对接成功,预警通知准时推送,供应商的原料按时送达。刘好仃甚至抽空去了一趟仓库,看着新到的原料袋上贴着统一编码,扫码就能查批次、查质检报告,他冲仓管老赵竖了个大拇指。

但第三周,问题来了。

一批发往墨西哥的货,原定周二装车,结果周三早上才出库。物流商反馈:运输车半路抛锚,换了车才拉走。

“抛锚?”刘好仃皱眉,“现在车况这么差?”

小林查了记录:“是外包车队的车,保养记录不全,发动机故障。”

刘好仃立刻联系李经理。

电话接通,对方语气歉意:“真不好意思,这车是我们合作的第三方,没想到出这岔子。”

“人没事吧?”刘好仃第一句问。

“司机没事,就是货晚了。”

“晚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为什么晚。”刘好仃说,“咱们能不能把车队也纳入合作体系?定期检查车况,换车也优先用咱们名单里的?”

李经理沉默两秒:“可以,但得加服务费。”

“加多少?”

“每单多收三百,包含车辆检修和备用调度。”

刘好仃算了算延误带来的仓储和客户赔偿成本,点头:“干。”

当天,合作车队名单更新,新增三条硬规:每月车检、司机持证备案、GpS全程追踪。

另一头,信息传递也出了小岔子。

一次临时改单,系统推送了预警,但物流商的技术接口没识别新字段,漏看了变更内容,差点按旧方案发货。

刘好仃没发火。他让技术组拉了个“合作方系统对接问题清单”,分类标记:数据格式、推送频率、异常反馈机制。

“别嫌麻烦,”他对小王说,“现在多改一个bug,将来少一次危机。”

小王点头:“我已经建了个‘合作方技术支持群’,有问题直接@,响应速度比邮件快多了。”

一个月后,数据出来了。

越南线路平均运输周期缩短1.2天,墨西哥线路出错率下降70%,巴西新模板零申报失误。

最意外的是,供应商老陈主动打电话来:“刘工,你们订单稳定了,我们产能利用率上了90%,厂里刚谈了个节能改造项目,要是成,明年还能再降5%成本。”

刘好仃挂了电话,站在白板前,看着“合作,不是配合”那六个字,拿起笔,在下面添了一行小字:信任,是省下来的成本。

下午,他组织了一次“合作复盘会”,没在会议室,而是订了楼下咖啡馆的包间。

供应商、物流商、公司团队围坐一圈,桌上摆着咖啡和点心,气氛轻松。

老陈笑着说:“以前觉得你们就是个客户,现在倒像战友了。”

李经理也举杯:“下次台风天,咱们也能提前排兵布阵了。”

刘好仃没急着总结。他打开平板,调出一张图表:“这是过去两个月的协同效率趋势,每提升一个点,咱们就少浪费一次人力、一次运力。接下来,我想试试——把合作再往前推一步。”

大家安静下来。

“比如,”他指着屏幕,“咱们能不能共享库存数据?你们看到我们缺料,主动提醒;我们看到你们车有空位,帮忙找货?”

老陈眼睛一亮:“这不就是‘动态拼车’?”

“对。”刘好仃笑,“不白忙,有分成。”

李经理搓着手:“这得搭个平台啊……”

“技术我们来对接,”刘好仃说,“你们出场景,我们出方案。”

话音未落,小林突然举手:“刘工,运输公司刚发来消息——他们计划明年换一批电动货车,续航500公里,深圳到赣州来回刚好。”

刘好仃抬头:“他们提合作了吗?”

“还没,但……”小林翻了一页,“他们说,如果咱们订单量够大,可以优先安排绿色专线。”

咖啡馆的空调轻轻吹着,桌上的咖啡杯沿凝着细小的水珠,缓缓滑落。

刘好仃拿起笔,在会议本上写下:绿色专线,可行性评估。

他刚要抬头说话,手机震了一下。

是李经理发来的消息:“电动货车的充电周期和装载效率,我们今晚整理一份数据,明早发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