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731集:深化效果初步显现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731集:深化效果初步显现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清晨六点,天光刚透进玻璃厂的天窗,像一层薄薄的糖霜洒在车间的地面上。刘好仃踩着这光走进控制室,手里拎着两个纸袋,一股热乎乎的葱油饼味儿在空气里轻轻炸开。

“趁热。”他把袋子往操作台一放,顺手拉开椅子坐下,“吃完再看数据。”

小林从屏幕前抬起头,眼睛还有点发直:“刘工,您又通宵了?”

“没通宵,是起太早。”他咧嘴一笑,咬了口饼,“人老了,觉少,不如早点来陪机器醒过来。”

控制台上的各项指标正安静流淌,绿色曲线平稳得像早高峰前的马路。这和一个月前那个警报频发、数据乱跳的系统,简直像换了家厂子。

“时钟同步修好了。”小张从隔壁技术间探出头,“误差压到五毫秒以内,现在全系统步调一致,跟军训似的。”

“那得给它颁个优秀标兵奖。”刘好仃边嚼边笑,“不过现在不急着庆功,咱们得看看——这身新衣服,到底合不合身。”

他打开笔记本,翻到一页写着“效果评估方案”的清单。昨晚他盯着系统运行日志看了半宿,心里那股劲儿越来越足:系统稳了,人也顺了,是时候量一量,这场“数字化长高”到底长了多少厘米。

“今天第一件事,”他合上本子,目光扫过几位骨干,“咱们给自己做个体检。”

小林一愣:“体检?”

“对。”他点头,“咱们不看脸色,不把脉,看数据。数字化水平、生产效率、响应速度、故障率……全算进去。不光自己比,还得跟外面比。”

小张皱眉:“可有些数据……真不好拿。比如海外订单的响应时效,销售那边记录不全,财务又没同步。”

“那就去要。”刘好仃语气轻松,像在说“去楼下买瓶水”,“要不到,就去问;问不清,就回溯。系统有日志,人有记忆,总能找到点线索。”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字:准、全、信。

“咱们不怕数据难看,就怕数据不准。评估不是为了写表扬信,是为了看清自己站哪儿,下一步往哪走。”

小林低头翻着表格,忽然嘀咕:“万一结果不如预期呢?忙活这么久,要是提升不明显……”

“那也得知道。”刘好仃打断她,语气温和却不容商量,“爬山的人,总得回头看看,自己是不是真在往上走。哪怕只挪了一小步,也是进步。怕的不是慢,是瞎走。”

会议室里安静了一瞬,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而且,”他笑了笑,“我昨儿顺手查了行业报告,咱们现在的AI质检响应速度,已经比行业均值快了23%。这可不是我吹,是数据说的。”

小张眼睛一亮:“真的?那咱们岂不是……偷偷领先了?”

“别得意。”刘好仃摆手,“领先半步叫优势,领先十步叫风险。咱们的目标不是当出头鸟,是当那只飞得稳的。”

评估工作当天启动。刘好仃把团队分成三组:一组负责技术指标,一组对接运营部门收集流程数据,最后一组专门做横向对比分析。

他自己拎着保温杯,一间间办公室串门。

财务科的李姐正对着Excel发愁:“上季度的海外报价周期,系统没留痕,我这只能翻邮件。”

“那就翻。”刘好仃坐下,顺手帮她拉出筛选条件,“按时间排,按客户排,按产品线排。一页页看,总能拼出个大概。”

“您还真来啊?”

“不然呢?”他笑,“我又不是来听‘没办法’的,我是来听‘再想想办法’的。”

中午,会议室堆满了打印出来的图表和手写备注。刘好仃站在投影前,把初步汇总的数据投上墙。

“来,看看咱们的‘体检报告’第一版。”

屏幕亮起,一张雷达图缓缓展开:数字化水平、生产效率、系统稳定性、响应速度、协同能力……六项指标中,四项已明显高出基准线。

“AI质检准确率提升21%,废品率下降14%。”小林念着数据,声音有点发颤,“b线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从72小时延长到138小时。”

“这意味着什么?”刘好仃问。

“意味着,”小张接上,“咱们的机器,现在不仅能自己干活,还能自己‘保养’自己。”

刘好仃点头:“以前是人盯着机器,现在是机器提醒人。这不叫升级,这叫翻身。”

可就在这时,小林指着另一张表:“但跨部门数据共享这块,评分很低。比如仓储和生产的排产联动,仍有17%的延迟。”

“问题出在哪儿?”

“接口是通的,但权限卡得死。”她苦笑,“生产部说仓储不及时更新库存,仓储说生产不提前报需求——两边都在系统里留了‘小尾巴’,数据不完整。”

刘好仃沉默两秒,忽然笑了:“这不是技术问题,是‘心结’问题。”

“啊?”

“数据不愿流通,是因为人还不信任系统。”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圈,“以前系统老出错,大家不敢全交出去。现在系统稳了,可习惯没改。得让人知道——交出去,不是失控,是解放。”

他转头对小林说:“下午安排个短会,请仓储和生产的负责人来坐一坐。不谈责任,只谈好处。让他们看看,数据通了以后,能省多少事。”

下午三点,会议室里坐着几位穿着工装的中年师傅。刘好仃没讲ppt,而是放了一段模拟视频:系统自动根据订单预测原料需求,提前调度仓储备料,生产排程自动优化,整个流程像一首节奏精准的交响乐。

“这不是科幻。”他说,“这是咱们下周就能实现的日常。”

仓储的老陈摸着下巴:“那我要是按系统提示备料,结果订单变了,算谁的?”

“算我的。”刘好仃直接说,“系统刚跑,难免有误差。前三个月,所有因系统建议导致的库存偏差,责任我来担。”

会议室一静。

老陈看看他,又看看屏幕,终于点头:“那……咱们试试。”

散会后,夕阳正斜照进走廊。刘好仃站在窗边,看着厂区内几辆叉车在仓库和车间之间来回穿梭,像一群忙碌的工蚁。

“数据补全了。”小林追出来,“跨部门协同评分,从58升到73。”

“还不够。”他摇头,“73是及格线,咱们要的是90。”

“可已经比行业平均高了。”

“那是因为别人也没跑起来。”他笑,“咱们不能只比谁摔得少,得比谁跑得快。”

当晚,评估报告终稿完成。刘好仃召集全员,在多功能厅公布了结果。

大屏幕上,最终结论清晰呈现:品牌全球化数字化转型深化效果初步显现,综合竞争力提升显着,尤其在智能化生产、系统稳定性与响应效率方面,已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掌声响起时,他没笑,也没鼓掌,只是静静看着台下那一张张疲惫却发亮的脸。

“这不是终点。”他说,“这是咱们第一次,真正看清了自己能走多远。”

他打开最后一张幻灯片,上面只有一行字:

下一步,我们要让世界也看清我们。

小林忽然举手:“刘工,那接下来……我们做什么?”

他正要回答,手机震动了一下。

低头一看,是系统后台的实时监控弹窗:

“声波质检模块测试环境已就绪,等待接入。”

他抬头,目光穿过人群,落在角落那台安静的测试机上。

那台机器的电源灯,正一闪一闪,像在轻轻呼吸。

他张了嘴,刚吐出一个字——

“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