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646集:公益活动深入开展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646集:公益活动深入开展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清晨的阳光把模具区的铁皮屋顶晒得微微发烫,刘好仃坐在休息室角落那张旧会议桌旁,手指在手机屏幕上轻轻滑动。他刚把老王发来的废料抵达视频存进相册,又点开小林拍的那张“水渍印”照片,金属管上的痕迹弯弯曲曲,像一条干涸的小河。他默默打下两个字:“痕迹”,然后退出相册,打开微信,翻到阿芳转发的那张清迈孩子的照片。

孩子正用模具比划路灯底座,手指关节粗大,指甲缝里还嵌着灰。刘好仃盯着看了几秒,忽然起身,从工具箱夹层抽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摊在桌上。那是他昨晚手写的清单,字迹潦草却工整:

西乡“阳光之家”

放学后托管

孩子爸妈上夜班

缺文具、缺灯、缺人管

他把纸折成一个小方块,塞进工作日志本里。本子封面贴着一张褪色的“安全生产奖”贴纸,边角卷起,像是被很多次口袋磨过。

“老张。”刘好仃把保温杯放在桌角,杯盖拧得严实,“你看这手。”他把手机递过去,屏幕正对着那孩子布满茧的手。

老张接过手机,眯眼看了会儿,嘀咕:“焊支架那会儿,小林也这样。”

“他们家没灯。”刘好仃说,“咱们做的灯瓶,能亮,但他们用不上。”

老张没接话,低头咬了口冷馒头,腮帮子一鼓一鼓的。小林这时走进来,手里抱着平板,听见对话愣了一下:“咱们……要做公益?”

“不做公益。”刘好仃摇头,“就去看看,孩子放学在哪写作业。”

阿芳推门进来,围裙上还沾着食堂的油渍:“西乡那家‘阳光之家’,我表姐的邻居去过。说教室小,六个人挤一张桌,橡皮用到捏不住。”

刘好仃点点头:“下午我去。”

“你一个人去?”小林问。

“先看看。”他说,“不拍照,不宣传,就看看。”

下午两点十五分,天空刚放晴,路面还有些湿。刘好仃站在“阳光之家”门口,脚边水洼映着灰白的云。晾衣绳上挂着几件洗得发白的校服,风一吹,轻轻撞在斑驳的墙皮上,发出沙沙的响。

他掏出工作证,递给开门的陈姨:“我是玻璃厂的,刘好仃。就想看看孩子放学后在哪写作业。”

陈姨狐疑地打量他:“你们厂是不是想拍宣传片?上次有家公司来了,拍完就没影了。”

“我不拍照。”刘好仃把手机反扣在掌心,“就想看看。”

陈姨犹豫片刻,侧身让他进来。

教室不大,六张桌子拼成三排,墙角堆着几摞旧练习册。一个穿蓝校服的女孩正低头写作业,橡皮已经磨成米粒大小,她用力擦掉一道错题,碎屑落在地上,被风吹到墙角,聚成一小堆。

刘好仃蹲在门口,没靠近。他看见女孩的铅笔钝了,削笔刀旁边贴着一张纸条:“每人每天限用一次”。她翻了翻书包,又掏出一支断了芯的笔,用胶带缠了缠,继续写。

他默默掏出工作日志本,在空白页写下:

橡皮人均不足1块

灯光昏暗(仅1盏顶灯)

辅导志愿者每周来2次

放学后托管时间:15:30–19:00

写完,他合上本子,对陈姨说:“谢谢您让我看。”

“你真不拍?”陈姨问。

“不拍。”他说,“但我会再来。”

第二天早上七点四十,厂门口的早餐摊刚支起来。油条在锅里翻滚,豆浆冒着热气。小林、老张、阿芳陆续走来,手里捏着油条或豆浆杯,站在水泥墩旁等刘好仃。

他来得晚,保温杯里倒出最后一口凉茶,喝完把杯子揣进兜里。

“昨天去了。”他说,“孩子用的橡皮,擦两下就碎了。”

老张咬着油条,含糊问:“咱们管这个?”

“上回废料,老王拍了视频,咱们也看了。”刘好仃说,“知道它去了哪,心里就踏实。钱也是。”

阿芳眼睛一亮:“你是说……咱们也能让人知道钱花哪了?”

“对。”他从裤兜掏出工资卡,撕下一张便签,用圆珠笔写了个数字,推到桌上,“我三个月工资,先放这儿。谁愿意,扫码进群,钱多少不记名。”

小林盯着那张便签,数字后面没加“元”字,也没画圈,就这么静静躺着。

“厂里认吗?”老张问,“年终奖能加分?”

“不为加分。”刘好仃摇头,“就为了让那孩子,能把错题擦干净。”

阿芳低头搅着豆浆,忽然说:“要不……咱们也拍点东西?不是宣传,是让大伙知道钱花哪了。”

“怎么拍?”小林问。

“不拍人。”阿芳抬头,“拍橡皮,拍灯,拍桌子。像咱们的周报那样,只记事实。”

刘好仃点点头,从本子里抽出那张折好的纸,展开,递给小林:“这是需求清单。你今晚做个表格,像环保周报那样,分三栏:项目、现状、需要什么。”

小林接过纸,手指在“灯光昏暗”那一行停了停。

“我有个旧台灯。”老张突然说,“不亮了,修修还能用。”

“我认识个电工。”阿芳说,“我问问能不能义务来装。”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从保温杯夹层掏出一张小票,是昨天在文具店买的四块橡皮,二十块钱。他把它夹回本子,封面“安全生产奖”的贴纸被风吹得微微翘起。

“咱们不搞大会动员。”他说,“就从这四块橡皮开始。”

小林低头看着表格草稿,忽然写了一行小字:“最小的残留物也值得被收集。”他没解释,只是把这句话框了起来。

阿芳凑过来问:“这句留着吗?”

“留着。”小林说,“下周周报,放底部。”

刘好仃望着厂门口那棵被风吹得微微摇晃的榕树,树根处堆着昨夜的落叶。他掏出手机,打开相册,翻到“痕迹”那张照片。干涸的水渍印还在,像一条没走完的路。

他退出相册,点开微信,把便签上的数字发进新群,群名是阿芳刚起的:“阳光之家·不记名”。

群里静了几秒。

然后,小林发了个红包,备注:“修灯基金”。

老张转了五十,备注:“橡皮专款”。

阿芳转了两百,没写备注。

刘好仃看着屏幕,把手机放回兜里。他拎起保温杯,转身往模具区走。

水泥墩上,那张写好数字的便签被风吹了起来,打着旋儿,贴在了早餐摊的油锅旁。摊主顺手拿它垫了垫酱油瓶。

小林弯腰捡起另一张掉落的纸,是文具店小票的复印件,背面有刘好仃的笔迹:“第一批:台灯1盏,橡皮10块,铅笔5支,灯泡2个。”

他把纸折好,塞进平板保护套里。

阿芳站在豆浆锅前,忽然说:“要不……咱们也做个‘公益周报’?”

老张喝完最后一口豆浆,把纸杯捏成一团,扔进桶里。

“行。”他说,“但得像环保周报那样——只记事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