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644集:履行方案周密制定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644集:履行方案周密制定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清晨的模具区,阳光比往常来得更早一些。昨夜没关严的窗户漏进一缕风,吹动了桌上几张散落的A4纸,边缘微微翘起,像在打哈欠。小林第一个到,手里拎着两杯豆浆,一杯已经歪了盖子,顺着纸杯外壁流到指尖,他一边甩手一边把另一杯塞进阿芳手里。

“你迟到了。”阿芳头也不抬,正用回形针把几张打印纸钉成册子,钉了三遍才对齐。

“我梦见咱们的《车间日志》被《时代》杂志引用。”小林抽了张椅子坐下,“封面标题是——‘来自深圳模具桌的真相’。”

老张扛着工具箱进来,听见这话哼了一声:“那你还梦到NASA请咱们去造太空玻璃?”

刘好仃推门进来时,手里夹着那份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国际社会责任标准初步梳理报告》。他没说话,先把小林那杯漏了半路的豆浆推到桌角,然后从文件夹里抽出一页纸,贴在白板上。

“今天不聊梦。”他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三个词:环保、公益、透明。

“聊怎么干活。”

会议室一时安静。窗外有叉车缓缓驶过,金属托盘与地面摩擦,发出“吱——”的一声长音,像在提醒大家:厂里的日子,从来不是靠口号过的。

阿芳翻了翻手里的报告,终于开口:“刘工,咱们现在做的事,是跨国公司花几百万请顾问团才敢碰的。可咱们……预算还没人家一顿饭钱多。”

“所以不能照搬。”刘好仃点头,“咱们不搞大场面,只做能落地的事。”

他拿起笔,在“环保”后面写下:“模具废料回收溯源——老张负责”。

老张皱眉:“这事儿我熟,但以前都是老王收走,我们连合同都没有。”

“现在开始有。”刘好仃从包里掏出一张泛黄的收据联,“昨天我去再生资源站,见到了老王,全名王建国,还加了微信。下次回收,咱们拍照、称重、留记录,每一步都存档。”

小林眼睛一亮:“这不就是供应链追溯?欧盟那堆红字里,咱们先啃下一块硬骨头。”

“对。”刘好仃又在“公益”后写:“玻璃瓶变灯项目启动——阿芳牵头,联动清迈合作社。”

阿芳愣了下:“他们真愿意合作?”

“他们昨天回了邮件。”刘好仃掏出手机,点开一封带泰文附件的信,“说有个孩子想用咱们的模具做个路灯,照亮他家巷子。他们问——能不能多寄几个?”

阿芳没说话,低头在本子上画了个小瓶子,底下连着电线,头顶亮着光。

最后,刘好仃在“透明”后写:“每月发布《车间日志》——小林主理,内容只记事实,不写感想。”

小林刚想笑,又憋住了:“这玩意儿发哪儿?咱们连公众号都没有。”

“先发内部群。”刘好仃说,“再转开源论坛。不求转发,只求有人看见我们在认真做事。”

老张忽然开口:“写日志?这不就是写材料?厂里最不缺这个。”

刘好仃没反驳。他打开手机,播放了一段音频——风穿过玻璃瓶口,发出低鸣,接着,一个年轻女孩的声音轻轻响起:“妈妈,我很好。”

会议室没人说话。

音频结束,刘好仃轻声说:“这是冰岛那边新做的装置,用那棵树的年轮录的音。他们没等我们发号施令,自己就把故事接了下去。”

他顿了顿,翻开厂里上个月的废料单:“三个月前,我们连谁收走模具都不知道。现在我们知道老王叫王建国,来自宝安再生资源站,回收价格是每公斤2.3元,运输车是蓝色厢式货车,车牌尾号587。”

“这不是材料。”他说,“这是事实。咱们不宣传,咱们呈现。”

老张沉默片刻,从工具箱里摸出一支红笔,在“环保”那行下面划了条横线:“下周一开始,每批废料拍照存档,我亲自盯。”

阿芳抬头:“清迈那边我今晚就回邮件,问他们需要多少模具,咱们能支援多少。”

小林举起手:“《车间日志》第一期,我打算从废料溯源开始,配图 数据,不加滤镜,不写金句。”

刘好仃笑了:“挺好,越朴素越好。”

他翻开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一行字:“不是为了达标,是为了不辜负。”

笔尖顿了顿,又补了几个小字,藏在页脚,像是只写给自己看的。

方案初稿在中午前完成。三人围在桌前,逐条核对时间节点:

第1周:与再生资源站签订简易记录协议

第2周:清迈项目需求确认,启动首批模具预留

第3周:发布首期《车间日志》,附碳排放检测预约单

“时间紧。”阿芳说,“但能走通。”

“那就走。”刘好仃把草案打印出来,放在桌上,“签个名,不是立军令状,是做个提醒——咱们现在做的事,不只是为了厂里省电省钱。”

小林第一个签字,笔迹歪歪扭扭,像在画笑脸。

阿芳签得认真,名字工整地落在“公益”栏旁。

老张犹豫了一下,还是签了,末尾加了个括号:“(先试三个月)”。

刘好仃最后一个签。他没用黑笔,而是从抽屉里翻出一支旧钢笔,墨水有点干,写了两行才顺畅。签完名,他翻开笔记本,找到背面那三行字:

听过了。

记下了。

该传了。

他在下面,用钢笔补了一句:“现在,开始传。”

阿芳看见了,悄悄掏出手机拍了张照,发到团队群,配文:“RSc-002_声音的容器”。

没过多久,群里弹出一张手绘图:一个玻璃瓶悬在风中,内部亮着微光,像是装了一颗小星星。

刘好仃没看手机。他把笔记本合上,放进文件夹,轻轻压在方案封面底下。那本子边角磨得发白,封皮上还沾着一点磨砂玻璃的粉末,像雪。

下午三点,阳光移到了工桌中央。刘好仃起身,把方案打印稿钉在模具区公告栏上,底下留了一行空白:“欢迎提意见,不欢迎冷嘲热讽。”

他刚转身,阿芳追上来:“刘工,万一没人看呢?”

“有人看。”他说,“清迈的孩子会看,冰岛种树的人会看,还有那个在纸箱上写‘妈,我在深圳’的女孩——她也会看。”

“咱们不指望全世界鼓掌。”他笑了笑,“只要有人觉得,这世界还值得认真对待,就够了。”

小林抱着电脑走过来,屏幕上是刚做好的《车间日志》模板:左侧是废料重量照片,右侧是检测数据表格,最底下一行小字写着:“记录人:小林;日期:2025年4月3日。”

“要不要加个标题?”他问。

“不加。”刘好仃说,“标题太像宣传,咱们只做事。”

老张从工具箱里掏出一卷红色胶带,剪了一小段,贴在公告栏的方案标题旁,像打了颗星。

“就这么干。”他说。

会议结束,工桌恢复安静。刘好仃把文件夹放在最上层,笔记本夹在中间,像夹着一段未完的旅程。

窗外,一辆叉车正缓缓倒车,车尾轻轻撞上墙角的橡胶护垫,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文件夹边缘,一页纸被震得微微翘起,露出笔记本封皮下的一行铅笔字:

“第1季: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