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603集:调研结果细致分析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603集:调研结果细致分析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阳光从会议室的百叶窗缝隙里漏进来,照在三个人的电脑屏幕上,像是给数据图表镶了金边。小李的咖啡杯已经凉透,阿芳的笔记本摊在桌上,密密麻麻的标签像蚂蚁搬家似的排成一列。

“这数据分类,比整理衣柜还麻烦。”小李一边点鼠标一边嘟囔。

“你那是衣柜,我们这是国际市场。”阿芳头也不抬地敲着键盘,“你要是把‘环保材料’和‘绿色认证’搞混了,客户可不会原谅你。”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手里拿着一支蓝色的记号笔,像是在跟什么较劲。他低头看了眼阿芳和小李整理的数据,眉头微皱。

“你们发现没,南美那边的标签体系和东南亚不太一样?”他指着屏幕,“同样是‘自然融合设计’,南美客户说‘环保’,东南亚客户说‘柔和’,但其实他们要的可能是同一种东西。”

“那怎么办?”小李抬头,“我们总不能让客户自己改词典吧?”

“我们可以统一主分类,再保留区域子标签。”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结构图,“比如‘环保材料’是主项,下面再分‘绿色认证’、‘可回收性’、‘低碳生产’这些子项,东南亚那边也可以加‘自然纹理’、‘光影协调’之类的本地化标签。”

阿芳眼睛一亮:“对,这样既能保持统一,又能保留本地特色。”

“那就开始吧。”小李叹了口气,“又是一场数据修仙。”

三人开始分工,阿芳负责南美部分,小李负责东南亚,刘好仃则在白板上不断调整分类逻辑。会议室里,键盘声、鼠标点击声、偶尔的讨论声,像是某种节奏感极强的背景音乐。

“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小李忽然说,“在曼谷那边的客户反馈里,‘光影协调’这个词出现频率特别高,几乎每次提到自然融合设计都会带一句。”

“记录下来,回头再深挖。”刘好仃点头,“趋势都是从细节里长出来的。”

阿芳一边整理一边点头:“就像玻璃上的裂纹,一开始只是条线,慢慢就蔓延开了。”

“说得对。”刘好仃笑了笑,“数据也一样,一开始只是几个关键词,但多了,就成了一种信号。”

时间在数据整理中悄悄滑过,窗外的阳光已经从会议室的左边移到了右边。阿芳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各种标签和备注。

“南美那边的数据整理完了。”她抬头,“绿色材料的提及率比东南亚高很多,但自然融合设计反馈比较零散。”

“东南亚那边呢?”刘好仃问。

“自然融合设计反馈倒是挺多,但分布比较散,关键词也不统一。”小李挠头,“有点像雾里看花。”

“那就先做交叉分析。”刘好仃说,“看看环保材料和客户满意度之间有没有关联。”

“这我来。”小李立刻调出数据模型,“我倒要看看,绿色材料是不是真的能提升客户满意度。”

阿芳也在电脑上敲敲打打,忽然指着屏幕:“你们看这个,有一家南美客户连续三次订单都特别注明‘需提供环保认证文件’。”

“环保认证……”刘好仃沉吟片刻,“可能已经不只是产品要求,而是客户信任的基础门槛。”

“那我们要不要把它单独列出来?”阿芳问。

“列。”刘好仃点头,“这可能是个关键信号。”

小李运行完模型后,眼睛亮了:“刘哥,你看这个曲线,绿色材料和客户满意度确实呈正相关,而且趋势在加速。”

“数据不会说谎。”刘好仃笑着说,“但它也不会主动说话,得我们去听。”

阿芳在文档里加了一句备注:“环保认证 = 信任门槛”,并标红加粗。

“那自然融合设计呢?”小李问,“这个趋势到底有没有?”

“拆解。”刘好仃拿起笔,“把自然融合设计拆成几个可量化的子项,比如木纹、柔和色彩、环境适配、光影协调,再做加权分析。”

“我来试试。”小李立刻调整模型参数。

会议室里,三个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屏幕上,像是在等待一场数据的“心跳”。

“运行完了。”小李盯着屏幕,“自然融合设计相关反馈占比提升到了35%,虽然没绿色材料那么明显,但确实有趋势。”

“这就是信号。”刘好仃点头,“虽然还在萌芽阶段,但已经能看到了。”

阿芳在文档里写下:“自然融合设计 = 产品美学 环境协调”,并标注为“东南亚重点观察项”。

“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做?”小李问。

“继续观察。”刘好仃说,“趋势不是一天形成的,我们得学会等。”

他转身在白板上写下:“绿色材料 = 客户满意度提升的关键指标”,然后在旁边画了一个问号:“自然融合设计 = ?”

“留下问号,是对数据的尊重。”他说。

阿芳看着白板上的字,忽然觉得有点像某种预言。

“刘哥,”小李忽然指着屏幕,“你看这个——”

他调出一张图表,上面的曲线在某个点开始陡然上升。

“这是什么?”阿芳凑过去。

“南美市场中,‘环保认证’关键词的提及频率,从三个月前开始加速增长。”小李说,“而且,和客户满意度曲线几乎同步。”

“这说明什么?”阿芳问。

“说明客户已经把环保认证当成了一种信任标准。”刘好仃看着屏幕,“就像玻璃的厚度,是我们产品的基本参数,环保认证,可能也正在成为客户判断我们是否靠谱的第一标准。”

“那我们是不是该调整产品策略?”小李问。

“不急。”刘好仃摇头,“现在只是趋势,不是结论。我们要做的是继续观察,等信号更明确。”

阿芳在文档里又加了一行:“环保认证 = 信任门槛(趋势项)”。

“趋势不是风,它不会说来就来。”刘好仃说,“它是水,一点一点涨起来的。”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只有键盘敲击的声音。

阳光已经移到了会议室的尽头,照在白板上,那句“绿色材料 = 客户满意度提升的关键指标”闪闪发亮。

“刘哥,”小李忽然说,“你觉得,自然融合设计会不会也变成下一个绿色材料?”

刘好仃看着白板上的问号,没有回答。

他只是拿起笔,在那个问号旁边,轻轻画了一条曲线。

那曲线,像是心跳的波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