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441集:研发投入加强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441集:研发投入加强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坐在会议室的角落,手里翻着一本技术手册。这本手册不是新买的,是阿芳从一摞旧资料里翻出来的,封皮上还沾着点灰,像是刚从某个尘封的抽屉里被唤醒。

“你们看这个。”他把手册摊开在桌上,“这是2017年的实验记录,里面有个参数,冷却速率异常。”

阿芳凑过去看了一眼:“我记得那次爆裂事故,当时没人能解释清楚原因。”

“现在可能有点眉目了。”刘好仃用手指点了点那行数据,“如果这个参数是真的,那就说明我们当时的工艺设定有问题。”

老李在对面叹了口气:“要是当年也有这思路……”

这句话像一颗小石子,掉进了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

会议桌旁的人多起来了。刘好仃看着这群人,有老技工,有年轻的技术员,还有几个原本只是负责日常维护的工人。他们的眼神各异,有的带着好奇,有的带着怀疑,但至少,都在听。

“咱们接下来要干的事,是以前没怎么认真干过的。”刘好仃放下手册,站起身来,“我们要搞自主研发。”

话音落下,空气安静了几秒。

有人低声嘟囔了一句:“自主研发?咱厂哪有那个条件。”

“不是非要造个新东西出来。”刘好仃笑了笑,“而是把我们已经掌握的东西,系统地整理、优化、再创造。我们不是要发明轮子,是要把轮子做得更适合我们的路。”

阿芳在一旁点头,开始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经验整合、问题优先级、团队协作。

“第一步,”刘好仃继续说,“是我们得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设备、数据、经验,都列出来。然后,挑出最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问题,集中力量去解决。”

小林举手:“那怎么分任务?谁负责什么?”

“你问得好。”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简单的流程图,“我们按车间分工,每个环节选一个‘技术牵头人’,负责收集问题、协调资源。然后,把这些汇总到研发小组里,大家一起分析、拆解、想办法。”

“听起来挺复杂。”老李皱眉。

“不复杂。”刘好仃摇头,“就像做饭,你先得知道家里有什么菜,缺什么调料,然后才能决定做什么饭。我们现在就是找菜、洗菜、切菜的过程。”

阿芳忍不住笑了一下:“这比喻还挺接地气。”

“接地气才容易理解。”刘好仃拍拍桌子,“而且,我敢打赌,咱们这些老技工肚子里装的经验,比书上写的都管用。”

会议气氛慢慢热了起来。有人开始提问题,有人开始分享自己遇到的难题,还有人拿出笔记本记下要点。

刘好仃看着这一切,心里踏实了些。

预算讨论会上,财务主管老张皱着眉头看了眼报表:“你们这一块的投入,比去年多了三成。”

“对。”刘好仃点头,“但我们废品率也比去年降了两个点。”

“可你现在还要加码?”老张语气有些迟疑,“这不是又要拉高成本吗?”

“短期来看是的。”刘好仃翻开一份数据表,“但你看这里,上个月我们因为传感器延迟导致的切割误差,损失了将近五万的原料。如果我们能在控制系统上做点改进,这种损失就能避免。”

老张沉默了几秒:“那你打算怎么花这笔钱?”

“先集中在几个关键项目。”刘好仃指着表格,“比如玻璃成型精度优化、能耗控制模块开发,还有模具温度调节算法研究。这些都是我们已经有基础的地方,只需要一点点推进,就能看到效果。”

“小步快跑?”老张重复了一遍。

“对。”刘好仃点头,“不求一步到位,只求稳扎稳打。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阿芳在一旁补充道:“我们也做了对比分析,初期投入集中在低成本、高回报的项目,后续根据成果再调整方向。”

老张沉吟片刻,终于点了点头:“行吧,你们先把方案细化一下,下周例会再过一遍。”

走出会议室时,刘好仃松了口气:“总算过了第一关。”

“其实老张也没那么难说话。”阿芳笑着说,“就是怕乱花钱。”

“谁不怕呢?”刘好仃耸肩,“但我们不是乱花钱,是在买未来。”

车间门口,挂着一块新的公告牌,上面贴着一张红底黑字的通知:

“金点子奖”征集令

为鼓励员工参与技术创新与工艺优化,现面向全体一线员工征集实用型改进建议。每月评选一次,优秀建议将获得奖励及公示表彰。

落款写着:技术研发部。

刘好仃站在公告牌前,看着陆续走来的工人。

“这玩意儿真有用?”有人嘀咕。

“咱们平时干活,都是照着规程来,哪懂什么创新啊。”

“我看这就是形式主义。”

刘好仃没有急着反驳,而是等人群聚集得差不多了,才开口:“你们是不是觉得,创新就是那种大科学家才能干的事?”

没人回答。

“那我问你们,有没有人在工作中发现过哪里可以改得更好?比如工具顺手一点,或者步骤少一点,效率更高一点?”

有人犹豫地点了点头。

“那就是创新。”刘好仃笑着说道,“不是非得发明个什么东西,而是让工作变得更容易、更高效、更省事。这才是我们想要的。”

他顿了顿,又补充一句:“而且,这次不只是口头表扬,是有奖金的。”

人群里响起几声轻笑。

“所以,别觉得这事跟你没关系。”刘好仃指了指公告牌,“你提的哪怕是一个小建议,也可能帮我们省下一个零件、一分钟、一块玻璃。”

说完,他转身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一个小年轻快步走过来,递给他一张纸条:“刘师傅,我觉得模具温度可以再调低两度试试。”

刘好仃接过纸条,点点头:“谢谢你。”

年轻人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就随便想想。”

“想法不错。”刘好仃看着他,“回头我让你参与测试。”

年轻人眼睛亮了一下,转身走了。

阿芳走过来:“看来还是有人愿意动脑的。”

“当然。”刘好仃把纸条折好放进口袋,“我们这些人,不是不懂创新,只是以前没人告诉我们,这也算创新。”

夜色渐深,刘好仃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手里拿着那本2017年的技术手册。

灯光柔和,窗外传来远处机器的轻微震动声。

他翻开手册,目光落在那页关于冷却速率的数据上。

“也许,我们真的能找到点什么。”他低声自语。

阿芳推门进来,手里抱着一沓文件:“我把最近的设备参数重新归类了一下,还有一些历史故障记录。”

“辛苦了。”刘好仃抬头看了她一眼,“明天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研发阶段了。”

“嗯。”阿芳点头,“我准备了一份初步的分工表,你要不要看看?”

“先放那儿吧。”刘好仃合上手册,“今晚我得好好理理思路。”

阿芳没再多说什么,轻轻带上门离开了。

办公室里只剩下了刘好仃一个人。

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字:

“从经验出发,向未知迈进。”

窗外的风轻轻吹过,窗帘微微晃动,像是回应他的决心。

而此刻,一台老旧的温控模块静静躺在仓库的角落里,金属外壳反射着微弱的光。

它不知道自己即将迎来怎样的命运,但它已经被重新赋予了意义。

就像这座厂里的每一个人一样,正在等待一场属于自己的蜕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