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440集:先进技术引进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440集:先进技术引进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站在仓库门口,手里拎着那块温控模块,像拎着一只沉甸甸的旧梦。

阳光从玻璃顶斜斜地照下来,把模块上的金属外壳映得发亮。他眯了眯眼,转头对阿芳说:“这玩意儿要是能说话,怕是能讲出一整部厂史。”

阿芳抱着一沓资料,笑得有点无奈:“你这人,跟旧设备都能聊出感情来。”

“不是感情,是经验。”刘好仃低头看了眼模块上的编号,“这东西当年被淘汰,不是因为它没用,而是我们没用对。”

阿芳翻了翻手里的资料:“那现在,我们能用对了吗?”

“至少,知道它能干点什么了。”刘好仃走进仓库,把模块轻轻放在桌上,“接下来,我们得看看,它能不能帮我们干点新活。”

仓库里堆满了各种设备,有的落了灰,有的还贴着标签,像一个个被遗忘的承诺。刘好仃绕过几个箱子,走到一台老旧的切割机前,伸手拍了拍它的外壳。

“这台机器,是我们那批人改的。”他像是自言自语,“那时候没电脑,靠手调参数,调得手都快断了。”

阿芳站在一旁,听着这些老故事,像是听一段不属于她的历史。

“可现在不一样了。”刘好仃转身,眼神亮了些,“我们现在有数据、有记录、有逻辑。我们不是靠经验修设备,是靠理解。”

阿芳点点头:“所以,你打算把这理解,带到新技术上?”

“对。”刘好仃拿起一张技术手册,“咱们现在能修旧设备,不代表我们就只能修旧设备。下一步,得看看,能不能把新技术引进来。”

阿芳没说话,只是低头翻着手里的资料。她知道,这一步,比修旧设备要难得多。

技术会议那天,会议室里坐满了人。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手里拿着一支马克笔,笔尖在“试点周期:2周”上轻轻点了点。

“我们已经完成了旧设备的初步改造。”他说,“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下一步。”

“下一步?”老李坐在角落,皱着眉,“你是说,要引进新技术?”

“对。”刘好仃点头,“我们已经证明了,旧设备可以改、可以调、可以优化。但有些问题,不是靠改就能解决的。我们需要新东西。”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

“可新技术……”小林开口了,“不是说引进就得花钱吗?我们不是刚省了一笔预算?”

“省下来的,是用来干更有价值的事。”刘好仃语气平稳,“新技术不是浪费,是投资。我们不是买设备,是买机会。”

“机会?”阿芳在旁边轻声问。

“对。”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精度、效率、数据反馈,“如果我们能把玻璃成型的误差再降低0.1%,那不是多省几个零件的事,是整个流程的提升。”

“可我们对新技术了解多少?”老李还是皱着眉,“万一买回来不会用呢?”

“那就学。”刘好仃语气坚定,“我们不是第一次学东西。我们是从零开始的人,学东西是我们的强项。”

阿芳看着他,忽然觉得这话说得有点像口号,可偏偏又让人信服。

“我提议,先试点。”刘好仃继续说,“不是全厂铺开,而是先找一个环节,先试新技术。我们不急着换设备,先试着用它,看它能不能适应我们。”

“那周期呢?”小林问。

刘好仃看向阿芳:“你记一下,试点周期——先定三个月。”

阿芳在笔记本上写下“试点周期:3个月”,然后画了一个问号。

她知道,三个月,可能远远不够。

但刘好仃说:“我们不是在赶时间,是在找方向。”

刘好仃站在办公室窗前,手里拿着一张高校的联系方式。

“材料工程系……”他低声念着,“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搭理我们。”

阿芳站在一旁,轻声问:“你打算怎么谈?”

“实话实说。”刘好仃笑了笑,“我们不是大厂,也不是科研单位。但我们有经验,有数据,有愿意学的人。”

“可人家要钱呢?”

“我们没钱。”刘好仃坦然地说,“但我们有诚意。我们不是买技术,是想学技术。我们愿意配合实验,愿意提供数据,愿意反馈结果。”

阿芳看着他,忽然觉得这人真是有点“疯”。

但疯得有理。

刘好仃拨通了电话,对方接起来后,他只说了一句:“您好,我是深圳玻璃厂的技术负责人。我想请教一下,我们有没有可能,合作试用一项新技术?”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然后,他说:“我们不是要买技术,是想学技术。”

这句话,被对方记在了会议纪要里。

技术引进不是一句话的事。

刘好仃很快发现,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他们手里的数据。

“数据格式不统一,参数记录方式也不一样。”阿芳看着一堆资料,眉头皱得像个小山包,“这就像两个说不同语言的人,想聊天都得先学语法。”

“那就学。”刘好仃拿起一支笔,“我们先统一编号,再建立一个技术档案库。”

“技术档案库?”阿芳眼睛一亮,“你是说,把所有设备的信息都整理成标准格式?”

“对。”刘好仃点头,“这样以后不管引进什么技术,我们都能快速对接。”

“这得花不少时间。”

“是得花时间。”刘好仃笑了笑,“但我们不是在赶时间,是在打基础。”

小林在一旁翻着资料,忽然指着一页纸:“你们看这个。”

那是一份2017年的技术手册,封面写着“未使用”。

“这东西……”刘好仃拿起来翻了翻,眼神亮了,“这可能是我们能用上的。”

“可它为什么没用?”阿芳问。

“可能是因为当时没人会用。”刘好仃合上手册,“但现在,我们愿意学。”

几天后,刘好仃站在会议室里,手里拿着一份技术引进方案。

“我们不是要一步到位。”他说,“我们是先试、再学、再改。”

阿芳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试点、学习、反馈。

“这不是一场革命。”刘好仃看着大家,“这是一次进化。”

老李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小林低头记着东西,嘴角有一丝笑意。

阿芳看着刘好仃,突然觉得这人有点像那种老式收音机——外表老旧,可一旦调对了频率,就能放出最清晰的声音。

“谁愿意先去整理设备参数?”刘好仃问。

几只手,缓缓举了起来。

阳光从窗外照进来,落在白板上那几个字上:

“从旧设备里,找到新可能。”

刘好仃转身拿起笔,在下面加了一句:

“再从新技术里,找到我们的路。”

他放下笔,转身看着大家:“那就从今天开始。”

阿芳在笔记本上写下最后一行字:

“技术引进,第一步。”

她抬头,看见刘好仃正站在窗前,手里拿着那本2017年的技术手册,像是捧着一块还没点亮的矿石。

他知道,这块矿石,现在,要开始打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