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397集:战略效果评估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397集:战略效果评估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站在会议室的窗边,手里捏着一张打印纸,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数据表格。阳光从玻璃外斜照进来,在桌面投下一道细长的光影,像一把无形的尺子,把他和那些数字分隔开。

“这玩意儿比生产线还复杂。”他低声嘟囔了一句,把纸轻轻搁在桌上。

小王已经坐在会议桌一头,正低头盯着笔记本电脑屏幕,眉头拧得像个疙瘩。见刘好仃坐下,他抬头说:“这次评估涉及六个市场、五个维度、三十多份反馈报告……我们是不是太贪心了?”

刘好仃没立刻回答,只是拿起茶杯喝了一口,热气腾腾的水汽模糊了他的眼镜片。等视线恢复清晰后,他才缓缓开口:“不是贪心,是我们还没找到重点。”

技术组的老张推门进来,手里抱着一沓文件,脸色不太好。“我刚整理完泰国和越南的客户反馈,”他说,“有些数据挺乐观,但也有一些问题。”

“比如?”刘好仃问。

“比如,泰国那边销量不错,但退货率也高;越南客户满意度很高,可订单量起不来。”老张把文件摊开,“咱们的标准,在他们那儿好像有点‘超纲’。”

刘好仃听了,反倒笑了:“超纲也好,至少说明我们的产品过硬。”

“问题是,人家不一定需要这么硬。”小王插话,“有个客户说,他们要的是能用三年的玻璃,结果我们给了能用五年的,价格自然贵了一截。”

“这是个好问题。”刘好仃点点头,“我们要做的不是‘最好的’,而是‘最合适的’。”

会议室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空调出风口轻微的嗡鸣声。

小王敲了敲键盘,调出一份图表:“现在的问题是,数据太多,方向太散。有人建议简化指标,只看销售额和市场份额;也有人觉得不能忽略客户反馈,毕竟复购率才是长期生意的关键。”

“两边都有道理。”老张叹了口气,“但咱们人手有限,再这么下去,评估还没完成,大家先累趴下了。”

刘好仃沉思了一会儿,忽然站起来,走到白板前,拿起记号笔写下了三个词:销量、满意度、复购率。

“这三个,是我们现阶段最该盯住的。”他转身面对众人,“东南亚市场是试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先把这几个核心指标跑通,再考虑其他。”

小王眼睛一亮:“也就是说,我们先聚焦在‘卖得出去’‘客户愿意买第二次’‘客户不退回来’这三个点上?”

“对。”刘好仃点头,“剩下的指标可以保留,但优先级往后排。”

老张看着白板上的字,若有所思地说:“这样确实能减轻不少负担。我们可以先把泰国、越南、马来西亚三个国家的数据拎出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共性。”

“好主意。”小王开始重新整理文档,“我可以做一个对比分析表,把销量和反馈结合起来看。”

“那技术这边呢?”有同事问。

“技术这块,重点关注客户提到的产品使用环境,特别是气候差异带来的影响。”刘好仃说,“咱们的产品标准不是越严越好,而是越适配越好。”

他顿了顿,补充道:“就像做饭,火候太大,菜就糊了;火候不够,又不熟。咱做产品,也是这个理。”

这句话让会议室里的气氛轻松了些,有人笑了笑。

“那我们就按这个方向调整。”小王合上笔记本,“回头我发个初步模板给大家参考。”

“辛苦你了。”刘好仃拍了拍他的肩膀,“别忘了,评价不是终点,而是下一步的起点。”

小王点头:“明白,这就像打游戏,过完一关还得接着闯下一关。”

“说得对。”刘好仃笑了,“咱们现在,就是刚过完第一关。”

会议继续进行,大家开始分工整理资料。刘好仃回到座位上,翻开了自己的笔记本,写下一行字:

标识优化——客户反馈:耐候标识不清

他盯着这行字看了几秒,心里隐隐觉得,这个问题背后可能藏着更大的机会。

窗外,天色已经开始转暗,远处的厂房灯火渐次亮起,像是星星落在了地上。

小王突然抬起头:“对了,刚才我在整理泰国客户的反馈时,发现一个问题。”

大家都看向他。

“有一个客户提到,他们在安装我们玻璃的时候,误以为抗风等级不够,临时换了方案,导致工期延误。”小王皱眉,“其实我们的玻璃完全符合当地标准,但他们没看懂标识。”

“也就是说,我们做得好,别人却不知道?”老张苦笑。

“不只是不知道,”小王补充,“可能是表达方式不对。”

刘好仃听完,轻轻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只是在笔记本上又加了一句:

标识设计需本地化理解

他知道,这不是一个小问题。产品再好,如果用户看不懂怎么用,那跟没做好也没区别。

“这事我来盯。”他最后说了一句,便起身走向窗边。

外面的风吹得树影摇晃,像是某种节奏,催促着他们不断向前。

会议室里,讨论仍在继续,声音渐渐热烈起来。有人开始提议建立一套“海外使用指南”,还有人提出是否可以请当地经销商协助培训安装人员。

刘好仃听着这些声音,心中却在想着一件事:标识,不只是产品的一部分,更是沟通的语言。

而语言不通,哪怕再多的努力,也可能被误解。

他转身,打断了大家的话头:“标识优化的事,我想单独成立一个小组来做。”

“专门做标识?”小王有些惊讶。

“是,专门做标识。”刘好仃语气坚定,“它不是细节,而是关键。”

会议室里沉默了几秒,随后,小王第一个举手:“我加入。”

老张也点头:“我也来。”

其他人陆续表态,纷纷加入。

刘好仃看着这群年轻人,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点笑意。

他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在深圳打工的日子,那时候,一块玻璃就是一块玻璃,没人会想这么多。但现在,一块玻璃,是一个故事的开始。

他坐回座位,翻开笔记本,写下最后一句话:

产品不是技术堆砌,而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窗外的风还在吹,车间的方向传来熟悉的切割声,一声接一声,像是心跳,也像是脚步。

刘好仃放下笔,望向远方。

他知道,这一章还没结束,但它已经为下一站埋好了路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