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376集:生产流程优化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376集:生产流程优化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坐在办公室里,手里捏着一支蓝色记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圈。圈里写着“流程优化”四个字,字体略显潦草,像是在写给自己的备忘录。

窗外的阳光依旧明媚,车间方向传来熟悉的机械运转声,像一首老歌的副歌部分,每天都在重复播放。只是这次,他听出了点不一样的节奏——有些地方卡顿了,有些地方拖得太长,还有些地方明明可以省去。

mES系统的试点已经跑了一个多星期,除尘器的数据开始稳定上传,报警机制也试运行成功。小王那边反馈说系统运行良好,甚至还能预测几次可能的故障,这让刘好仃心里踏实了不少。

但问题也随之浮现出来:数据是有了,可生产线上的人还是按照原来的老办法干,效率没见提升,反而因为新增了几道记录步骤,工人们有点手忙脚乱。

“这不是技术的问题。”他在笔记本上写道,“这是流程的问题。”

这天早上,他把几个骨干叫到会议室,桌上摆着几份打印好的流程图。纸张边角有点卷,是昨晚加班时反复修改留下的痕迹。

“咱们来理一理,一条玻璃切割线从原料进厂到成品下线,中间到底要走几步?”刘好仃开门见山,语气不重,却带着一股子认真劲儿。

小王翻了翻资料,皱眉:“至少得十几步吧?还不算质检和返工。”

“那你觉得,这些步骤都是必须的吗?”刘好仃问。

这个问题让会议室安静了几秒。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立刻回答。

“举个例子,”刘好仃拿起笔,在流程图上点了点,“这里有个‘初检’,然后到了后面又有个‘复检’,两次检查的内容差不多,为什么不能合并?”

一位班组长迟疑地说:“以前是怕漏掉什么,所以设两道关。”

“但现在我们有数据了。”刘好仃笑了笑,“我们可以用数据来做监控,而不是靠人为加步骤。”

这句话像是一块石头投进了湖面,激起一圈圈涟漪。

小王一边听着,一边低头在纸上画流程图。他忽然抬头说:“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有些步骤我们自己都不太记得为什么要这么做。”

刘好仃点点头:“这就是流程冗余的根源。不是坏人搞出来的,而是习惯堆出来的。”

大家听了都笑了,气氛轻松了一些。

会议结束前,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一句话:

“流程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准越好。”

这句话成了他们接下来几天的工作指南。

接下来的一周,刘好仃带着团队走访了几条生产线,拿着流程图一项项比对实际操作。他们发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某道工序后工人需要等待10分钟才能进行下一步;再比如某个检验环节其实只是为了应付抽查,平时基本没人真查。

“这些时间加起来,一天能浪费两个小时。”小王在汇总报告中写道。

“这不是浪费,是看不见的成本。”刘好仃补充了一句。

他们决定先拿其中一条玻璃切割线做试点,目标很明确:减少无效等待、合并重复检验、用数据替代经验判断。

试点开始那天,刘好仃特意换上工作服,亲自去现场蹲点。他站在流水线旁,看着工人们按新流程操作,时不时点头或摇头。

刚开始确实有点混乱。有的工人习惯了旧流程,操作时还会下意识地多走一步;有的则对新安排不太适应,动作慢了不少。

“别急,慢慢来。”刘好仃一边观察一边提醒,“你们不是在改流程,是在找更顺手的干活方式。”

他让小王做了几张简易的操作指引卡,贴在关键岗位旁边,上面画着清晰的步骤示意图,连颜色都分好了——绿色代表可以继续,红色代表要暂停确认。

第一天下来,产量略有下降,但误差率降了不少。

第二天,工人们开始熟悉新节奏,效率慢慢回升。

第三天,刘好仃注意到一个细节:原本每次切割完玻璃,都要手动记录一次尺寸,现在这个步骤被mES系统自动采集了,不仅准确,还节省了人力。

“数据真的能说话。”他对小王说,“它不会骗人,也不会偷懒。”

小王笑着点头:“就是得有人愿意听它说话。”

刘好仃没接话,只是默默看着那台正在工作的切割机。它的节奏比之前顺畅了不少,像是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舞伴。

但问题也出现了。

有一次夜班,刘好仃悄悄巡视生产线,发现一名老师傅偷偷恢复了旧流程中的一个“习惯动作”——虽然新流程已经取消了这一步,但他还是习惯性地多做了个检查。

刘好仃没有当场指出,而是等老师傅干完活,才走过去轻声说:“老哥,你觉得这步不做,心里不踏实是吧?”

老师傅愣了一下,点点头:“习惯了,总觉得少了点啥。”

“那你告诉我,这步做完,真的有用吗?”刘好仃问。

老师傅想了想,摇摇头:“其实没啥用,就是……总觉得少了点保险。”

刘好仃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不是不保险,是换了种保险的方式。数据会替你记住该记住的。”

老师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这一幕让刘好仃意识到,流程优化不只是改流程本身,更是改变人的思维模式。

第二天,他在晨会上说:“流程可以改,但人心也要跟上。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让机器动起来,还要让人放心地跟着动。”

大家听得频频点头。

试点还在继续,问题也在不断浮出水面。但比起最初的迷茫,现在的他们更像是在修一条通往未来的路——不是推倒重来,而是一砖一瓦地加固。

这天晚上,刘好仃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调出最新的流程优化报告。

屏幕上显示着一条曲线,是从试点开始到现在的时间与效率对比图。虽然起伏不小,但总体趋势向上。

他喝了口凉透的茶,嘴角微微扬起。

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小王发来的消息:

“老师,我觉得咱们是不是该考虑一下怎么把这些流程标准化?不然下次换人,又得重新来一遍。”

刘好仃盯着屏幕看了几秒,回了个字:

“嗯。”

然后他转过头,望向窗外。远处的车间灯光亮着,像是一个个小小的希望,在夜色中闪烁。

他拿起笔,在本子上写下一行字:

“流程是骨架,数据是血液,人才是心跳。”

就在这时,一阵风从窗缝吹进来,轻轻掀动了桌上的流程图纸,像是某种无声的回应。

刘好仃没有去压住纸张,而是任由它们翻动,仿佛在看一场关于未来的小型预演。

下一刻,他站起身,把外套披上,朝门口走去。

“明天继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