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45集:竞争对手反击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45集:竞争对手反击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阳光还没完全爬上玻璃厂的屋顶,刘好仃已经坐在办公桌前,面前堆着三台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全是密密麻麻的邮件。他眯着眼,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像是在弹钢琴。

“这客户也太热情了。”他嘟囔了一句,“以前一个月才几封邮件,现在一天都能收到二十多封,搞得我像个明星一样。”

小李端着两杯豆浆进来,看着这一幕忍不住笑:“刘哥,你这是被市场宠坏了吧?”

“可不是嘛。”刘好仃抬头看了眼小李,“咱们那批智能调光玻璃一上市,客户跟抢似的。有说质量稳定的,有夸性能超预期的,还有直接问能不能签年度订单的。”

小李把豆浆放下,凑过去看屏幕:“这不挺好吗?说明咱干得值。”

“是挺好。”刘好仃点头,“但人一多,事就杂。这些邮件里头,有的提建议,有的谈价格,还有的想参观生产线……我得先理清楚重点。”

他一边说着,一边开始分类整理。关键词“质量”、“性能”、“交付周期”、“性价比”分别归档,很快一张汇总表就成型了。

“你看,‘质量’和‘性能’这两个词出现频率最高。”他指着表格,“说明我们的产品确实站得住脚。”

小李点点头:“看来之前那套质检流程没白折腾。”

“可不是嘛。”刘好仃笑着拍了下桌子,“你现在让我回去用老办法,我还真不习惯了。”

正说着,电话响了。是行政部打来的。

“刘师傅,刚刚接到通知,有个客户代表临时增加两人,十点准时到访,会议室那边座位不够,资料也不够。”

刘好仃眉头都没皱一下,立刻起身:“行,我知道了。你先把会议室布置好,我马上过去。”

挂完电话,他转头对小李说:“走吧,去准备接待。”

路上,小李还在嘀咕:“这些人怎么就不提前说一声呢?”

“做生意嘛,谁没有个临时变动?”刘好仃边走边说,“再说了,人家愿意来,说明对我们感兴趣。咱们得拿出诚意来。”

到了会议室,刘好仃一边安排借折叠椅、打印备用资料,一边站在门口等客人。

客户代表一行四人走进来时,脸上带着些许意外。

“没想到你们反应这么快。”一位中年男士笑着说,“我们临时加人,还以为会耽误时间。”

“哪能呢?”刘好仃伸出手,“欢迎各位来考察,我们随时都准备好了。”

一番寒暄后,会议正式开始。刘好仃亲自介绍产品特点,从调光原理讲到应用场景,再到售后服务,条理清晰,语言通俗,听得几位客户频频点头。

“刘师傅,您这讲解水平,不去做培训可惜了。”其中一人打趣道。

“哈哈,干了半辈子玻璃,嘴皮子也练出来了。”刘好仃笑道。

会议结束后,客户代表们在车间转了一圈,看到整齐有序的生产流程、严格的质检制度,尤其是那个自检镜面台,更是连连称赞。

“说实话,我们看过不少厂家,但像你们这样把质量当成底线的还真不多。”那位中年男士临走前说,“我们这边初步打算下一批全量采购,后续也会考虑长期合作。”

刘好仃送他们出门,回身对小李说:“听到了吗?长期合作。”

小李点头:“看来咱们的产品是真的打进市场了。”

当天下午,厂长亲自打电话过来:“刘师傅,听说客户反馈特别好?”

“是不错。”刘好仃实话实说,“不过还得继续稳住节奏。”

“我正想跟你聊聊这事。”厂长语气一转,“公司决定追加资源支持,包括设备升级和人员扩充。你这边有什么需求,尽管提。”

“谢谢厂长信任。”刘好仃顿了顿,“不过目前最需要的不是资源,而是节奏把控。太快容易出乱子,慢了又怕错过机会。”

厂长沉默了几秒:“你说得对,稳中求进。”

挂掉电话后,刘好仃坐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发呆。他知道,现在的市场反馈是一剂强心针,但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他打开刚整理好的汇报材料,最后一页写着一句话:

“当前优势明显,但技术壁垒不高,建议加快迭代节奏。”

他想了想,又补上一句:“同时,建立客户数据库,收集使用反馈,为下一阶段改进提供方向。”

下班前,他把材料交给助理,叮嘱道:“记得提醒我,下周要开个内部会,专门讨论产品优化的事。”

助理点头离开后,刘好仃收拾东西准备回家。走到门口,突然想起什么,回头翻了翻邮箱。

一封来自北方某大型建筑公司的邮件引起了他的注意。

“期待更高性价比产品。”

他盯着这句话看了好一会儿,嘴角慢慢扬起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来了。”他轻声说。

夜色渐浓,车间的灯光依旧明亮。刘好仃走出厂区,脚步稳健,背影被路灯拉得很长。

第二天早上,销售部的小王急匆匆冲进刘好仃的办公室,手里拿着一沓纸。

“刘哥,不好了!”他气喘吁吁地说,“三家大客户突然取消了订单,说是有家新公司出了差不多的产品,价格便宜了三分之一!”

刘好仃接过资料,扫了一眼,眉头微微一皱。

“哪家公司?”他问。

“xx科技。”小王答,“听说他们昨天刚开了发布会,主打的就是智能调光玻璃,连宣传语都跟咱们差不多。”

刘好仃轻轻吹了口气,把纸放在桌上。xx科技,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几年前,对方曾找过厂里,想合作开发新型玻璃,结果因为技术方案不合,最终不了了之。

“他们样品拿来没?”刘好仃问。

“拿了一份,不过只给了一页说明书。”小王递上一个小盒子,“说是限量供应,得排队订货。”

刘好仃打开盒子,里面静静躺着一块玻璃样品。他拿起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又对着灯光晃了晃。

“模仿痕迹挺重。”他说,“但成本压得确实狠。”

中午,刘好仃召集了几个技术骨干,在会议室里开了个小会。

“大家看看这份检测报告。”他把一份文件传下去,“对方用了替代材料,工艺流程也简化了不少。短期内看起来没问题,但长期稳定性堪忧。”

有人翻了翻报告,皱眉说:“可问题是,客户看不到这些。他们只关心价格。”

另一个技术人员插话:“我们可以降价应对,至少保住现有客户。”

“不能降。”刘好仃摇头,“一旦降了价,等于承认我们和他们一样。客户会觉得我们也是靠低价混日子。”

会议室安静了一会儿。

“那怎么办?”有人问。

刘好仃沉吟片刻,开口:“先别动,稳住现有的客户关系。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明白,贵有贵的道理。”

接下来几天,刘好仃安排专人回访客户,一对一沟通,解释产品的差异,并准备了一份详细的对比资料,图文并茂地展示自家产品的耐用性、稳定性和技术支持。

他还特意让质检组做了几个小实验视频,比如长时间光照下的变色效果、高低温循环测试,甚至还有抗压测试,做成短视频发给客户参考。

“咱们不比价格。”他在内部会上说,“咱们比的是细节、比的是服务、比的是长远价值。”

团队成员听了,纷纷点头。虽然压力不小,但心里踏实了不少。

周五傍晚,刘好仃一个人待在办公室,翻着这几天的客户反馈记录。

大部分客户表示理解,有些甚至主动提出愿意等更高质量的产品。但也有几家态度摇摆,似乎正在观望。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销售主管的号码。

“明天约几个重点客户,安排一次实地演示。”他说,“我要亲自给他们上一课。”

挂完电话,他站起身,走到窗边。远处的玻璃厂房灯火通明,映照出一片忙碌的身影。

他看着那些熟悉的身影,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来吧。”他轻声说,“咱们接着玩。”

夜色深了,风有点凉,但他心里却热乎乎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