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298集:传承机制制定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298集:传承机制制定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坐在会议室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玻璃斜照进来,在桌面上画出一道金线。他面前摆着几页写满字的笔记本,纸角有些卷边,像是被反复翻阅过。

“昨天整理完数据之后,我睡得特别踏实。”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轻轻摩挲那本笔记本的封面,“不是因为任务完成了,而是觉得我们终于摸到了文化的脉。”

小林坐在对面,手里端着一杯刚泡好的茶,闻言笑了笑:“您这话说得有点像演讲稿开头。”

“这不是准备开讲嘛。”刘好仃眨眨眼,“你信不信,等会儿开会的时候,我肯定要说这句话。”

会议室里陆续有人进来,大家围坐在长桌两侧,气氛轻松但专注。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上一章整理出来的员工反馈资料,还有那张写着“真实性 · 参与感 · 故事化”的白板照片。

“今天我们正式开始制定文化传承机制。”刘好仃敲了敲桌面,声音不大,却让整个会议室安静下来,“先说清楚一点——我们不是要编一套高大上的口号,而是要让大家真真正正地感受到,这个厂子是有‘根’的。”

第一个讨论点是关于文化传播的方式。年轻的小周立刻举手:“我觉得可以多用线上平台,比如公众号、短视频什么的,现在大家都刷手机,传播效率高。”

“线下活动也不能少。”老李推了推眼镜,“像你说的那些视频,看一眼就划走了,哪有面对面听个故事来得真切?”

会议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有人支持线上,有人坚持线下,还有的提出两者结合。刘好仃没打断,只是笑着听着,偶尔在笔记本上记下几个关键词。

等到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才开口:“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其实,咱们的目标不是选哪个方式,而是怎么把‘真实的故事’传出去,让人愿意听、听得进去。”

他翻开笔记本,指着一页记录:“有个工人说,希望听到真实的人和事。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做:线上发布老员工口述故事,配上照片和录音;线下办分享会,让新老员工坐在一起聊聊。”

小周眼睛一亮:“还可以做个‘工厂记忆’专栏,每周更新一期,做成系列。”

“对头!”刘好仃竖起大拇指,“这样线上线下联动,既有内容,又有互动,参与感不就来了吗?”

会议继续推进到第二个议题:传承的内容该侧重什么?

这个问题一抛出来,会议室又热闹了。一部分人主张重点讲工厂的发展历程,毕竟这些年从一个小作坊做到现在的规模,确实不容易;另一部分则认为应该多讲员工的故事,毕竟文化是人创造的,也是人在延续。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小林突然插话,“很多员工提到的‘老故事’,并不是那种官方宣传片式的,而是他们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比如设备故障时大家一起抢修,或者某个师傅带徒弟的细节。”

“对啊。”刘好仃点头,“这些故事虽然小,但真实、有温度,更容易引起共鸣。”

于是最终决定,以员工个人奋斗为主线,穿插工厂发展的重要节点,形成一条“人与厂共成长”的叙事脉络。

“接下来就是具体形式了。”刘好仃翻开另一页笔记,“文档、视频、访谈、座谈会……都可以用上。关键是要让每个环节都能让人参与进来,而不是被动接受。”

第三个议题是关于文化活动的频率和规模。这个话题一提出来,大家又分成了两派。

“小型活动频率高,覆盖面广。”小周还是站在年轻人的角度,“每次主题不同,可以让更多人有机会表达自己。”

“大型活动影响力更大。”老李这次倒是跟小周站一边,“比如搞一个文化节,集中展示企业文化,还能对外宣传。”

刘好仃听完,点了点头:“这两个方向其实不冲突。我们可以每月一次小型分享会,每季度一次大型文化节。小型的是常态化的文化滋养,大型的是阶段性成果展示。”

“那活动的主题呢?”有人问。

“这个简单。”刘好仃拿起笔在纸上写了几个例子,“比如‘我眼中的老师傅’‘我在厂里的第一年’‘那个让我印象最深的瞬间’……都是贴近员工生活的题目,谁都能说几句。”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笑声,气氛更轻松了。

“还有一个问题。”小林突然想起,“这些内容怎么保存下来?不能只是一次性活动吧?”

“当然不能。”刘好仃看向角落里一直没怎么说话的老王,“老王,你觉得这事谁来负责合适?”

老王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我可以试试。我平时喜欢整理东西,也熟悉厂里的老物件。”

“那就你了。”刘好仃笑着说,“你负责收集资料、归档整理,将来我们要是想回顾这段文化复兴的过程,全靠你这儿留底。”

老王郑重地应了一声,眼神里多了几分认真。

会议接近尾声,大家各自认领了任务,气氛热烈而有序。窗外的阳光已经偏西,洒进来的光线变得柔和,像是为这场会议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最后一件事。”刘好仃站起来,环视一圈,“刚才小周提到的那个‘工厂记忆’专栏,我觉得挺有意思。回头你写个初步方案,我们下次会上再细聊。”

小周点头应下,脸上带着兴奋。

“好了,今天的会就到这里。”刘好仃合上笔记本,“下一步,就是把这些想法变成具体的行动计划。”

众人纷纷起身收拾东西,会议室里响起一阵椅子移动的声音。小林走到门口,回头看了一眼刘好仃,见他正站在窗边,手里捏着那本笔记本,目光落在远处的厂房上。

“你在想什么?”小林问。

刘好仃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轻轻拍了拍手中的笔记本:“我在想,如果十年后有人翻到这些东西,会不会觉得我们今天做的这一切,真的有意义。”

小林笑了:“那你猜他们会怎么说?”

刘好仃转身,嘴角扬起一丝自信的弧度:“我希望他们说——原来这里曾经有一群人,一起努力把文化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说完,他迈步走出会议室,脚步稳健,背影坚定。

会议室门缓缓关上,阳光依旧静静地洒在桌面上,仿佛时间也在这里停顿了几秒,见证了一个新的起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