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268集:团队建设方案制定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268集:团队建设方案制定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站在办公室窗边,手里端着一杯刚泡好的菊花茶。阳光透过玻璃斜斜地洒进来,在桌面铺开一小片暖黄的光斑。他低头看了看表,九点差五分。

今天要开会。

这次不是分析问题,而是拿出办法来解决问题——怎么把一帮人拧成一股绳。

小赵已经把会议室收拾得整整齐齐,投影仪也调试好了。他坐在桌边,翻看着手里的汇总报告,眉头皱得像揉皱的纸团。

“昨晚又熬夜了?”刘好仃走进来,顺手把茶杯放下。

“有点紧张。”小赵苦笑,“这回可是真要开始动脑筋了。”

刘好仃笑了笑:“别想那么多,咱们就是把大家的想法理清楚,再挑几个能落地的。”

话音刚落,王师傅叼着烟进来了,身后还跟着几个线长和班组长。大家陆续坐下,气氛有些沉。

“老刘,你说吧。”王师傅把烟掐灭,“我们听着呢。”

刘好仃点点头,打开了投影仪。

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图表,是团队现状分析的核心数据。沟通主动性、协作意愿、技能特长、情绪稳定性……每一项都标出了高低差异。

“这些数字背后,是我们每个人的不一样。”他说,“有人擅长干活但不爱说话,有人喜欢提建议但没人听,还有人觉得自己被忽略了。”

他顿了顿,继续道:“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我们没找到合适的连接方式。”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有人低头看材料,有人轻轻点头。

“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制定一个属于我们的团队建设方案。”刘好仃的声音不急不缓,“不是搞什么花架子,也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这个团队的一部分。”

小赵在旁边记录,笔尖沙沙作响。

讨论一开始,就热闹了起来。

“我觉得先搞个聚餐吧,轻松一点。”有人提议。

“不行不行,太老套了,年轻人不爱这种。”另一个反对。

“那户外拓展呢?锻炼一下团队精神。”

“咱厂里哪有那个预算?”

“那……车间内部分享会?”

“之前不是搞过一次吗?效果一般。”

声音此起彼伏,意见不一。

刘好仃没有打断,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记下几句重点。

等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才开口:“我们先回头看看,我们到底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他指着屏幕上的“沟通主动性”那一栏:“很多人希望有更多交流机会,但不知道怎么说。那就说明,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大家愿意开口。”

他又点了“协作意愿”:“有人愿意带新人,有人喜欢提建议,但没人组织,没人引导。那我们就得有个机制,把这些力量调动起来。”

会议室里渐渐安静下来。

“所以,活动形式不是最重要的。”他说,“关键是能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王师傅点了点头:“那你打算怎么做?”

刘好仃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都是笔记和草图。

“第一步,设立‘技术示范员’岗位。”他说道,“一些技能强但不爱说话的人,可以让他们带徒弟,用行动代替语言。”

“第二步,建立‘经验分享角’。”他指着三号生产线附近的一块空地,“每周安排一次短分享,十分钟就行,谁都可以讲。”

“第三步,启动‘团队成长计划’。”他继续说,“每个月评一次‘协作之星’,不光看工作表现,还要看有没有主动帮助别人。”

“最后,我们还得有一个反馈机制。”他补充,“比如刚才提到的‘心声角’,我们要让它变成一个真正的沟通渠道,而不是贴完便利贴就没下文了。”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语,有人点头,有人若有所思。

正说着,小赵忽然插了一句:“那激励机制呢?总不能光靠表扬吧?”

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

有人马上接话:“奖励也不能太物质化,不然容易变味。”

“也不能太虚,得让人感受到价值。”

“那要不要设个‘特殊贡献奖’?”一个年轻的线长提出,“比如谁提出了特别实用的改进建议,或者在关键时刻帮了大忙,就可以评。”

刘好仃眼前一亮:“这个不错。我们可以把这个奖项纳入方案里,作为鼓励创新和协作的一种方式。”

小赵赶紧记下来。

“不过啊。”王师傅摸了摸下巴,“你们这些想法挺好,可问题是,实施起来会不会太麻烦?时间、场地、资源,哪一样都不省事。”

这话一出,会议室的气氛又紧了些。

“确实要考虑可行性。”刘好仃点头,“所以我们得提前规划,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列出来,一个个解决。”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预算限制、时间冲突、人员调配、执行难度。

“比如预算。”他说,“我们现在没有专项经费,那就得从现有资源里想办法。比如利用午休时间搞活动,或者结合日常培训来做。”

“再比如时间冲突。”他接着说,“我们不可能占用太多生产时间,那就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段,比如午餐、交接班前后。”

“至于人员调配。”他看向几个线长,“就得靠你们带头参与,带动其他人。”

“执行难度嘛……”他笑了笑,“这就是个习惯问题。只要我们坚持一段时间,慢慢就成了常态。”

会议室里终于有人笑了。

“你这话说得轻巧。”王师傅摇头,“不过……好像还真有点道理。”

会议持续到中午十二点半。

大家的意见逐渐趋于一致,方案初稿也有了雏形。

刘好仃合上笔记本,站起身伸了个懒腰。

“行,今天的讨论很有成效。”他说,“接下来几天,我们会把方案细化,然后发给大家确认。”

小赵一边整理资料一边笑:“感觉像是打了一场仗。”

“确实是场仗。”刘好仃拍拍他的肩,“不过我们赢了一半。”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笑声。

下午回到办公室,刘好仃坐在椅子上,望着窗外的厂区。

阳光正好,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

他拿出手机,给财务部发了条信息:“请帮忙预估下一季度可用于团队建设的预算范围。”

然后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命名为:“团队建设方案_v1”。

鼠标点击“保存”的那一刻,他忽然想起什么,又打开文档,加了一句:

“方案中提及的‘特殊贡献奖’需进一步明确评选标准及奖励方式。”

下班前,小赵抱着一堆资料进来。

“我刚跟三号线那边确认了一下。”他说,“他们那块空地可以用,而且可以装个小棚子遮阳。”

刘好仃点头:“挺好的,咱们先把‘经验分享角’搭起来。”

小赵顿了顿,又说:“还有件事,关于后续可能的合作机构……”

刘好仃抬眼看他。

“我查了下,有一家本地的企业培训公司,专门做一线员工沟通训练,价格也合理。”

刘好仃沉默几秒,点了点头:“先留个联系方式,后面评估一下。”

天色渐暗,办公室的灯还没关。

刘好仃坐在桌前,手里拿着一份草案,眉头微皱。

小赵站在门口,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老刘,你不回家吃饭?”

刘好仃抬头看了眼钟:“快了,你先走吧。”

小赵叹了口气,转身离开。

办公室里只剩他一个人。

他低头继续修改方案,手指敲击键盘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窗外,一只麻雀落在窗台上,歪头看了他一眼,扑棱一声飞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