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194集:培训师资选择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194集:培训师资选择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站在办公室窗边,手里拿着一沓厚厚的简历资料,阳光透过玻璃洒在纸页上,照得他眯起眼睛。他一边翻着资料,一边低声念叨:“这年头,讲师比应聘的技工还多。”

助理小张端着两杯咖啡进来,放在桌上,看着他愁眉苦脸的样子忍不住笑:“刘哥,怎么啦?这些讲师都不合心意?”

“不是不合心意,是太合心意了。”刘好仃把其中一份简历递过去,“你看这个,行业经验倒是挺硬,可讲课风格……我读了几行就犯困。”

小张接过一看,差点笑出声:“‘授课风格:逻辑严谨、内容系统’……听着像教科书。”

“对吧?”刘好仃摊手,“咱们这次培训不是开学术论坛,是要让员工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两人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讨论,窗外的蝉鸣和空调的嗡嗡声混在一起,倒也显得安静。

“其实也不是不能请理论派的,”小张说,“但得搭配一个实操型的,不然光讲不练,大家还是记不住。”

“有道理。”刘好仃点头,“咱厂里这些人啊,最怕听那些大词儿,什么‘认知升级’‘能力重构’,听得人一头雾水。”

“那要不要加个试讲环节?”小张提议,“让一线员工听听看,到底哪个老师讲得好。”

“嗯,这个主意不错。”刘好仃眼前一亮,“让干活的人来选讲课的人,公平又实用。”

他们正说着,会议室那边已经热闹起来。评审小组的成员们陆续到场,有人带着笔记本电脑,有人抱着一摞资料,还有几个已经开始争论讲师人选的问题。

“我觉得老王那个推荐靠谱,人家带过上千人的培训班!”一位年轻主管说。

“可我们这不是企业内训,是实打实的操作指导。”另一位女同事摇头,“你请个大学教授来讲玻璃切割,能讲明白吗?”

“也不能这么说,”另一个男同事插话,“理论扎实才能深入浅出嘛。”

刘好仃走进会议室时,正听到这句话,笑着接了一句:“说得没错,但咱不是要培养哲学家,是要教会工人怎么把玻璃切得准、熔得匀。”

会议室里一阵笑声,气氛轻松了不少。

“这样吧。”刘好仃坐下后打开投影仪,“我们先统一评分标准,再逐一评估候选人。别争了,吵不出结果。”

屏幕上出现了一张评分表,分为“行业经验”“授课风格”“案例匹配度”三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为10分。

“谁来打分?”有人问。

“我们都打。”刘好仃指着自己,“最后取平均值。”

会议开始进入正题,大家轮流发言,逐个分析候选人资料。

“这个张老师,曾在某国际玻璃巨头工作八年。”刘好仃翻到一张简历,语气有点惊讶,“看来是个狠角色。”

“他在国内行业协会也有不少演讲经历。”小张补充,“不过授课风格偏学院派。”

“那我们可以安排他讲技术原理部分。”刘好仃说,“再找一个擅长动手示范的老师配合。”

“比如这位李师傅?”小张指着另一份资料,“他是从车间一步步干上来的,现在专门做工艺培训。”

“对,他适合带操作课。”刘好仃点头,“而且他之前帮我们做过几次设备调试培训,效果还不错。”

随着讨论深入,大家的意见逐渐趋于一致。但很快,新的分歧又出现了。

“我觉得应该优先考虑本地讲师。”一位班组长说,“出差成本太高,而且外地老师不了解我们厂的情况。”

“但有些外地讲师确实经验丰富。”小张反驳,“尤其是涉及新设备应用的部分,本地资源有限。”

刘好仃听着,没急着表态,而是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圈,然后写上“预算”两个字。

“咱们先把能选的人都列出来。”他说,“然后根据预算调整方案。”

最终,经过几轮筛选和讨论,团队初步选出了五位候选讲师。

“现在问题来了。”刘好仃看着名单,“预算只能支持三人,但我们觉得四个都合适。”

会议室一时安静下来,大家都陷入思考。

“我可以提个建议吗?”小张开口,“能不能让其中一个老师远程授课?比如录播视频或者直播教学。”

“这主意不错。”刘好仃眼睛一亮,“这样一来,既能节省差旅费用,又能保证课程质量。”

“那具体怎么安排?”有人问。

“重点岗位优先面授,其他岗位可以线上学习。”刘好仃说,“回头我们再设计一套配套的测试机制,确保大家真学真懂。”

“那备选讲师呢?”小张问。

“留一个,等下一批培训的时候用。”刘好仃说,“毕竟这次只是第一阶段,后面还有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这时,会议室角落的一台电脑屏幕亮着,ppt页面停留在最后一页,上面写着四位讲师的名字。而其中一位女性讲师的信息,被悄悄放在下一页,并未当场提及。

刘好仃注意到这一点,笑了笑,没说什么。

会议结束前,他还特地安排了一个试讲环节。

“明天下午三点,会议室见。”他对大家说,“到时候请几位一线员工来听一听,看看哪个老师讲得更接地气。”

散会后,小张收拾东西时问:“刘哥,你觉得这次能选出合适的讲师吗?”

“难说。”刘好仃靠在椅背上,“但至少,我们迈出了第一步。”

夜色渐深,办公室里的灯光依然亮着。刘好仃坐在桌前,手里拿着那份曾引起他注意的简历——那位曾在国际玻璃巨头任职的讲师。

他轻轻翻动纸张,心里却想着白天会议上那个年轻人私下提出的问题:“要不要请个网红讲师来?”

他当时只是沉默了一下,没有回答。

但现在,他终于开口自语:“网红讲师?呵,咱要的是能让人记住知识的老师,不是能让人记住脸的明星。”

他放下简历,转而打开了培训计划文档,继续完善课程安排。

窗外的城市灯火璀璨,远处传来隐约的车流声。他知道,这场人才培养计划才刚刚开始,而师资选择,只是其中一步。

但他也清楚,只有找到真正懂得如何“教”的人,才能让那些愿意“学”的人,走得更远。

第二天下午,试讲环节如期举行。

第一位讲师是张老师,理论功底深厚,讲解清晰,但语言略显枯燥。几位年轻技工听得直打哈欠。

第二位讲师是李师傅,刚一开场就拿出一块玻璃样板,现场演示切割技巧。他边操作边讲解,动作利落,语言风趣,连最不爱说话的老班长都频频点头。

第三位讲师是一位中年女士,她不仅讲清楚了流程,还结合实际案例,举了好几个工厂常见的操作失误,引发大家思考。

第四位讲师则是远程接入的,通过视频讲解了AI辅助设计的基础知识。虽然画面有些延迟,但内容新颖,几位年轻员工听得津津有味。

试讲结束后,刘好仃组织了一场小型座谈会,邀请参与听课的一线员工发表意见。

“我喜欢李师傅。”一位焊工笑着说,“他讲的东西,我今天晚上就能用上。”

“我也喜欢他。”另一个技工附和,“而且他讲话特别接地气,不像学校老师那样一本正经。”

“但我觉得张老师也不错。”一位质检员说,“他讲的技术原理,对我们理解产品标准很有帮助。”

“那个女讲师呢?”刘好仃问。

“她讲得很细致。”一位年轻的女员工答道,“特别是她提到的错误案例,都是我们平时容易忽略的地方。”

刘好仃听完,点了点头。

回到办公室后,他再次召集评审小组开会。

“综合考虑之后,我建议选张老师、李师傅,以及那位远程授课的讲师。”他说,“至于那位女讲师,暂时作为备选,等第二批培训启动后再决定是否启用。”

“没问题。”小张记录下决定,“那接下来我们就联系他们,确认时间和课程安排。”

“对了。”刘好仃忽然想起什么,“那个女讲师叫什么名字?”

“林婉秋。”小张翻了翻资料,“她是唯一一位女性讲师候选人。”

刘好仃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记得保持联系。”

窗外的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办公室里只剩下一盏灯亮着。刘好仃坐在桌前,看着最终确定的讲师名单,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只要他们能把知识讲明白,咱们的员工就有希望变得更强。”

他合上文件夹,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城市灯火,心中既有期待,也有一丝隐隐的焦虑。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