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193集:培训计划制定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193集:培训计划制定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阳光从窗外斜斜地洒进来,照在刘好仃的笔记本封面上。他刚整理完上一阶段的问卷和座谈记录,手边还堆着几摞纸——有的卷了边,有的被茶水渍染黄了一角。办公室里静悄悄的,只有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

“数据得理清楚。”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支笔,在第一张表格上画了个圈,“不然培训内容跑偏了,大家白忙一场。”

助理小张站在桌边,手里拿着两个U盘:“刘哥,电子版的数据也整理好了,但格式不太统一,有些是Excel,有些是word,还有几个车间用的是手写扫描件……”

刘好仃笑了笑:“那就先人工归类吧。按车间、工种分门别类,咱们先把基础打牢。”

说干就干,两人搬来几张桌子,把所有资料摊开,像拼图一样一张张摆好。小张负责输入电子表格,刘好仃则在一旁分类标记。偶尔遇到某份问卷上的字迹太潦草,他就皱起眉头念叨一句:“这写字跟蜘蛛爬似的,谁写的?”

“可能是老李头。”小张偷笑,“他填表的时候我正好路过,一手握笔一手拿眼镜,看得我直想帮他写。”

刘好仃摇头:“那得给他配个语音录入设备才对。”

两人一边归类一边笑,气氛轻松了不少。可随着工作推进,一些隐藏的问题也浮出水面。比如,不同班组对“基础技能”的理解差异很大,有的觉得玻璃切割就是最核心的,有的却认为熔炉操作才是关键。

“得统一标准。”刘好仃决定召集各班组长开会,不能让培训内容变成‘萝卜炖萝卜’,没重点也没方向。

会议当天,会议室里坐满了人。有老面孔,也有新来的年轻人。刘好仃站在白板前,手里拿着记号笔,语气不急不缓:“咱们这次培训,不是为了应付检查,也不是搞形式主义,是要真正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

他顿了顿,扫视一圈,继续说道:“大家都提到了一个问题:操作不够规范,设备使用不熟练。那我们就从最基础的开始,比如玻璃切割精度控制,这个是所有操作岗都必须掌握的内容。”

有人点头,也有人皱眉。一位中年班长忍不住开口:“可我们这边还有不少特殊工艺岗位,光学基础操作够吗?”

“当然不够。”刘好仃笑了笑,“所以接下来我们会制定更细化的模块清单,针对不同岗位设计不同的课程。你们现在提出来的问题,都会成为我们的教学重点。”

会后,助理小张翻看会议记录时发现,某个年轻技工在本子角落里偷偷写下一句话:“我想学编程。”字迹歪歪扭扭,像是怕被人看见似的。

小张把这张纸递给刘好仃:“你看这个。”

刘好仃接过一看,笑着摇头:“现在的年轻人啊,胆子大得很。不过也好,说明他们心里有想法。”

“要不要考虑加点进阶课程?”小张问。

“先打好基础再说。”刘好仃收起纸条,“等第一批培训结束,我们再根据反馈调整课程内容。”

接下来几天,刘好仃带着团队开始敲定培训时间表。白天要安排白班员工上课,晚上还得兼顾夜班工人。可现实情况是,夜班工人大多疲惫不堪,很难集中精力听课。

“这样不行。”刘好仃看着排课表叹气,“得换个方式。”

他灵机一动,决定将部分课程录制成视频,供员工自行观看学习,并配合线上测试巩固知识。这样一来,夜班工人也能利用休息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你们看看这个方案行不行?”他在群里发了消息。

很快,回复陆续来了。有支持的,也有提出疑问的。有人说:“视频会不会太枯燥?”有人说:“能不能加点互动环节?”

刘好仃一一回复,最后在日历上圈出8月15日,备注写着“讲师预约截止日”。他知道,培训计划的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不能急躁冒进。

那天傍晚,他坐在阳台上,手里端着一杯茶,望着远处的灯火。晚风轻轻吹过,带来一丝凉意。他翻开笔记本,看着密密麻麻的计划表,心里踏实了不少。

“其实培训最难的不是课程设计,而是如何让人愿意学。”他喃喃道。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王莉发来的消息:“你上次说的那个‘透明的温度’企业文化文章,要不要加上这次培训的内容?”

他想了想,回了一句:“可以,不过得等我把这批数据整理完再说。”

放下手机,他重新打开电脑,继续完善培训模块清单。突然,他想起早上看到的一张问卷——上面写着:“想学机器调试但不敢说”,字迹潦草却用力极重。

他盯着这句话看了很久,心里泛起一阵波澜。

“有时候,不是员工不想进步,而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需求。”他轻声说。

玻璃厂这些年一直在发展,设备也在不断更新,但真正推动变化的,从来都不是冰冷的机械,而是那些在一线默默努力的人。

“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能发光。”他合上笔记本,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第二天一早,刘好仃准时来到会议室,桌上已经摆好了初步的培训计划草案。他翻开文档,逐项检查,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落实到位。

“这份计划,不仅要解决员工的技能短板,还要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用心。”他对小张说,“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培训,更是培养信心。”

小张点头:“明白了,那我继续优化课程结构。”

刘好仃起身走到窗边,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温暖而不刺眼。他想起昨天那个匿名留言的年轻人,心里隐隐有些期待。

“也许,这就是改变的开始。”他自言自语。

玻璃之所以能透光,是因为它纯净;而人才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他们被看见、被引导、被培养。

他相信,只要用心去做,总有一天,这些人也能成为照亮别人的一束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