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110集:反馈汇总分析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110集:反馈汇总分析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站在办公室的窗边,手里端着一杯刚泡好的茶。窗外阳光正好,照在那面“客户意见墙”上,五颜六色的便利贴像是春天里开得正盛的小花。

他抿了一口茶,心里踏实了不少。

从那天晚上小李开始接听客户电话起,这些反馈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有表扬、有建议、也有吐槽,但不管是什么内容,每一条都被认真记录、分类,最终都汇总到了一张电子表格里。

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

首先是纸质反馈表,有些字迹潦草得像鬼画符,小李拿着放大镜看了半天才勉强认出几个关键词;再就是线上系统的数据格式不统一,导出来的东西乱七八糟,技术员花了整整两天才把数据库字段重新设置好。

“真是比写论文还麻烦。”小李一边敲键盘一边嘀咕。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默默递过去一包薄荷糖。

他知道,这项工作虽然琐碎,却是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只有把这些声音整理清楚了,才能知道客户到底想要什么,产品哪里做得不够好,哪里又可以进一步优化。

几天下来,表格终于完成了。密密麻麻的数据铺满了屏幕,看得人眼花缭乱。

“现在怎么办?”小李问。

“开会。”刘好仃只说了两个字。

原定的会议室因为设备调试出了问题,临时被占用了。时间只剩两小时,场地也得另找。

刘好仃带着大家挪到了仓库旁的一间闲置办公室。桌子是拼起来的,椅子也是临时搬来的,连投影仪都是从别的车间借的。但谁也没抱怨,反倒觉得这种“战地会议”的氛围更有干劲儿。

“咱们先把所有反馈分成几类。”刘好仃一边在白板上写一边说,“质量问题、使用体验、包装运输……先粗分,再细分。”

大家立刻动了起来,有人翻看表格,有人对照笔记,还有人直接在白板上写下了自己的观察。

“透光率不稳定的问题出现了十二次。”质量主管指着其中一项,“而且集中在最近三批货。”

“搬运时刮手的情况也有八次。”小李补充,“客户提到了防护措施的问题。”

“还有隔热性能。”刘好仃顿了一下,“虽然次数不多,但几次反馈都很具体,说明是个痛点。”

讨论进行得很顺利,大家的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可就在快结束的时候,白板角落里一个随手记下的词突然跳进了刘好仃的视线——“抗压性不足”。

这个词是谁写的?什么时候写的?他已经记不太清了。但他隐隐觉得,这个点不能忽视。

“回头我们得专门分析一下抗压性的问题。”他说,“虽然反馈不多,但一旦出现,影响可能更大。”

没人提出异议,大家都点了点头。

会议结束前,刘好仃提出了一个筛选方法:“频率高的优先处理,影响大的也要重视。咱们用‘频率 影响度’来打分,选出前三项改进方向。”

大家分组讨论,投票表决。最后的结果出来了:透光率、边缘刮手、隔热性能,这三个问题排在了最前面。

“行。”刘好仃看着结果笑了笑,“这就是我们的重点了。”

散会后,刘好仃没有急着离开。他站在那张统计图表前,盯着“隔热性能”那一栏被圈了三次的地方,若有所思。

他知道,接下来的工作才真正开始。

回到办公室,他打开电脑,把刚才会议的要点一条条过了一遍。然后,在文档末尾加了一句话:

听见声音,是为了做出改变。

这句话,是他前几天在意见墙前看到夕阳洒落时想到的。如今写下来,感觉更沉了。

第二天一早,他召集了几位核心成员,准备开始细化分析。

“我们得搞清楚,这些问题背后到底是工艺的问题,还是材料的问题。”他说,“比如透光率波动,是不是和冷却环节有关?”

“之前不是发现有新工人跳过了冷却步骤吗?”有人提醒。

刘好仃点点头:“没错,但这只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我们要看数据。”

于是,新一轮的排查开始了。他们调取了最近一个月的生产记录,对照质检数据,甚至把视频录像都翻了出来。

“你看这段。”质量主管指着一段画面,“这个班次的产品透光率确实偏高,而操作流程看起来没问题。”

“但另一个班次就低了。”技术员补充,“他们的冷却时间明显更长。”

刘好仃沉默了一会儿,说:“看来冷却时间确实会影响透光率,但我们得确定最佳时间范围。”

“要不要做个实验?”小李问。

“对。”刘好仃眼睛一亮,“安排一组对比试验,看看不同冷却时间下产品的表现。”

任务分配下去之后,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活儿。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监控温度变化,还有人专门负责拍照存档。

忙碌中,时间过得飞快。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围坐在食堂一角,边吃边聊。

“以前总觉得只要把玻璃造出来就行。”小李夹了一筷子青菜,“现在才知道,每一毫米的厚度、每一个弧度的处理,都关系到客户的使用体验。”

“是啊。”刘好仃笑着接话,“我们做的不只是产品,更是别人的信任。”

这话一出,气氛安静了一下。大家都低头扒饭,但眼神里多了些东西。

下午,试验结果出来了。果然,冷却时间短的产品透光率偏低,而冷却时间稍长的则表现稳定。但也不能太长,否则效率又跟不上。

“找到了!”技术员兴奋地说,“我们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刘好仃看了看数据,点了点头:“好,这个参数先保留下来,后续还要测试稳定性。”

他还记得第107章那次质量波动时的情景。那时候,他们也是这样一步步查原因、做调整,最终稳住了产品质量。

而现在,他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下一步呢?”小李问。

刘好仃没有马上回答。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圆圈,然后在里面写了三个词:透光率、刮手感、隔热性。

“下一步,是改。”他说,“但不是瞎改,而是有针对性地改。”

窗外的风轻轻吹进来,带着机油味和汗水的气息,混着远处海风的味道。

刘好仃望着窗外,心里忽然冒出一句话:

改进,不是为了完美,而是为了让别人用得更安心。

他不知道这句话会不会被写进下一章,也不知道那些伏笔会不会在未来某一天开花结果。

但他知道,现在的每一步,都在朝着那个方向走。

夜幕降临,车间里的灯光亮了起来。机器还在运转,工人们还在忙碌。

而在办公室的一角,那张统计图表依旧钉在墙上,红色的记号笔圈住的“隔热性能”,仿佛也在默默等待着它的答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